上述过程又折射出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清末,中国国际地位低下,任人宰割;抗日战争后期,中国因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大贡献,国际地位有所提高;新中国成立后,国际地位进——步提高,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上述材料还表明,清政府、国民政府对外妥协,出卖国家主权;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也说明,弱国无外交,各大国无视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以武力争夺中国的领土,背着中国对中国的领土进行交易。
时空隧道2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及其实施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和原则是,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二:亚非的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看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的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
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同时,会议应该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讲话摘录
思维点睛: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冲破美国和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外交孤立政策,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团结世界各国人民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上述材料就是对这一历史背景的反映。
材料一反映出当时我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上、主权的完整,维护国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
材料二是材料一所反映的我国外交政策出发点的实际应用。在1955年召开的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万隆会议上,周恩来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亚非国家因社会制度不同造成的矛盾和分歧,为了讨论共同关心的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并明确指出“求同”的基础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受过殖民主义的侵略和残酷掠夺,现在反对殖民主义;“存异”是指各国可以采取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策。这充分表明了中国外交的务实策略,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中印关系由于英国殖民主义者制造的麻烦,中印两国于1950年正式建交后,仍存在一些悬而未决的历史遗留问题。除边界问题外,还有印度独立后继承英帝国主义在西藏的特权,如在拉萨、亚东、江孜、噶大克等地驻有代表、商站,经营西藏的邮政、电报、电话,在西藏设有12个驿站,在亚东、江孜等交通要道驻有军队等。为解决这些问题,1953年底,中印两国进行谈判。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4月双方签订了《中印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通商和交通协定》。根据协定,取消了印度继承英帝国主义在西藏的种种特权。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苏签订的主要协定及内容《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时,两国还签订了《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协定规定,在缔结对日和约后,苏联将不迟于1952年把中苏共管的中国长春铁路属于苏联的权利和财产无偿移交给中国;苏联从旅顺口海军基地撤军,并将该基地的全部设备移交给中国;中国政府偿付苏联从1945年起对上述设备之恢复和建设的费用;苏联租用或管辖的大连财产移交给中国。这些条约和协定的签订,确认了中苏两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同盟关系,规定了中苏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领域的全面合作关系。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补充发言(摘录)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共产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中间显然是存在的。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同意五国总理茂物会议所宣布的关于亚非会议的四项目的,而不另提建议。
本来,对于美国一手造成的台湾地区的紧张局势,我们很可以在这里提出如同苏联所提出的召开国际会议谋求解决的议案,请求会议加以讨论。……我们也很可以提议会议讨论承认和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问题。……但是,我们并没有这样做。因为这样一来,就很容易使我们的会议陷入对这些问题的争论而得不到解决。
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同时,会议应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我们还应在共同的基础上来互相了解和重视彼此的不同见解。
一、选择题
1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 )
A.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尖锐
B.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立和激烈的斗争
C.亚、非、拉美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蓬勃发展
D.中国人民与国际帝国主义的斗争
答案:B
2 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是 …………………………( )
①“另起炉灶” 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③“一边倒”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答案:A
3 我国提出的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的是 ………………………( )
A.平等互惠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原则
D.互不侵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答案:B
4 我国第一次以世界大国之一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是 ………………………( )
A.日内瓦国际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雅尔塔会议
答案:A
5 中国代表团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主要是为了 ……………( )
A.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B.与攻击共产主义的分子进行坚决斗争
C.扩大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
D.促进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答案:D
6 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是 ………………………………………………………( )
①与苏联建交 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参加万隆会议 ④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②④③ D.①④③②
答案:C
7 我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 …………………………………………………( )
A.《共同纲领》的通过 B.参加亚非会议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D.“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答案:C
8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取得的巨大外交成就,主要表现在……………………( )
A.促进了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合作
B.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联系
D.促成了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
答案:C
9 新中国外交不断取得新成就的主要原因在于 ………………………………( )
A.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外交人才
B.始终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在外交领域善于运用有理有利有节的策略
D.团结了广大发展中国家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10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的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力,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
材料二: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和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请回答:
(1)材料二所说的“这些原则”指什么?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列举出其具体内容。
(2)“这些原则”是由谁首先提出来的?
tag: 中国 历史 课程高一历史学习,高一历史学习大全,高中学习 - 高一学习 - 高一历史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