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六六教师之家学习网初中学习初二学习初二生物学习初二生物教学教案:骨

初二生物教学教案:骨

六六教师之家 | 初二生物学习 | 人气:958

标签:初二生物学习大全,http://www.jiaoshi66.com 初二生物教学教案:骨,
www.jiaoshi66.comwww.jiaoshi66.com

  复习总结(略)

  指导学生收拾实验用具。

  第二课时 骨的成分

  复习长骨的结构及结构特点:

  新课的引入可从观察用力折骨和敲打骨的现象分析开始。教师取一根长骨,先用力折,再敲打几下,学生观察容不容易折断和敲碎?再取一根肋骨,用手轻轻弯,观察弯曲的程度。让学生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挤压鱼肋骨的两端,体验有什么感觉?

  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得出:骨既坚硬又有一定的弹性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骨有这样的特性?骨里有哪些物质使它具有这样的特性?

  板书:二、骨的成分

  板书:[问题] 骨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

  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提出假设。

  提问:使骨坚硬的物质可能是什么?具有柔性的物质可能是什么?

  板书:[假设]骨由无机物和有机物组成。

  板书:[设计并完成实验]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提示:先把骨中的无机物去除,剩下有机物,观察骨的特性,再将骨的有机物去除,剩下无机物,观察骨的特性。

  原理:无机物——不能燃烧,溶于酸 有机物—— 能燃烧,不溶于酸。

  学生根据实验设计实验步骤:

  提示:实验类型——对比实验法。

  提问学生至少需要几根骨?什么与什么的对比?哪是实验组,哪是对照组?

  反馈:至少需要三根骨, 煅烧骨与正常骨的对比, 脱钙骨与正常骨的对比 ,煅烧骨与脱钙骨均是实验组,正常骨是对照组。

  教师提供实验材料与用具:培养皿(装15%的稀盐酸,盖上盖)、筷子、酒精灯、镊子、 鱼肋骨(每组三根)清水(装烧杯里)。

  指导学生按下列实验步骤进行:(有条件的学校最好两人一组)

  1.取三根鱼肋骨,把第一根放入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浸泡15分钟,然后用筷子取出,用清水冲洗。

  2.第二根用镊子夹牢,至于酒精灯的火焰上烧至灰白色,冷却。

  3.第三根作对照。

  观察内容:

  1.煅烧时骨的颜色有何变化?

  2. 骨放在盐酸中时有什么现象产生?

  3.煅烧的骨用镊子敲一敲怎样?与对照的骨作对比。

  4.酸泡过的骨用手摸一摸质地与对照的骨有何不同?试一试能否打结?

  教师出示下面表格让学生边观察实验现边填写:

  处理

  现象

  稀盐酸浸泡

  火焰煅烧

  骨的硬度

  骨的弹性

  骨的硬度

  骨的弹性

  实验组

  对照组

  思考:

  1.用盐酸浸泡鱼肋骨的目的是什么?

  2.用火焰煅烧鱼肋骨的目的是什么?

  3.骨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

  学生动手实验中要指导学生注意:用酒精灯的正确方法;盐酸不要弄到手上、别碰翻,从酸中取出的骨要用清水冲洗;观察时要仔细,且边观察边思考。

  实验完毕,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实验结果:骨在煅烧后,变得脆硬,用盐酸浸泡后,骨变得柔软有弹性,能弯曲打结。

  实验结果的分析:骨在煅烧时,烧掉的有机物,剩下的是无机物。骨变得脆硬。骨放在15%的盐酸中浸泡后把骨中的无机物溶解出来,剩下有机物,骨变得柔软有弹性。

  [得出结论]:骨由脆硬的无机物和柔软的有机物组成。(板书)

  总结:无机物和有机物按一定比例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骨既有一定硬度又有一定的弹性。

  骨的物理特性表现在硬度和弹性两个方面。

  提问引入:那么骨中的无机物和有机物各占多少呢?人一生中骨成分是否都一样?

  指导学生观察课本中骨成分各个时期变化表。学生看完后,让学生总结出人一生骨成分的变化及物理特性的变化。然后让学生解释:

  1.为什么儿童少年时期要养成正确的坐立行姿势?

  2.为什么老年人容易发生骨折?

  教师可进一步强调:儿童和少年的骨中有机物稍多于1/3,因此,骨的弹性大,硬度小,不易骨折,但易变形,所以,青少年要特别注意坐立行走的姿势,以使身体长得健康端正。老年人骨中的无机物增多,因此,骨的弹性变小,易骨折。所以,我们要特别关照老年人行走、坐车的安全,防止他们跌倒骨折。这也是青少年文明礼貌的具体体现。

  讲述:骨的成分随年龄增长而发生变化,其物理性质也随着发生变化,这一变化表明,骨是生活器官。骨的生命活动还表现在能够生长。

  板书:三:骨的生长

  讲述骨的生长主要表现在长长和长粗两方面,出示挂图讲解:指出骨端软骨层在儿童少年时不断产生骨组织,使骨长长,骨膜中成骨细胞不断产生骨质使骨长粗。同时注意讲清随着长骨增粗,骨髓腔也增大,以保持轻便的特点。(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演示骨生长的多媒体软件)

  板书:三、体育锻炼对骨的影响

  教师主要阐明锻炼促进血液循环,使骨各部分增强了营养,改善骨的结构,使骨密质增厚,骨松质排列更加整齐、有规律,这样骨更加坚固。

  板书:四、骨折和骨折后的急救教师提醒同学,主要骨折部位多发生在四肢,不要活动骨折部位,可用夹板或其它材料把骨折部位两端关节固定,立即送往医院及时治疗。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探究骨成分的含量

  [问题] 骨中有机物和无机物各占多少?

  [假设]

  如果成年动物骨中有机物约占1/3,无机物约占2/3,那么,取大鱼的骨煅烧后,骨的重量将减少1/3,将大鱼的骨用15%的盐酸浸泡后,骨的重量将减少2/3。

  [设计并完成实验]

  实验类型——对比实验法

  煅烧前的重量与煅烧后的重量的对比

  酸浸泡前的重量与浸泡后的重量的对比

  [材料用具]

  大鱼的肋骨、镊子、酒精灯、试管、火柴、15%的盐酸、清水、天平。

  [方法步骤]

  一、煅烧骨

  1. 取大鱼的肋骨,称一下重量,记录数值

  2.用镊子夹住骨放在酒精灯煅烧至变成灰白为止。(注意观察骨的颜色有什么变化?有无特殊的气味逸出?)

  3.冷却后再称重,记录数值

  4.轻轻敲打这根煅烧的骨,结果如何?

  二、酸浸泡骨

  1. 取大鱼的肋骨,称一下重量,记录数值

  2.把骨浸入试管的稀盐酸中15—20分钟左右。(注意观察试管内出现什么现象?)

  3.倒掉盐酸,用清水把肋骨冲洗干净,擦干骨表面的水再称重,记录数值

  4.试试能否把这根肋骨弯曲或打成结?

  三、把观察的数据填入观察记录表中,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整理

  重量

  处理

  实验前的重量

  实验后的重量

  前后重量的差值

  差值占原骨重量的比例

  煅烧骨

  浸泡骨

  四、对实验结果的分析

  1.把骨放在酒精灯上煅烧时,烧掉了有机物,散出臭气,剩下的是无机物,所以骨变成灰白色,这时骨的重量减少了约1/3,说明有机物约占骨的重量的1/3左右,轻轻敲打这根煅烧的骨,一敲就碎了。

  2.把骨浸泡在稀盐酸中,不久试管内会冒出大量气泡,这是骨内钙盐和盐酸发生作用放出二氧化碳的缘故。待反应完毕后再称量,发现重量比原来减少了2/3,说明了骨内的无机物约占骨重量的2/3左右。这时骨变得很柔软,可以弯曲或打成结。

  [得出结论] 骨中有机物约占1/3,无机物约占2/3。

  支持假设

上一页  [1] [2] 

收藏此页】【 】【打印】【回到顶部
 《初二生物教学教案:骨》相关文章
相关分类
初二生物学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