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六六教师之家学习网高中学习高一学习高一语文学习高一语文资源:长春市十一高中2017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高一语文资源:长春市十一高中2017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六六教师之家 | 高一语文学习 | 人气:825

标签:高一语文学习大全,http://www.jiaoshi66.com 高一语文资源:长春市十一高中2017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③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④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⑤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⑥晚乃遁于光、黄间

  A.①②④⑤ B.①③④⑤ C.②④⑤⑥ D.②③④⑥

  6.下列各项是对文章的分析阐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意欲以此驰骋当世,但不得意,晚年隐逸光州、黄州一带,自得其乐。

  B.传主少年、壮年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一身侠气;晚年时安贫乐道,心境恬淡。作者有意识选择这两种具有对比性的行为表现来丰富其形象。

  C.尾段作者以疑问的口吻问方山子能否见到那些“阳狂垢污”的“异人”,从“岂山中之人哉!”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答案是否定的。

  D.作者写方山子实际上是悲“不遇”。但他方以诗文遭祸,不便直言,于是在文中隐约其辞。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方山子传》是苏轼在黄州的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7.请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5分)

  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www.jiaoshi66.comwww.jiaoshi66.com

  (二)古代诗歌阅读(6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题。

  送沈子福之江东(唐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柳枝词(宋 郑文宝)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注释】①罟(gǔ)师:渔夫。诗中借指船工。②临圻(qí):地名。

  8.这两首诗的后两句,诗人都将自己无形的感情化为有形的景、物,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1)其声呜呜然,________,__________,余音袅袅,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2) ,则游者众;险以远,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6分)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书店里的书

  一本书从作家酝酿到青灯孤伴的写作,再辗转邮寄到各出版社编辑案头,几经审看周折,待到终于送给印刷车间排版师和技工师手中,书的模样才会大抵胚胎成形。当纸页们列队集合最终以集团军的方式涌出厂门,它们会经过长途跋涉奔赴到全国各地的新华书店图书市场,虽说那儿并非是书的最后栖息之地——庄穆典雅的幽静书房,却是一本书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驿站,一次奇遇的最紧要关口。在这里,它将与它的主人相遇、结识,并最终被阅读和接纳,从而成为朋友、知交、导师、奴仆、情人等等。

  我每次一走进书店门,总是瞥见在琳琅满目的书架上,伫立着一排排精装简装的书们:穿长衫的书,着西装的书,披袈裟法衣的书,穿旗袍中山装列宁装露脐装的书……以及苹果脸的书,满面沧桑的书,油头粉面的书,素面朝天的书,皓首白发的书,赤身裸体的书,搔首弄姿的书,男扮女装的书,忧愤叹嘘的书,隐姓埋名鬼鬼祟祟的书……

  一本书里承载着一个伟大的梦想,一本书里隐蔽着一个卑鄙的阴谋;一本书或许是一个不屈灵魂的啸傲呐喊,一本书或许深深浸淫着写作者经年的血与泪。有时,我会看见一本哭泣着的书,它缓缓向我讲叙发生在遥远年代里的陈怨积案;有时,我会留意到一本窃窃低笑的书,那是那个装着一肚皮噱头,做过小品演员的家伙急着为人们抖落幽默暴笑的“包袱”;也有时我会遇见一本愤怒之极的书,它是另一种主义的倡导者,它主张用暴力手段来实现自己的理想……

  是的,一本睡得昏头胀脑的书会发出无聊的呓语,一本挤眉弄眼的书则用它封面的艳照引诱每一个走过身边的脚步。

  想一想,一个人与一本书相遇,这情景总是相当奇妙的。是的,是什么触动了他,使他想要将其拥有?我时常会在书店的木柜前,看见一个读者欣喜若狂紧紧抱着书籍的情形,他的脸上洋溢着久别重逢或突然拥有一大笔财富的兴奋,这是那本书的福气,也是那个人的福气。不是么?

  有时,我也会看见某个人在一本书面前疑疑惑惑,一会儿抓起一会儿又恋恋不舍放下的事情,又是什么使他对拥有一本书产生怀疑呢?价格抑或内容?我不得而知。这就如同那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是有许多约会被无端取消么,不是有许多人在赴约的瞬间蓦然毁约么!可见一本书的自身魅力是决定其走向的主要原因,而绝非读者。

  如果一个人对一本书视而不见,不能说是书的不幸,也不能简单地推测为人的无知。书与人之间的沟通,绝对应该是心灵与心灵之间相互吸引的秘密,因为书即心灵,而文字和纸张不过是心灵践约的途径而已。

  我曾为一本老处女般的书扼腕叹息,又曾为一本惨遭下架折价处理的书暗暗鸣不平,这是真的。一本积满厚厚尘埃的书却有着火一般的激情,而一本被许多年轻年老的手无数次抚摸的书,其实只不过是一个生性淫荡的娼妓。

  似乎有过这样的先例,一个人因为一本书的指引从而改变了一生——他因为这本书发动了一场革命,建立了一个政权,并使无数人与他一样改变了命运!谁能说一本书里没有枪炮声,厮杀声和战车的轰鸣声?当然,我看见一本书代替机床生产出成堆的产品,我还看见一本书取代讲台上那位之乎者也的教授,让一颗年轻的心长久地激跳……

  我知道一个稚气未脱的年轻人早晨走进书店,黄昏出来时会变得步履蹒跚老态龙钟;我知道那位祖祖辈辈汉语身坯的家伙,会因为几册外文书,从而改头换面变成着西装系领带的字母……

  书籍承担了部分历史,从而使人类自身变得可疑;而书店则因为拥有了更多的读者,以便让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划线句子“这是那本书的福气,也是那个人的福气”两个“福气”的意思是不相同的。前者指的是书被人欣赏,体现了它的价值;后者指的是够找到一本和自己心灵相契的书,可以使自己的精神得到陶冶。

  B.本文采用拟人的手法写书,以生动形象的手法赋予书以人性,更有利于作者深入浅出地阐述书店里的书所体现的寓意。

  C.作者认为“一个人因为一本书的指引从而改变了一生”,这样的先例有许许多多。

  D.“我知道一个稚气未脱的年轻人早晨走进书店,黄昏出来时会变得步履蹒跚老态龙钟”形象地表现出书可以让人产生自内而外的变化。

  E.文章写的是书,又高于书。作者以“书”为载体来传达对生活人生的严肃思考。

  (2)结合上下文看,为什么作者说“如果一个人对一本书视而不见,不能说是书的不幸,也不能简单地推测为人的无知”?(4分)

  (3)文章结尾说“书店则因为拥有了更多的读者,以便让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试探究这句话的含义及作者这样写的用意。(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3分)

  1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会稽(kuài) 倚靠(yī) 玄理(xuán) 不可胜(shèng)数

  B.翌(yì)年 悼念(dào) 溯(sù)流 长歌当(dàng)哭

  C.会晤(wù) 尘埃(āi) 炙热(zhì) 满载而归(zǎi)

  D.舷窗(xián) 窈窕(yáo tiǎo) 停滞(zhì) 疏朗不羁(jī)

  12.下列各组词语,字形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肄业 敷衍塞责 自怨自艾 轰堂大笑 B.兑现 不绝如缕 浅尝辄止 九宵云外

  C.萎缩 卓有成效 激浊扬清 博闻强识 D.商榷 人事沧桑 生灵途炭 绿草如茵

  1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击空明兮溯流光 溯:逆水而上 B.谢家事夫婿 谢:感谢

  C.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期:期望 D.何可胜道也哉 道:道路

  1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所以游目骋怀 所以:连词,这里表结果

  B.不知东方之既白 之:助词,“的”的意思

  C.其孰能讥之乎 其:副词,“其实”的意思

  D.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乃:表判断,有“为”“是”的意思

  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中的“王”,在用法上相同的一句是( )(2分)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B.齐彭殇为妄作

  C.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D.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16.下列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月出于东山

  A.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B.此余之所得也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收藏此页】【 】【打印】【回到顶部
 《高一语文资源:长春市十一高中2017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相关文章
相关分类
高一语文学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