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六六教师之家学习网高中学习高一学习高一语文学习高一语文资源:天水一中2017级2017学年高一语文第四模块第一阶段考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资源:天水一中2017级2017学年高一语文第四模块第一阶段考试题及答案

六六教师之家 | 高一语文学习 | 人气:867

标签:高一语文学习大全,http://www.jiaoshi66.com 高一语文资源:天水一中2017级2017学年高一语文第四模块第一阶段考试题及答案,

  天水一中2010级2010—20xx学年语文第四模块第一阶段考试试题

  时间:120分钟 总分:100分

  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30分)

  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堑(qiān) 纶巾(guàn) 鲈鱼(lú) 寻觅(mí)

  B. 参差(sén) 骤雨 (zhòu) 罗绮(yī) 嬉笑(xī)

  C. 煴火(yún) 弋射(yì) 给(jǐ)其衣食 汤镬(huò)

  D. 揾泪(wén) 樯橹(qiáng) 脍炙 (kuài) 台榭(xiè)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重湖叠献 招募 千骑 陡峭 B. 树梢 暮蔼 凝噎 何妨

  C. 遥岑远目 憔悴 钓叟 故垒 D. 寒蝉 良辰 栏杆 消魂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是一种音乐文学,原为按歌曲歌唱的民间小调,叫曲、杂曲或曲子词,也称长短句、乐府或诗余等。词牌不等于题目。

  B. 词在结构上大多是分段的。段在音乐上叫片,或叫阕。阕是音乐终了的意思。词大多是双阕的,也有单阕或多阕的。

  C. 词起源于隋唐,从民间逐渐转为文人创作,全盛于宋代。词史上先后出现了“花间派”“婉约派”“豪放派”等流派

  D. 词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58字以内为小令,59字到90字为中调,90字以上为长调。慢词指的就是长调。

  4.下列词句中,没有使用典故的一句是( )

  A.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B.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C.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D.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李清照纪念堂是座古色古香的庭院,____________ :“大明湖畔,_____________,故居在垂杨深处;______________,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读后顿然唤起人们对这位婉约词人的怀念。

  A. 郭沫若撰题了纪念堂的门联 趵突泉边 漱玉集中

  B. 郭沫若撰题了纪念堂的门联 漱玉集中 趵突泉边

  C. 纪念堂的门联为郭沫若撰题 漱玉集中 趵突泉边

  D. 纪念堂的门联为郭沫若撰题 趵突泉边 漱玉集中

  6.下列句子没有语句倒装现象的一项是(  )

  A.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B. 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C.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D.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见”,意义和用法与众不同的一项是

  A.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B. 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

  C.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 见犯乃死,重负国

  8.对下边句子中加点的“引”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 (引:延请)

  B.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引:牵拉)

  C. 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 (引:邀请)

  D. 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 (引:拔出)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B. 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C. 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天蛮夷,何以见汝为

  D. 以十五城请易璧;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10.下列各句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召有司案图 B.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C. 畔主背亲 D. 汉亦留之以相当

  11.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与“求人可使报秦者”句相同的一项是( )

  A. 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B. 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

  C. 何面目以归汉! D. 何以知之?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形式,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① 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②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③ 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④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⑤ 吾羞,不忍为之下 ⑥ 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www.jiaoshi66.comwww.jiaoshi66.com

  ⑦ 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 ⑧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A. ①③④⑥ B. ②⑤⑦⑧ C. ②③④⑥ D. ③⑤⑥⑧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3—16题。(共12分,)

  (秦)王问于将军李信曰:“吾欲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王以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王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遂命李信、蒙恬将二十万人伐楚;王翦因谢病归频阳。

  李信攻平舆,蒙恬攻寝,大破楚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楚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②,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李信奔还。

  王闻之,大怒,自至频阳谢王翦曰:“寡人不用将军谋,李信果辱秦军,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谢病不能将,王曰:“已矣,勿复言!”王翦曰:“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王曰:“为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六十万人伐楚。

  王送至霸上,王翦请美田大宅甚众。王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以请田宅为子孙业耳。”王大笑。王翦既行,至武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王怚中③而不信人,今空国中之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王而疑我矣。”

  王翦取陈以南至平舆。楚人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御之;王翦坚壁不与战。楚人数挑战,终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④。”王翦曰:“可用矣!”楚既不得战,乃引而东。王翦追之,令壮士击,大破楚师,至蕲南,杀其将军项燕,楚师遂败走。王翦因乘胜略定城邑。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荆:即楚国,因有荆山,故又称荆。 ②顿舍:停驻,休息。 ③怚(cū) 中:粗心。 ④超距:跳远。

  13.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与蒙恬会城父 会师

  B. 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 宽恕

  C. 自至频阳谢王翦曰 道歉

  D. 王翦日休士洗沐 每天

  14.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将军老矣,何怯也   ②何以汝为见

  B. ①久之,王翦使人问   ②即患秦兵之来

  C. ①乃悉国中兵以御之   ②宁许以负秦曲

  D. ①王翦因乘胜略定城邑  ②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1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与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信认为灭楚的兵力“不过用二十万”,虽然其勇可嘉,但毕竟流露出了轻敌的情绪,因而在其后的伐楚之战中,由开始的节节胜利最终导致了惨败而归。

  B. 王翦与李信相反,他实事求是,做事谨慎,老谋深算,运用以逸待劳、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策略,赢得了全线胜利。

  C. 李信和王翦在灭楚上的不同看法及其所产生的不同结果,印证了《孙子兵法》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一科学的真理。

  D. 王翦虽然为秦国灭楚立下了大功,但是他借秦王重用他为将之机,多次请求得到良田大宅,这种谋求私利的做法,并不可取。

  16.把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 王翦谢病不能将 (2分)

  (2)楚人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御之(4分)

  三、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第17题。(6分)

  浣溪沙?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1) 后人认为该词描绘了一个女子在春阴的怀抱里所生发的“淡淡哀愁”,亦体现作者秦观的心中的“淡淡的愁”。请你说说“淡淡的愁”的“淡淡”二字在词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请结合具体词句作答。(2分)

  (2) “自在飞花轻似梦”一句是个比喻句,今人沈祖棼在《宋词赏析》中将其成为“奇喻”,请你说说这个比喻“奇”在何处?(4分)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题。(10分)

  乱世中的美神

  梁 衡

  李清照是宋代著名女词人,生于山东济南。父亲是名重一时的文学家,母亲是状元之女,浓郁的家庭文化氛围造就了李清照超绝众人的文采。动乱的时代和个人颠沛流离的生活经历使这个清新明丽、擅长描写闺中情趣的女词人的作品变得沉郁凄凉。并不是生活的变故可以改变每一个人,阅读文章时仔细体味为什么女词人会有这种变化。

[1] [2]  下一页

收藏此页】【 】【打印】【回到顶部
 《高一语文资源:天水一中2017级2017学年高一语文第四模块第一阶段考试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相关分类
高一语文学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