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六六教师之家学习网高中学习高考复习高考地理复习资料高考地理试题:城乡发展与城市化模拟试题

高考地理试题:城乡发展与城市化模拟试题

六六教师之家 |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 人气:717

标签:高考地理复习资料大全,http://www.jiaoshi66.com 高考地理试题:城乡发展与城市化模拟试题,

  (4)起步晚,城市化发展速度快;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城市化水平落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城市数目和人口增长快,大中小城市都有发展。

  例3.图1为“我国东部地区多年平均年陆面蒸发量图”,图2为“某中学地理研究性活动小组根据收集的数据资料绘制的甲地20世纪60~90年代的气温、降水和地下水水位关系示意图”,表格为该小组对乙地某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水量平衡的百分比变化统计情况。结合所学的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甲地的年陆面蒸发量数值范围为__________。简述东部地区年陆面蒸发量分布特点并分析成因。

  (2)指出某中学地理研究性活动小组绘制图2时出现的一处错误,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

  (3)分析乙地某城市蒸发量变化的原因,据此简述该城市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解析】第(1)题,依据等值线分布规律可确定甲地数值范围为400~500 mm。通过读图1可对比分析北方与南方蒸发量的差异。第(2)题,地下水水位线与降水量呈正相关,但与气温呈负相关。第(3)题,结合乙城市对应的表格数据对比分析。

  【答案】(1)400~500 mm 南方年陆面蒸发量大,北方年陆面蒸发量小(或陆面蒸发量自南向北减少)。南方年降水量大(雨季较长),植被覆盖率较高(土壤含水量大),纬度较低、气温较高;北方年降水量较小(雨季较短),植被覆盖率较低(土壤含水量小),纬度较高、气温较低。(2)20世纪80~90年代甲地的地下水水位变化曲线(水位应该为下降)。由于(自然原因)此时段该地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降水量减少,地下水补给水源不足;同时(人为原因)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增大,地下水开采量增大,所以地下水水位逐渐下降。(3)城市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地表被硬化(或被建筑物和各种硬化铺装所覆盖),地表径流量增大(或外流量增多);地表水和雨水下渗量(地下水补给量)减少。增加城市绿地面积;保护城市湿地生态系统;合理规划城市排水系统。

  【课堂训练】

  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14分)

  (1)下列关于城乡差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城市景观要比乡村景观复杂得多

  B.城市主要是以第三产业为主,乡村主要以第一产业为主

  C.城市是人类利用、改造自然环境最为强烈的地方

  D.城市人口的规模、密度都大于乡村

  (2)中国是世界文明发源地之一,也是最早诞生城市的地区之一,我国早期的城市多分布在________。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社会,________地区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带动下,一批近代工商业城市迅速发展,如沿海的上海、天津等;而广大内地经济发展缓慢,城市发展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

  (3)从地形上看,我国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从气候上看,我国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这些大城市大多是各级行政中心,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对城市的影响较为深刻。

  2.读图,完成有关城市起源的知识网络。(10分)

  (1)将代表不同含义的字母分别填入上图中的方框内(每个字母限填一次)。

  A.农业生产技术创新,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产品有剩余 B.货物集散和商品交换的场地

  C.优越的自然条件,河流中下游平原 D.集市

  E.社会劳动分工,手工业兴起,手工业产品丰富

  (2)由以上联系图可以归纳出:人类曾经在条件优越的地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但某些古代城市为什么不能延续到今天?

  3.读“某城市略图”和“该城市各地区2006年人口变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造成该城市人口迁移变动的最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A~I的各城区中,人口增加最快的是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口不断减少的是______________。

  (3)A是该城的中心商务区,图3中能反映A区人口日变化特点的是______________曲线。

  (4)简述A地区城市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5)若该城市位于我国东南沿海,下列布局合理的是(多选)

  A.D石油化工城 B.G钢铁工业城 C.B纺织工业城 D.F微电子工业城

  4.读“车速与NOx排放量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7分)

  (1)从图中可以看出,汽车尾气中NOx的排放量和车速的关系,在平均时速小于35千米时成_____相关。

  (2)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除了汽车尾气外,还有______和________。

  (3)城市大气污染物中除NOx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汽车尾气中的NOx等,在太阳辐射中的________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光化学烟雾,其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和过氧硝酸乙酞。

  (5)世界上第一个受光化学烟雾毒害的城市是美国的________,此城市易受光化学烟雾危害的原因:自然原因是________;人为原因是________。

  (6)根据上图分析,下列各项措施中可以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是(双选)

  A.改善道路状况,适度提高汽车行驶速度 B.减少汽车数量,发展其他形式的运输工具

  C.改进汽车燃烧系统,减少尾气污染成分 D.建立绿化隔离带,实行人车分道行驶

  【基础知识梳理】

  一.居住 规模 职能 非农业 机制 规律 密集 二、三 效率 效益 功能 动态 埃及 中国 规模 功能 地位 内涵 基础设施 辐射 经济

  二.城镇 产业 城市 社会经济 二、三 用地 20 差异 过度 虚假 滞后 波动 曲折 高 低 最高 较低

  三.产业活动 电磁 人口 交通 犯罪

  四.环境污染 绿地 居住 战略 数量 规模 质量

  【课堂训练】

  1.【答案】(1)B(2分)(2)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沿海(2分)(3)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2分)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农业发达,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4分) 东部季风区(1分) 气候适宜,降水较丰富,气温适中(2分) 政治(1分)。

  【解析】第(1)题,城乡之间的差别主要表现在景观差别、规模差别、功能差别和环境差别四个方面。城市和乡村相比较,城市景观要比乡村复杂得多,城市主要从事第二、三产业,而乡村主要从事第一产业,城市人口的规模、密度都大于乡村,城市是人类利用、改造自然环境最为强烈的地方。第(2)题,我国早期的城市多分布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社会,沿海一批近代工商业城市迅速发展。第(3)题,我国的大城市主要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原因是这些地区的地形和气候条件优越。

  2.【答案】(1)见下图(5分)

  (2)自然(1分) 人类在对自然环境的开发利用中,毁坏了天然生态系统,同时也使古文明在那些地区消失。(4分)

  【解析】从社会文化角度看,城市出现需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有了一定的剩余产品,这是城市起源的物质基础;二是劳动分工促进了城市的出现,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后出现了集市,随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交换地域进一步扩大,集市有可能演变为城市。

  3.【答案】(1)城市化问题突出,卫星城镇的兴建(2分) (2)I(2分) 自然增长率为10‰左右,人口迁移差额率为15‰左右,两者和最大(2分) A、B(2分) (3)D(2分) (4)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绿化面积小。(至少3点,3分) (5)BCD(3分)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城市化、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城市中工业的布局。第(1)题,从图1、图2中不难看出市中心区A为人口净迁出区,郊区及卫星城为人口净迁入区,原因主要是城市中心区城市化问题突出,人口从市中心区迁往郊区及卫星城。第(2)题,结合图1中各城区的自然增长率及人口迁移差额率不难看出,人口增加最快的是I,不断减少的为A、B。第(3)题,中心商务区人口数量昼夜变化大,白天川流不息,但夜间人员很少,甚至空无一人。第(4)题,城市中心区由于人口过多,会出现环境污染、居住困难、交通拥挤、就业困难、绿地面积小等一系列问题。第(5)题,我国东部沿海位于季风区,冬夏季节盛行西北—东南方向的风,因此有大气污染的企业应避开西北和东南方位,以免造成中心区的大气污染,而无污染的企业可布局在城区,微电子工业城应选择环境最好的区位。

  4.【答案】(1)负(2分)(2)家庭炉灶燃烧 工矿企业生产(2分)(3)硫氧化合物 碳氢化合物 煤烟 粉尘(3分)(4)紫外线 臭氧 醛类(3分)(5)洛杉矶(1分) 三面群山环抱,不利于污染气体扩散(2分) 汽车数量大,排出大量NOx(2分)(6)AC。(2分)

  【解析】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是城市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主要排出氮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铅等有害物质,是产生光化学烟雾的重要原因。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平均时速小于35千米时,车速与排放的氮氧化合物成负相关,车速越慢,排放越多。

 

(责任www.jiaoshi66.com)

上一页  [1] [2] 

收藏此页】【 】【打印】【回到顶部
 《高考地理试题:城乡发展与城市化模拟试题》相关文章
相关分类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