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六六教师之家学习网学习方法网高中学习方法大全高三学习方法高考语文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精练即学即练复习试题

高考语文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精练即学即练复习试题

六六教师之家 | 高三学习方法 | 人气:282

标签:高三学习方法大全,http://www.jiaoshi66.com 高考语文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精练即学即练复习试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从听觉的角度写)以声衬静,“孤灯无焰”,闻声才知“穴鼠出”,听到踩踏枯枝发出的声响,推想是“邻犬”在行走,由此衬托出深夜的静谧,刻画了诗人夜不能寐的形象,烘托诗人内心的悲凉。
考点三 修辞手法
11. (2011•泉州五校高三上学期联考)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
陆 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半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蒴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①!
【注】①唐代诗人贺知章老去还乡,玄宗曾下诏将与镜湖相连通的一个小湖赐给他以示矜恤。
词的上阕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词的上阕主要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前三句将难忘的戎马生涯与现在无人记起的寂寞凄凉形成对比(或答“第一、二两句追忆当年的豪举与现在独坐江边渔父的闲散形成对比”),表现自己理想成空的寂寞凄凉(或答“失落”“落寞”“惆怅”等);后两句中将终日酣饮耽乐的酒徒反倒受赏封侯与志向远大的有志之士却被闲置不用形成对比,表现了对世道不公的愤懑不平之情。
12.  (2011•广西桂林中学模拟)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问题。
浣溪沙
秦 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自在飞花轻似梦”一句是个比喻句,今人沈祖芬在《宋词赏析》中将其称为“奇喻”。请你说说,这个比喻“奇”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它的奇可以分两层说。第一,“飞花”和“梦”本来不相似,无从类比。但词人却发现了它们之间有“轻”和“美”这两个共同点,就将两样原来毫不相干的东西联成一体,构成了既恰当又新奇的比喻。第二,一般的比喻,都是以具体的事物去形容抽象的事物,或者说,以容易捉摸的事物去比喻难以捉摸的事物,但词人在这里却用倒喻反其道而行之。他不说梦似飞花,而说飞花似梦,也同样很新奇。
13. (2011•福州市质检)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齐安郡晚秋①
杜 牧
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
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
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
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
【注】①齐安郡,即黄州。此诗为杜牧受权贵排挤,谪任黄州刺史时作。
词的末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对比 以当年英雄在赤壁争雄,和如今只有蓑翁坐此钓鱼进行对比。用以表达自己虽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却遭人排挤,壮志难酬。
14.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韵①中玉水仙花
黄庭坚②
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③为骨玉为肌。
暗香已压酴醾④倒,只比寒梅无好枝。
【注】①次韵:亦称步韵,就是依次用原韵、原字按原次序相和。②黄庭坚:才华横溢,却久谪川蜀,远贬岭南,仕途坎坷。③水沉:沉香木。④酴醾:蔷薇科,春尽开花,花单生,重瓣,白色或浅黄色,甚美丽。
请对这首诗的修辞手法进行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人连用两个比喻,说水仙花骨如沉香肌如玉,写出了水仙花沁人的芬芳和晶莹澄澈之美。诗人用两个对比,与酴醾比香突出水仙暗香浓郁;与梅比枝条为显示水仙的柔弱。
15. (2011•龙岩高三上学期半期检测)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渔家傲①
王安石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似听朝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②。
【注】①本词是王安石第二次罢相隐居金陵时所写。②邯郸道:唐人小说《枕中记》写卢生在邯郸道上说的话,“建功树名,出将入相”。
“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一句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比喻(借喻)。“尘”喻指世俗的纷扰。拟人(比拟),“春风扫”赋予“春风”人的行为。全句写时时有春风,吹走了隐居之所的尘土,实际是表明摆脱了世俗纷扰的隐居生活的清静、自得。
考点四 构思技巧
16. (2011•福州三中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问题。
梅花绝句
陆游
闻道梅花坼①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前一放翁。
【注】①坼:裂开。这里是绽开的意思。
本诗的三、四两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这两句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三、四两句,诗人运用了想象、夸张的手法。写诗人愿化出千亿个自己,这样,每树梅花前都有一个赏梅的放翁。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自己对梅花的痴爱之情。
17.  (2011•泉州市质检)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
元 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舟中读元九诗 
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两诗第四句都以景结情,但“情”有别。请结合两诗分析“暗风”与“逆风”所表达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暗风”,即阴沉昏暗凄冷的风,表现作者身处垂死病中、挚友被贬的残酷现实中的悲凉凄冷心情。“逆风”,既实指行船的顶头风,也虚指蒙冤被贬、前途多舛的遭遇,表现作者对时局的悲愤不平和对自己前途的担忧。
18.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
刘克庄①
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注】①刘克庄,南宋著名词人,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大业,却屡遭当国者的排挤、压制和迫害。
上片写“道是天公不惜花”,下片写“道是天公果惜花”,欲抑先扬,具有“味外之旨”,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上片“道是”是扬,下片“道是”是抑,欲抑先扬,抑扬之间流露出词人对大自然风雨摧残花事的不满,以婉约之笔曲折地表达了自己才不见用、遭受压抑的愁苦情怀,流露出对当权者压制、迫害和摧残人才的不满。
19. (2011•福州三中高三月考)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闺 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首诗在构思上有何特点,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先扬后抑,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20. (2011•江苏省南京市调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清平乐
赵令畤
春风依旧,着意隋堤柳。搓得鹅儿黄欲就,天气清明时候。
去年紫陌①青门,今宵雨魄云魂②。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
【注】①紫陌:京城的道路,代指京城。②雨魄云魂:化用楚襄王梦神女事,此处表示伊人已逝,只能于梦中寻见。
首句“春风依旧”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春风”领起上片,描写春风吹拂中的清和明丽的自然景物(或:点明时令);“依旧”抒发物是人非的感慨,为下片“去年”“今宵”的对比做铺垫。

上一页  [1] [2] [3] 

收藏此页】【 】【打印】【回到顶部
 《高考语文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精练即学即练复习试题》相关文章
相关分类
高三学习方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