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实施方案,加强基层组织建设,http://www.jiaoshi66.com
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基层法院院长,
六是磨炼意志,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当好法院院长的重要条件。法院的任务重、压力大、困难多,法院院长尤其要有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要具有稳定的情绪,做到面对成绩不沾沾自喜,遇到挫折不垂头丧气,遭受委屈不暴跳如雷,受到恭维不自我陶醉,处理易事不掉以轻心,解决难题不忧心忡忡。要辩证地、全面地认识问题,特别是对一些难以预测又应急无效的事件,要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
四、做好一个合格基层法院院长的有效途径
搞好“三个一”正是做好一个合格基层法院院长的有效途径。它就是“探索一套符合审判规律、能够保证司法公正的审判模式;建立一套能够保证审判工作有序、高效、规范运作的审判管理机制;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法院干部队伍”。
(一)遵循审判规律,努力推进审判方式改革
近些年法院职能不断扩大,案件增多,审判人员的工作非常辛苦,但法院的公信度依然不高,当事人对司法不公的反映也不少。因此必须重点推进了以下几方面的改革:
一是全面落实公开审判制度,增强司法的透明度。公开审判是宪法的重要原则,是公正司法的制度保障。法院掌握着最终裁判、生杀予夺的审判大权,因此审判活动的整个过程都必须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使审判工作重心实现了从庭外活动为主到法庭上依法断案的历史性转变,提高法院审判工作的公信力,重塑法官的新形象,提高法官的庭审水平,逐步培育了法官公正、民主、文明的职业内涵,推进了法官职业化步伐。
二是加强法律文书改革,做到以理服人。司法公信度的本质不是权力支撑,而是以理服人。裁判文书是体现法院公正性和民主性的重要载体。法官要从增强透明度和说理性入手,在文书中公开诉讼的过程,公开查明的事实和证据,公开判决的法律依据,并要求做到法理和情理相结合,起到以理服人的效果。
三是不断推进执行改革,努力缓解“执行难”。执行工作直接关系到当事人的权益和法院的判决能否得到最终实现,近年来都是社会关注法院工作的热点。执行工作要实现优化组织、规范流程、改变方式、增强透明度和加强制约等五个方面转变,不断拓宽执行渠道,更好地确保申请人债权的实现。
(二)加强审判管理,探索建立确保司法公正、高效的长效管理机制
一是实行案件流程管理。所谓案件流程管理,简单的说就是由专门的部门(即立案庭)对全院案件从立案、开庭到结案的整个过程进行管理、控制和监督,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案件审理过程中程序的随意性。
二是加强审判质量管理。审判质量是司法公正的核心。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审判质量评估体系,反映当事人服判息诉情况的上诉率、申诉率、调解撤诉率和信访量;反映上级法院对案件处理结果的改判、发回重审率;反映债权实现情况的执行到位率等作为综合评定审判质量。强调进一步发挥审委会和审判监督庭的监督作用,通过建立以审监庭为龙头的案件评查组,做到常规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以增强质量管理的主动性。仅去年我院就发了审监《评查通报》4期。
三是重视制约监督机制的建设。设计一套符合审判工作特点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把高度集中的审判权通过管理的手段加以分权和制约,从源头上遏制违法违纪现象和腐败行为的滋生。坚持裁判权与流程控制权分离、审判权与行政权分离之外,还针对审判工作中的一些重点环节加强了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三)增强服务意识,树立全局观念,切实履行人民法院的审判职能
人民法院当前在审判工作中履行法律职责,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平衡和处理好各种社会利益,关键是要不断增强服务意识,为改革、开放、稳定的大局服务。
一是不断端正办案指导思想。要求审判人员应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坚持双方当事人的平等地位,尊重当事人在不违反国家禁止性规定前提下所形成的真实意思表示和契约效力,以切实维护和保障社会信用及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二是抓好执法的统一问题。注重对法官适用法律、运用证据、法律推理等司法技能的培训,以确保在案情相似情况下裁判结果相同。
三是加强对大要案的审理。大要案审理对于司法形象乃至整个法制环境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大要案又可起到指导和带动办案质量整体提高的作用。
四是积极参与社会综合治理。积极参与社会综合治理,是中国司法的优良传统,尤其是面临经济转型和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许多深层次问题都会在审判中反映出来,就要求审判人员注重审判职能的延伸作用,通过法制宣传、司法建议和公开宣判、集中执行等形式积极参与社会综合治理、以起到对社会和公民行为的规范、引导和警示作用。
(四)加强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法院队伍
司法公正,归根结底取决于法官的素质。迅速提高全体法官和工作人员的素质始终是我和院领导班子这几年放在首位的一项重要工作。重点抓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促进审判人员的观念转变。强调新时期的法院队伍建设,首先要用现代司法理念来武装头脑。以进一步克服特权思想、衙门作风,摆正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从根本上促进审判人员司法服务观念的确立和审判作风的转变。
二是提高法院队伍的专业层次。由于历史的原因,法官中法律院校“科班出身”的人员比例低,且有法官断层的隐患存在。对此,我院近年来特别注重加强队伍的专业和文化建设,鼓励干部再学习,提高学历层次。在法官干警学历教育上广开绿灯,在经费上给予保障,争取条件,让法官外出学习培训,开拓视野,汲取新信息,树立新的司法理念。
三是加强法官的道德修养和职业化培训。法官的职业化建设是提高法院队伍素质的根本途径。一方面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使大家认识到作为一名法官必须绝对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还应甘于清贫、清正廉洁、甘于寂寞、淡泊明志,明白法官职业与其他职业的区别;另一方面不断健全各项廉政建设的制度,对于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严肃查处。使法官在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四是提高法官任职的标准和要求。使法官队伍向高素质、高层次发展,确保了新任法官的质量。
五是坚持以人为本,引导法官自律。法官队伍是一个肩负着神圣使命的特殊职业群体。对于法官队伍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倡导和培育一种新时期先进的法院文化,从而引导法官加强自我约束、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塑造起法官特有的职业品质。并以发布“戒酒令”、实行“廉政保证金”制度等形式,规范法官干警的行为,努力营建一支作风硬、纪律严、业务精的法官队伍,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廉政教育的同时,健全党团工会基层组织建设,鼓励支持其开展各种有益文艺活动、业务竞赛活动,增强法官队伍团队精神,增强法院凝聚力、向心力。使广大法官由原来的被管理者成为法院管理的主体,从而进一步增强其作为法院主人翁的“自尊、自重、自律”的意识。
(五)接受人民监督,重视听取和处理社会、群众反映的意见
院长的权力没有监督和制约,就会产生腐败。尤其是中国法治正处于建设初期,法律制度不够完备,监督机制比较薄弱,高素质职业化的法官群体尚未形成,加强人大及社会各界对法院和法官的监督显得更加重要。作为一名人民法院的院长,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是一项法律义务。不仅院长要增强接受监督的意识,而且要使全体法官和工作人员增强接受监督的意识,摆正同人民的关系。对此,要着重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案件督办工作,主动接受人大监督。要充分认识:人大的监督是对法院工作的最大支持,是对法官的最大爱护,是人民代表大会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二是做好人民陪审员工作。人民陪审员制度是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显著特点,同时也是社会对司法最有力的法律监督形式。为此,我院认真落实了人民陪审员制度,加大了对法院工作的监督制约力度,促进法官更加审慎地用好审判权。
三是不断加强和完善信访工作。信访是人民法院倾听群众呼声、加强与社会联系的重要窗口,也是社会信息最敏感、问题最为集中的地方。因此,加强信访工作始终是法院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近两年我院重视改善窗口环境和信访秩序,安排资深老法官专门负责信访工作,以提高信访工作效率。
做一个称职的基层法院院长虽然不容易,但前人早已经告诫我们:路在脚下!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