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模块学分认定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题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签字笔作答。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基础积累(15分 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参省(xǐng) 泥淖(nào) 箴言(zhēn) 造诣(yì)
B.呜咽(yè) 兑换(duì) 中意(zhòng) 蟹螯(áo)
C.蹈藉(jié) 稔(niǎn) 凫(fú)水 邂逅(xièhòu)
D.跬步(kuǐ) 落枕(lào) 镌刻(juān) 砥砺(lì)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义气用事 哀声叹气 冒然行事 契而不舍
B.娇揉造作 忠贞不渝 贻笑大方 优哉游哉
C.执迷不悟 莫忠一是 再接再励 永葆青春
D.欲盖弥彰 藕断丝连 金石可镂 名副其实
3、选出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 )
(1)在学代会上,代表们把同学们的呼声 给了学校领导。
(2)他的作品语言幽默风趣,乡土气息浓郁,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和 。
(3)作者用生动逼真的细节把虚构的情景写得使人如同 ,具有强烈的真实感。
A.反应 崇敬 设身处地
B.反映 崇敬 身临其境
C.反映 推崇 身临其境
D.反应 推崇 设身处地
4、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B.我们在学习上即使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决不能骄傲自满。
C.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使我市外向型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D.预防甲型H1N1流感,应保持室内通风,避免少去人多不通风的场所。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儒家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__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__
① 既有《论语》,则有《孟子》。
②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他们的宗旨也始终相配合。
③ 今人冯友兰,也把孔子比作苏格拉底,把孟子比作柏拉图。
④ 既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
⑤ 《史记》说:“孟子序诗书,述仲尼之意。”
A.④②①③⑤ B. ①②④⑤③
C.①④②③⑤ D. ④①②⑤③
二.文言文阅读(21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6~13题。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主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6、(3分)下列成语,“备”的意义与用法与“圣心备焉”中的“备”相同的一项是 ( )
A.常备不懈 B.有备无患 C.德才兼备 D.攻其不备
7、(3分)下列句子,“而”的用法与“蟹六跪而二螯”中的“而”相同的一组是 ( )
①吾尝跂而望矣
②顺风而呼
③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④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⑤黑质而白章
⑥吾恂恂而起
A.①③⑤ B.②④ C.④⑤ D.③⑥
8、(3分)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跬:古代指半步。
B.风雨兴焉 兴:盛行。
C.驽马十驾 驾: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叫“一驾”。
D.金石可镂 镂:雕刻。
9、(3分)下列“焉”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且焉置土石 B.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C.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D.杀鸡焉用牛刀
10、(3分)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
例: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C.木直中绳,车柔以为轮
D.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11、(3分)下列句子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忌不自信
C.微斯人,吾谁与归
D.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12、(3分)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在这段文字中,作者用了十个比喻论证了学习要逐步积累,要坚持不懈,要专心致志的道理。
B.人们掌握知识、培养品德的过程,是一个逐步积累、逐步发展,由不知到知、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C.以朽木与金石作比较,说明“不折’’与“可镂”的关键在“不舍”还是“舍”。
D.用蚯蚓的“用心一”和螃蟹的“用心躁”对比论证,意在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用心专一。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三
13、(10分)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3)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本诗情寓景中,请从诗的前两句中选择最能凝聚诗人情感的一个字并简要分析。(4分)
(2)诗中飞燕意象的作用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故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 。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 也。
(3)忍看朋辈成新鬼, 。
(4)实迷途其未远, 。
(5) ,泉涓涓而始流。
(6) ,不仁; ,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7)闻道有先后, ,如是而已。
四、现代文阅读
默爱如山
我怕父亲,他打我是真打。看着他瞪圆了眼,一步一步逼近,还不敢躲,绷紧了肌肉等着,于是一巴掌扇过来,于是脑袋嗡了一声……
www.jiaoshi66.comwww.jiaoshi66.com有时却是另一副样子,比如去下地,他在前边头也不回地说:“唱一个我听听。”我在后边就模仿着戏台上的花脸呜呜哇哇地唱起来。他说:“瞎胡唱,别唱了。”我说:“你唱一个。”他唱起来:“我不该,咳咳咳咳,老王爷,咳咳咳咳……”也是随唱随编,瞎胡唱,越唱越带劲儿。
我家有个大宜兴壶,下地回来,泡上茶壶,父亲高兴了,还逼我们喝。说:“逼”,是因为我们喜欢喝凉水,不喜欢喝茶。“过来,喝!多清香,又解暑,你喝不喝?想挨揍啊!”
我们俩常常一起去看庙。“看庙”二字,说句文词,是父亲杜撰的。看庙就是去看庙里的壁画,是让我开阔眼界,是培养我画画的一种方式,这很有点像现在的参观美术展览馆或画廊。我父亲本是老农民,竟与文人想到了一起。
吃过早饭,父亲将粪筐往肩上一背,抄起粪叉说:“走,看庙去。”母亲说:“今天不拉土了?”父亲说:“回来再说。”我们就在这“回来再说”的空当里看了许多庙。庙有大有小,有远有近。近则三五里,远则十几里。一去一回就是几十里。全堂邑县境内的庙我们几乎都看遍了。
父亲对庙里的壁画还加以评论。他指着《八仙过海》的海水说:“你看这水,涟涟地像是在颤动。”又用手摸着墙说:“这墙是平的,你再远看,不是坑坑洼洼地凸起来了吗?”其实现在看来,稀松得很,无非是靠了反复重叠的弧形线条引起的错觉。父亲最佩服的是《八破图》,破扇子、破信封、破书本、破眼镜盒……他像在集市上买粮食时将粮食粒捻来捻去还嚼一嚼那样仔细,猫着腰将那画上的破信封的一角又摸又抠,远瞧瞧,近瞅瞅,长叹一口气说:“像真烧焦了一样。”他一指点,我也惊叹起来。最后,总是照例的一句话:“使劲儿看,好好记住。”
我12岁那年考上初中,学校在聊城,离家15公里多。过了正月十五,要开学了。吃过早饭上路,父亲背上粪筐跟我走了出来,虽没说话,我知道他是送我。一直走出10公里开外看见聊城古楼了,他说:“快了,你走吧。”这时旷野无人,惟有寒风积雪,一抹虚白的阳光和远处的几声鸡啼。望着逐渐远去的、背着粪筐的父亲的身影,我只想反身向他追去。
tag: 资源 高一语文高一语文学习,高一语文学习大全,高中学习 - 高一学习 - 高一语文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