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六六教师之家学习网初中学习中考复习中考语文复习资料现代文阅读2017年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题(附参考答案)

2017年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题(附参考答案)

六六教师之家 | 现代文阅读 | 人气:918

标签:现代文阅读大全,http://www.jiaoshi66.com 2017年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题(附参考答案),

  答:(1)(2)(3)(4)(5)(6)

  中心论点:

  9.第(1)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4分)

  10.第(2)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说说它在文段中的作用。(4分)

  答

  11.参照下面的提示,请补写出第(4)段的论证提纲。(4分)

  答: 举野牛的例子论证“ 怕”会输得丢人的道理

  12.根据你对第(5)段中“体育竞赛如此,各行各业都应该如此”这句话的理解,补写一个实例。(4分)答:

  19.(2011?湖北省襄阳市)【答案】

  23.(2011?河北省)【答案】

  14.在错误中学习,勇于尝试,就有机会获得成功。

  15.不能:因为第②段写项羽,第③段写刘邦,第④段引用名言和论述的内容与②③段的顺序相对应,体现了议论文的结构的严谨。

  16.先用古语作为道理论据,接着用学书、学医两个事例进行阐释并作为事实论据,论证中心论点;最后以古谚作精道理论据,再一次论证中心论点。

  17.示例一:爱迪生在发明电灯过程中,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在失败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最后才获得了成功。示例二:失败是成功之母。

  24.(2011?安徽省芜湖市)【答案】

  8.①//②③④⑤//⑥ 输不丢人,怕才丢人。9. ①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②引出论题并揭示论点。10.第②段主要采用道理论证,有力论证了“输不丢人”的观点。

  11.指出“不怕”的精神历来被人赞颂;由牛及人进一步论证“怕”才丢人的道理。

  12.示例:抗日名将戴安澜率师远征,所部陷入日军重围,但将军不畏强敌,浴血奋战,最终壮烈牺牲。其精神彪炳史册,令人敬仰。

www.jiaoshi66.comwww.jiaoshi66.com

  12.(2011?江苏省盐城市)

  眼界与读书

  赵 畅

  (1)眼界之于读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2)眼界决定了读书的目的归宿。周总理读书时,提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总理的眼界为其发愤读书作了注脚。既立志于“中华之崛起”,就必须好读书,读好书,时时检点自己,提醒自己,因为“中华之崛起”所呼唤的读书人,不仅要有报国之志,更要有报国之才。冯友兰先生曾在一篇文章里提到,作为一个学问家,做学术研究是要做全民族的智囊。这一点,对读书人很有启发。虽然读书人并非一定是学问家,但读书的眼界却力求要高,这样至少就不至于把读书当作可有可无的休闲娱乐或者陷入无聊的泥潭。

  (3)眼界也决定了读书人读书的方式方法和兴趣效果。自古至今,读什么书、怎么读,以及怎么防止“死”读书,都需要从实践出发,形成适合每个人自己的读书方式。可以肯定,有着高眼界的读书人,一定会结合实践去读那些更富价值的书籍。一个拥有高远眼界的读书人,还能够牢记使命,超越功利樊篱。他们将读书视为一件高雅而神圣之事,并从广泛的阅读之中、从对历史的理解之中,获得一种对自己时代使命的高度自信并笃行之。

  (4)读书的眼界,自然还取决于读书的宽度,这既关乎读书兴趣,亦关乎读书效果。在有些人看来,终日埋头进行科学研究的科学家是一些不近人情、枯燥乏味的“怪人”。事实上,对生活和事业的热爱,使不少科学家逐步成为自然美的追求者与发现者。达尔文“常常几小时地阅读莎士比亚的历史剧”和“拜伦、华尔特?司各特的诗篇”;诺贝尔读过许多名人大家的文学作品;我国数学家华罗庚、苏步青都非常喜爱古典文学。也许对自然科学家来说,了解文、史、哲方面的知识,会有助他们的逻辑思维变得更开阔,流转自如。同理,文学艺术方面的专家如能多读一点自然科学知识,在创作作品与表达自我的时候,往往也能够更加深刻。

  (5)读书不打开眼界,不联系思想实际、工作实际、社会实际,不从书籍中思考点什么、采取点什么、解决点什么,那么我们读书做什么?www.

  ⑥我以为,读书人欲从书本中汲取力量,高远的眼界是至关重要的。

  (选自2011年3月29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4、阅读全文,说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第(2)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第(4)段提出了什么见解?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一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4、读书人欲从书本中汲取力量,高远的眼界是至关重要的。

  15、举例论证,列举了周总理、冯友兰读书的例子,有力地证明了“眼界决定了读书的目的归宿”的观点。

  16、读书的眼界,自然还取决于读书的宽度。文章第3段说“眼界也决定了读书人读书的方式方法和兴趣效果”,而第3段只论证了“方式方法”,第4段则论证了“兴趣效果”,使得论证更加全面而严密。

  17、示例:读书是一件高雅而神圣的事,要从中获得自己的时代使命,并为之努力奋斗。尤其是我们初中生读书,尤其是要超越升学的功利性,明确读书是为了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质,增强自己的品德修养,获得更多的知识能力。

  14.(2011?山东省日照市)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但是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子摆在哪里才好。他们的日子真难过。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不愿意做。不愿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深入其中,看他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恼。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生能从自己的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梁启超《敬业与乐业》)

  14.选文中,作者针对什么问题提出了什么观点?(2分)

  15. 从内容和表达两个方面看,选文开头写作者和某人的对话有什么好处?(4分)

  16.选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一例分析。(3分)

  17.结合文段内容和自己的体验,说说一个人如何才能做到乐业。(3分)

  【答案】14.答案:针对“做工苦”提出“要乐业”的论点。(如答“针对‘做工苦’提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的论点”也可给分)

  评分:本题2分。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

  15.答案:内容上:借生活小事引出要说明的道理: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表达上:采用对话方式亲切平易,如话家常,便于交流,容易产生共鸣。

  评分: 本题共4分。每个方面2分,意思对即可。

  16.答案:第一问: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证法)、对比论证 第二问示例:①举例论证:举两等苦人的例子,论述“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的道理。②引证法:引用孔子的“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话,论证“乐业的重要性”。③对比论证:先从反面论述心境不好,什么事都苦;再从正面阐述什么职业都有乐趣。

  评分:本题共3分。第一问2分,答出其中两种即可。第二问1分。

  17.答案:不畏劳苦;要善于在劳苦中寻找快乐;要全身心投入到职业中,在奋斗中增加快乐的分量;干一行爱一行,以此为乐等。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收藏此页】【 】【打印】【回到顶部
 《2017年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题(附参考答案)》相关文章
相关分类
现代文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