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用什么写法写出什么情状?这种写法所创设的艺术境界可用《琵琶行》中的哪句诗来概括?(4分)
(3)清人刘熙载《艺概》中指出,柳永的词善于运用“点染”手法。所谓“点”指的是点明情感的内涵;所谓“染”指的是用景物来渲染烘托点明的情感。请你在《雨霖铃》一词中找出这样的句子,并说说这种写法的作用与效果。(3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12分)
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扪参历井仰胁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4)____________________,响穷彭蠡之滨; 雁阵惊寒, __________________。
(5)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_____________,冷冷清清,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思虚心以纳下。
(8)______________,斯固百世之遇也
(9)__________________,傲物则骨肉为行路。(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10)朝搴阰之木兰兮,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11)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3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草木之情
韩少功
草木的心性其实各自不一:牵牛花对光亮最敏感,每天早上速开速谢,只在朝霞过墙的那一刻爆出宝石蓝的礼花,相当于植物的鸡鸣,或者是色彩的早操。桂花最守团队纪律,金黄或银白的花粒,说有,就全树都有,说无,就全树都无,变化只在瞬间,似有共同行动的准确时机和及时联系的局域网络,谁都不得擅自进退。
比较而言,只有月季花最娇生惯养。它们享受了最肥沃的土壤,最敞亮的受阳区位,最频繁殷勤的喷药杀虫,还是爱长不长,倦容满面,玩世不恭,好吃懒做。硬要长的话,突然窜出一根长枝,挂上一两朵孤零零的花。就把你给打发掉。
阳转藤自然是最缺德的了。一棵乔木或一棵灌木的突然枯死,往往就是这种草藤围剿的恶果。它的叶子略近薯叶,看似忠厚,这就是它的虚伪。它对其他植物先攀附,后寄生,继之以绞杀,具有势利小人的全套手段。它放出的游走长藤是一条条不动声色的青色飞蛇,探头探脑,伺机而动,对辽阔田野充满着统治称霸的勃勃野心。幸好它终不成大器,否则它完全可能猛扑过来,把行人当作大号的肥美猎物。
我的柴刀每年都得数次与这种长蛇阵过招,以保护我的电话线不被它劫持和压垮。
当一棵树开花的时候,谁说它就不是在微笑——甚至在阳光颤动的一刻笑如成熟女郎,笑得如此灿烂。当一片红叶飘落在地的时候,谁说那不是一口哀怨的咯血?当瓜叶转为枯黄甚至枯黑的时候,难道你没有听到它们咳嗽或呻吟?有一些黄色的或紫色的小野花突然在院墙里满地开放,如同一些吵吵闹闹的来客,在目中无人地喧宾夺主。它们在随后的一两年里突然不见踪影,不知去了哪里,留下满园的静寂无声。我只能把这事看作是客人的愤然而去和断然绝交——但不知我在什么事上得罪了它们。
再说我们同时栽下的一些橘树吧。手心手背都是肉,我对它们同样地挖坑同样地修剪同样地追肥,但靠路边的三棵长得很快,眼看就要开花挂果。另有一株,身架子还没长满,也跟着早婚早育,眼看就要衔珠抱玉。但其他几株无精打.采,长来长去还是侏儒,还是呆头呆脑,甚至叶子一片片在蜷缩。有一位农妇曾对我说,你要对它们多讲讲话,你尤其不能分亲疏厚薄,要一碗水端平——你对它们没好脸色,它们就活得更没有劲头了。
这位农妇还警告,对瓜果的花蕾切不可指指点点,否则它们就会烂心。
我对这些建议半信半疑:几棵草木也有这等心思和如此耳目?
后来才知道,山里的草木似乎都有超强的侦测能力。据说油菜结籽的时候,主人切不可轻言赞美猪油和茶油,否则油菜就会气得空壳率大增。楠竹冒笋的时候,主人也切不可轻言破篾编席一类竹艺,否则竹笋一害怕,就会呆死过去,即使已经冒出泥土,也会黑心烂根。关键时刻,大家都得管住自己的臭嘴。 (节选自《韩少功散文集》)
18. “牵牛花对光亮最敏感,每天早上速开速谢,只在朝霞过墙的那一刻爆出宝石蓝的礼花,相当于植物的鸡鸣,或者是色彩的早操”,句中“鸡鸣”、“早操”的含义是什么?(5分)
19. 本文可以划分为三大部分,其中第二部分起自“比较而言,只有月季花最娇生惯养”,止于何处呢?该部分大意是什么?(6分)
20.(1)文中,作品写了农妇的话,告诫作者要管住自己的嘴。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2)“对瓜果的花蕾切不可指指点点,否则它们就会烂心”,表达了农妇、农民对草木怎样的感情?(6分)
21. 作者韩少功曾经长期在农村生活和工作,他对农村是十分熟悉的。通观全文,作者为什么把文章标题写作“草木之情”呢?(6分)
六、作文(70分)
22.人与人之间会有多方面的差异;事物与事物即使是同类事物之间也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需要我们客观审视,也需要我们理智对待。实际上,“差异”的存在,反映了生命、生活形态的丰富多样,也带给了人们更多深入认识社会、认识人自身的机会。
既然如此,“差异”又会引发你怎样的联想或思考呢?请以“差异”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期末考试答案
1.A(A.bó zài jǐ B.liáng /liàng bó xié/yè C.jì xàun/xáun màn D.cēn/shēn chù/chǔ xù/chù)
2、 D
3. D (A、缺少主语;B、不合逻辑,应该先有“观众对国产电影的热情”,才会“吸引……资金投向国产电影”;C“每个”不能修饰“人体”)
4 B
5、【日本政府声明支付3亿日元处理费而不是赔偿金,引起了中方受害者的不满,中国外交部就此发表讲话。(4个得分点:“日本政府声明”“是处理费而不是赔偿金”“引起了中方受害者的不满”“外交部发言”。
6-9 D AAC
10、类比、比喻、引用;一是将季氏比作虎兕,将颛臾比作龟玉;“虎兕出于匣”比作季氏攻打颛臾;“龟玉毁于椟”比作颛臾被季氏消灭。二是将冉有、季路比作看守人,虎兕出笼行凶,龟玉被毁,都是看守人不可推卸的责任。含蓄地批评了冉有、季路的失职。
11-14 A BCA
15.略
三 16.(1)寒蝉、长亭、骤雨、烟波、暮霭、楚天、杨柳岸、晓风、残月等;分析略。
(2)白描手法(或细节描写);难分难舍(依依惜别);此时无声胜有声。
(3)“念去去”点明离别之情,“千里烟波”“暮霭沉沉”用景来烘托离情之愁之苦。或“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点明离别冷落,“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二句“着意染之”。
17.(1)不患寡而患不均;(2)以手抚膺坐长叹;(3)别有幽愁暗恨生;(4)蓝田日暖玉生烟;(5)雕栏玉砌应犹在;(6)暮霭沉沉楚天阔;(7)虑壅蔽;(8)物换星移几度秋。
18.分别指提醒早上的时间和色彩在早上的展示。
19.止于“几棵草木也有这等心思和如此耳目?”具体写草木的各种性情,把草木描述得跟人一样具有灵性和感知,从而表现作者对草木深入仔细的了解,展现了作者对草木的好恶情感。
20(1)农妇告诫“我”的话,虽说带有迷信色彩,但农民们对开花结果抱有很大希望,企盼来日能获得丰收。(2)这样写,表达了农民对草木性情的关注,也寄托了他们对草木虔诚膜拜的情感。
21.这与作者熟悉的情况相符。他了解草木,更了解农民,写作的文章就以物寄情,托物言志。
22.略
【译文】曾子锄瓜,不小心斩断了瓜的根。父亲曾皙非常生气,举起一根大棍就向曾子的臂膀打过来。曾子摔倒在地,不省人事。过了很久才苏醒过来,曾子高兴地站起来,走近曾皙问候道:“刚才我得罪了父亲大人,您为教导我而用力打我,您有没有受伤?”退下去回到房里,曾子边弹琴边唱歌,想让父亲听见,知道他的身体早已恢复了健康。孔子听说了这些情况就发怒,告诉弟子们说:“如果曾参来了,不要让他进门。”
曾参自认为无罪,托人向孔子请教。孔子对来人说:“你没听说过吗?
昔日舜侍奉父亲,父亲使唤他,他总在父亲身边;父亲要杀他,却找不到他。父亲轻轻地打他,他就站在那里忍受,父亲用大棍打他,他就逃跑,因此他的父亲没有背上不义之父的罪名,而他自己也没有失去为人之子的孝心。如今曾参侍奉父亲,把身体交给暴怒的父亲,父亲要打死他,他也不回避。他如果真的死了就会陷父于不义,相比之下,哪个更为不孝?另外,你不是天子的臣民吗?杀了天子的臣民,又会犯多大的罪?”曾参听后,说:“我的罪过很大呀!”于是造访孔子而向他谢罪。
tag: 资源 高一语文高一语文学习,高一语文学习大全,高中学习 - 高一学习 - 高一语文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