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明太祖加强君权是为了使明王朝长治久安,但是在他死后皇族内部为争夺皇位却发生了自相残杀的事件——即“靖难之役”。
三、“靖难之役”(板书)
思考:为什么会发生“靖难之役”?结果如何?
1.“靖难之役”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靖难之役”,并回答:
(1)起因:明太祖为巩固统治,把他的儿子分封到全国各地去做藩王。藩王的势力日益膨胀,并威胁中央。明太祖死后,其长孙建文帝即位。为加强君权,建文帝实行削藩政策,引起皇室内部矛盾激化,终于导致了“靖难之役”的爆发。
(2)结果:燕王朱棣取胜,夺得帝位,年号永乐,即明成祖。
提问:这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呢?
教师释疑:是燕王朱棣和建文帝为争夺皇位而进行的战争。
思考:“靖难之役”与“七国之乱”有相似之处,为何结果不同?
教师归纳:
建文帝懦弱迂腐,将领无能,失去战机;燕王势力强大,先发制人,精于谋略,善用奇兵。
过渡:那么,明成祖为何迁都北京呢?(显示大屏幕上第三个问题)
2.迁都北京(板书)
学生看书后回答:明成祖为保住抢到手的皇位,继续推行建文帝的削藩政策,进一步加强君权。而削藩又导致北方对蒙古的防御力量大为削弱。所以,为加强北方的防御力量,于1421年迁都北京。
(小结)现在让我们归纳一下,明朝前期是从哪几个方面加强君主的权力的?
师生共同归纳:
(1)改革行政机构。明太祖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直属中央;在中央,废丞相,设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这样,从中央到地方全国军政大权集于皇帝一身。另设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tag: 历史初一历史学习,初一历史学习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一学习 - 初一历史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