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六六教师之家教育文章优秀教案语文教案高二语文教案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短文两篇》教学设计之二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短文两篇》教学设计之二

六六教师之家 | 高二语文教案 | 人气:440

标签:高二下学期语文教案,人教版高二语文教案,高中语文教案,http://www.jiaoshi66.com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短文两篇》教学设计之二,
(选自《辞章与技巧》,人民日报出版社1985年版)
课堂练习
一 设计本题,意在使学生掌握课文内容,了解语言特点。
第一问:评价诗歌,鲁迅先生无心当诗人,但他所写的诗歌都很好,充满真情,画出了社会的真面目,真是诗如其人;评价书法,鲁迅先生也无意当书法家,但他的书法也很有水平,纳各体之长,自由发挥,自成风格,真是书如其人。
第二问:用文言写成,语言精练,字斟句酌;形式上似散实骈,顺乎自然。
课后作业:
1、结合第二篇短文《我为何而生》和有关鲁迅先生的资料,写一篇短文,谈谈鲁迅先生的生死观。
2、参加“圣陶杯”作文大赛的同学交稿时间:星期五第八节。地点:文学社活动室。
要求:打印或方格稿纸誊正。


我为何而生(第二课时)
1.导入课文
罗素是现当代思想文化巨人,他在将近一百年的生涯中,坚持不懈地追求知识,追求真理,广泛涉猎各科知识,在哲学、数学、政治、教育、伦理、文学、宗教和社会学等人文社会学科的几乎各个领域,都有极大建树。一生写过七十多部专著,真可谓著作等身,给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罗素同时也是个文学家,尤其到了他的晚年,创作了大量丰富的文学作品。1950年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本文即是他写的一篇思想随笔。(另外可参考“有关资料”对罗素的简介,目的是引起学生的崇敬心理。)
2.指定男女同学各一名,分别朗读一遍课文。布置同学边听边画出自己难以理解或印象特别深的句子。
难以理解的句子可能包括以下一些:
①这些感情……有时甚至吹过深沉痛苦的海洋,直抵绝望的边缘。
实际上告诉我们,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这三种感情是作者在漫长一生中奋斗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
②身历那种可怕孤寂的人的战栗意识有时会由世界的边缘,观察到冷酷无生命的无底深渊。

③在爱的结合中,我看到了古今圣贤以及诗人们所梦想的天堂的缩影……
告诉我们爱情给人类生活带来的美好体验。
④爱情与知识的可能领域,总是引领我到天堂的境界。
爱情和知识把罗索引向美好的理想境界,而对于人类苦难的同情又使他把目光投向了现实世界,这体现了一个伟大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
以上这些句子,教师与同学共同探讨如何理解。不求统一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印象深的句子由同学自己找出来,并可说说喜欢的理由,还可适当引申和发挥。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短文两篇》教学设计之二由www.jiaoshi66.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jiaoshi66.com
www.jiaoshi66.com 3.师生共同完成如下内容:
①找出作者生活的三个目标。
作者在这篇短文中,开门见山回答作为文章标题的问题,他活着的三个理由或三个目标是:1.对爱情的渴望;2.对知识的追求;3.对于人类苦难的同情。作者用“单纯”“强烈”两个词来形容这三种感情,并伴随着作者“动荡不定的生涯中”,表明它们是作者在漫长一生中奋斗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
②概括说出作者渴望爱情的原因。
中间三段对第一段内容进行具体阐述。作者说,追求爱情,有三方面的原因:1.爱情可以带来狂喜;2.爱情可以摆脱孤独;3.爱的结合可以使人看到梦想的天堂的缩影。总之,爱情使人生活得更加美好;追求爱情,则是追求人生的境界。在这里,作者把爱情描写得极其美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作者也以像追求爱情一样的激情去追求知识。
③指出作者追求知识和同情人类苦难的具体内涵。
这里写了追求知识的三个方面:1.了解人类心灵;2.了解星星为什么发光;3.理解毕达哥拉斯的力量。这三方面实际上包含了人类知识的几个重要方面:人、自然、社会。爱情和知识把人引向美好的理想境界,对于人类苦难的同情让人把目光投向现实世界。于是,作者耳边经常回响起痛苦的呼唤,眼前浮现的是饥饿中的孩子、被压迫者和孤苦无依的老人。在这里,体现了一个伟大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但作者同时也不得不承认,他对苦难的拯救往往失败,这就使人更加痛苦。
最后一段,作者说:“这就是我的一生。”确实,爱情、知识、同情,写在了罗素生活的旗帜上,高高飘扬。他追求激情,追求知识,关爱人类,它们从不同角度塑造了伟人罗素。他追求爱情,在他漫长的一生中,他爱过不止一个女性,经历过几次婚姻的变故,但他始终是真诚的,他说:“在我所爱的那些女人身上,我欠下了很大的人情,如果不是她们,我的心地将褊狭得多。”他追求知识,生命不息,写作不辍,一生留下七十多部著作和无数文章,他把自己所有的智慧和力量都献给了人类。他从小失去父母,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始终关爱人类:反对战争,反抗独裁专制,追求世界和平。年轻时因反战而锒铛入狱,在晚年,仍致力于禁核运动,奔走呼号,创立和平基金会。就在他逝世的当天,还为以阿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而忧心忡忡。这一切缘于他对人类的同情和爱心。
这篇文章,是罗素生活的宣言书,其实也是古今中外许多伟大人物生活的共同准则,它具有普遍意义,所以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爱因斯坦说过:“阅读罗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最愉快的事件之一。”阅读这篇随笔,也是令人愉快的。它短小精悍,层次分明,充满理性的力量;文章饱含巨大的激情,字里行间透出思想家罗素博大的情怀和崇高的人格,他对人类的关爱之情,尤其令人感动。读这样的文章,能让人感到自己在一个巨人面前,显得多么的渺小!它当然也可以激发你努力向上,追求知识,追求崇高的思想境界。也许可以说,仅仅是文学家,不一定能写出这样有思想深度的随笔,只有罗素这样的集思想家和文学家于一身的伟人,才能写出这样感人至深、发人深思的文字。
 ④联系罗素的思想、生平,补充课文内容,感受伟人形象。
罗素传略(姚琮)
伯特兰·A·W·罗素是20世纪著名的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金获得者。他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是表彰他“捍卫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的多种多样、意义重大的作品”。
罗素一生著书71种,论文及其他文章甚多。他文思敏捷,平均每天写作三千多字。他的著述涉及哲学、数学、政治、伦理、教育、文学、社会学各个领域,其中尤以哲学、数学最有成就。20世纪初,曾震惊数学界的“罗素悖论”及解决这一悖论的“类型论”,是他致力于现代数学基础研究的重大成果,而他的逻辑原子主义、中立一元论则为现代西方哲学某些流派开一代先河。例如逻辑实证主义、语义分析哲学等,就是受罗素哲学思想的影响,或者以他为出发点而发展起来的。罗素还是国际政坛上的风云人物。在晚年,他以自己的巨大声誉积极干预国际政治,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一度成为西方各国左派群众的旗帜。其中以“诺贝尔奖获得者罗素—爱因斯坦的禁核声明”最为世人瞩目。
严格的家庭教育
1872年5月18日,罗素诞生在英国蒙默里郡特雷莱克的一个贵族世家。他的祖父曾两度出任首相(自由党)。他出生后不久,母亲和父亲先后去世。父母死前要把罗素和他的哥哥托付给具有无神论思想的朋友抚养,但祖父祖母自愿承担了抚育孩子的责任。
罗素的祖母笃信宗教,恪守教规,教导他要经常默想自己的过失与愚蠢之处。罗素性格内向,常在花园里独步冥想,养成了勤于思考的习惯。祖母的自由主义政治观点对他影响颇深。
11岁时,罗素开始从哥哥那里学习欧几里得几何学,当时他只能够接受定义,却怀疑公理的可靠性,这种怀疑竟决定了他后来的研究方向。他的科学知识是由叔叔零星讲授的。他祖父收藏的大量图书,为他博览群书提供了方便,外籍保姆和家庭教师教会了他各种外国语言。少年的罗素以固执的怀疑看待人类的一切知识。到底什么是知识的基础?哪些是客观的存在?他立志要弄个清楚。“我们到底了解了多少?我们了解的东西中有多大程度的确切性和可疑性?”他常常这样提出问题。
快乐的大学生活
1890年10月,罗素考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便从清教徒式的家庭束缚中解脱出来,进入思想活跃的教育园地,他感到极为快乐。然而老师对他的影响不大,与同学们的自由交往,使他受益不浅。这个学院在1820年开始有一个不公开的小团体(它的成员称这个小团体为“协会”,而外人则把他们叫做“使徒”)专门吸收才智出众的学生。罗素入学第二年就被吸收进去。在这里,他结识了不少后来闻名于世的同学,如数学家兼哲学家怀特海、哲学家莫尔和麦克塔格特、经济学家凯恩斯等。
他们每星期六晚上聚会,常常讨论到午夜,第二天又去乡间漫游、交谈。很快,罗素就成为他们中间颇受欢迎的成员。他不满意老师的讲课,认为当时的数学只重视技巧,不重视基础理论的证明。在第三学年时,他虽以优异成绩通过了学位考试,却发誓再也不念这种数学了,他几乎卖掉他所有的数学书籍,后来改学哲学。
罗素对哲学素有兴趣,但在这以前,他只读过英国哲学家的书。当时恰逢英国掀起新黑格尔主义浪潮,特别是布拉雷德发表了轰动一时的著作《表象与实在》,他在同学麦克塔格特的帮助下,成了一名黑格尔与布拉雷德派的忠实信徒,他立志像黑格尔那样,建立一套哲学体系,献身于哲学事业。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收藏此页】【 】【打印】【回到顶部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短文两篇》教学设计之二》相关文章
相关分类
高二语文教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