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六六教师之家学习网高中学习高一学习高一语文学习2017山东济宁育才中学高一月考语文试题

2017山东济宁育才中学高一月考语文试题

六六教师之家 | 高一语文学习 | 人气:525

标签:高一语文学习大全,http://www.jiaoshi66.com 2017山东济宁育才中学高一月考语文试题,

  5.C A项偷换概念,“形成了国富民丰的局面”的主语应是“国家”。B项句式杂糅,“其作者是……”和“其出自……之手”两种表达方式杂糅。D项搭配不当,“增强”与“流程”不搭配。

  6.B④内容与上文联系较为密切,放在第一空。④②相连,“如果……那么……”。①中“意味着颠覆”暗示“在这里”指②中的“滑稽模仿”,故①紧跟着②。⑤是③的结果,故⑤在③后。

  二、文言文阅读

  7.A(使动用法,使……跟随)

  8.D(D项都可译为结构助词“的”。A项“于”,第一个介词“在”,第二个介词“对”;B项“以”,第一个介词“用”,第二个介词“在”或“因为”;C项“因”,第一个“趁机”,第二个“依靠”。)

  9.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10.C(不是“胸怀大度、为人仗义”而是“胸无城府、不善狡辩”)

  11.A 鄙:以……为边邑

  12.D 第一个“以”,拿;后一个“以”,因为。前一个“之”为代词,代亡郑这件事,后一个“之”起到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

  13.B 主要为了凸显烛之武的正面形象,体现他能言善辩,智能过人,深明大义,顾全大局。

  14.C 晋惠公并未给秦伯土地。

  三、15.

  (1)橘子洲头。

  (2)层林尽染;百舸争流

  (3)万类霜天竞自由

  (4)恰同学少年;挥斥方遒。

  (5)必有邻

  (6)风萧萧兮易水寒

  (7)大行不顾细谨 如今人方为刀俎

  16.翻译

  (1)若,如果;舍,舍弃,放弃;行李,使者,出使的人;共,“供”,供给。

  (2)以,因为;穷困,走投无路,陷入困境;更,改变。

  (3)是,这;乃,于是,就;之,到。

  (4)所以,……的原因;备,防备;非常,意外的事故。

  四、现代文阅读

  17.(4分)第①段引用两句诗,引出话题。(2分)两句诗都突出了秋天给人一种气派悠闲的感觉,从而引出秋天的心。(2分)

  18.汉族逐渐同化了平埔族,(3分)使他们有了“文化”,却远离了自然,平埔族后裔已经失去了感知自然、逍遥自在的心。(3分)

  19.(6分)随着文化和商业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失去了感知自然的情怀,失去了悠闲、谦卑、清明美丽的心灵,忙忙碌碌的生活让人们不断地远离甚至脱离自然,(3分)忙碌追逐的过程中很少有人会静下心来审视自己,使人逐渐失去自我,被社会同化。(3分)

  20.(6分)“秋天的心”体现在:①气派悠闲之意;②感知自然之心;③感时忧国的情怀和胸怀天下的襟抱;④在自然中安身立命的心情;⑤谦卑的心情;⑥清朗圆满,美丽清明的情怀。(6分,写出一点给1分)

  名师解题

  这是一则给材料命题作文,材料在一定程度上提示了我们审题立意的范围与角度,通过分析材料,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写“让道”。

  角度一: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太多太多的人以“争”为实现理想目标的唯一手段,在这种背景下,许嵩的“让道”之说就显得很有度量,他有着比一般人更广阔的胸怀,在他的心中,有些东西是可以不去拼命争的,这也体现了他的生活境界。所以,我们可以写“胸怀”、“度量”、“境界”等话题。高考资源网

  选材小贴士:这个角度的素材很多,有人物事例也有名言警句,同学们在举例时还是应该尽可能避免陈俗素材,像一般的隐士的例子就最好不用,因为这些素材许多同学都能想到。像《三国演义》卷首词《临江仙》就非常不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角度二:材料中有一句话“甚至对小人也绕道”,这是非常明智的,因为有一句俗话叫“肯吃亏不是昏庸,怕小人不是无能”,一个有原则的人是斗不过不择手段、无所不为的小人的,何况在我们人生中,有许多值得追求的东西,与小人纠缠不清,如何去追求更高远的目标?所以,我们可写“不要与猪摔跤”、“退后原是向前”等话题。

  选材小贴士:这个角度是比较新颖的,同学们在使用这类话题的素材时,应重点注意平时阅读时收集的关于“小人”的例子,比如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这篇文章中就非常形象地描写了苏东坡被小人陷害的过程,可以给我们启示。还有一个小寓言也非常好:一头雄狮遇到一条疯狗挑衅,雄狮避开了,小狮子很不解。雄狮问:你觉得我们打败一条疯狗很光荣吗?小狮子说当然不。雄狮又问:那要是让它咬一口是不是很倒霉呢?小狮子说是。最后雄狮说,既然输赢对我们都没有好处,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和它打架呢?

  角度三:材料中“模糊了面孔的人”比喻许多陌生人,其实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许多时间得益于许多陌生人给我们的帮助,而我们也应该在陌生人需要时给他们“让道”,这是对其它生命的尊重,也是人与人交往的基础,更体现了感恩、回馈的社会道德。所以可以写“人与人的关系”、“感恩”、“回报”等话题。

  选材小贴士:同学们在使用这类话题素材时,可以考虑正反对比。对于一些常识性的问题,有时从正面证明显得比较空泛的话,可以考虑从反面来证明。比如,你可以从反面举一些因为不懂得让道,人与人关系紧张的事例,还有如果一个人不懂得感恩、回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一个社会如果没有感恩、回报,会变成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等等。

  推荐素材一

  两君子无争,相让故也;一君子一小人无争,有容故也;争者两小人也,有识者奈何自处于小人?高考资源网

  ——曾国藩

  素材点拨:曾国藩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争”对于一个人素质的影响,特别是在与“小人”相处的时候,很能给我们启发。另外,这个素材还有以下优点:一、曾国藩对于中学生来说,接触较少,所以他的话较新颖;二、这个素材属于文言,用起来显得典雅而有文化意味;三、它本身就使用了对比、反问的修辞手法,感情倾向非常鲜明;四、它结构整齐,读来朗朗上口,放在同学们以散句为主的文章中,可以很好地调剂句式,让文章更有表现力。

  推荐素材二

  2012年2月16日晚,北京市东直门簋街的一家米线店起火,消防车在赶赴救火现场途中,不仅未获社会车辆让行,反遭并线超车。事后有网友将“簋街消防车遭抢行”拍成视频传上网后,引起热议,有网友将该视频与“德国车辆让行消防车”视频对比后,大呼“震惊”。国人“车德”一时成众矢之的。

  素材点拨:这则素材是一个非常有现实性的反面素材,那些不但不让道反而抢道的车主们,自私自利,素质低下,无视社会正常规则,他们没有想过:有一天着火的如果是自己家,消防车被别人抢道了自己心情会怎么样?不是说陌生人就跟自己无关,鲁迅曾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要知道,在一个不懂得“让道”的社会中,每个人都可能是施害者,每个人又都可能是受害者!

  佳作示例

  让 道

  孙 放

  就如许嵩说的那样,他在行进的路上总是给人让道。这一让就使这“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社会多了几分人情,多了几分温暖。

  我赞赏他的行为,同意他的见解。古语有云:“两君子无争,相让故也;一君子一小人无争,有容故也;争者两小人,有识之士奈何自处于小人也?”话说的漂亮,可是愿为君子毋做小人的人却太少。不愿这样做的人,理由也不少。有的归结于高速的现代生活,有的怪罪于日益缺乏的道德,种种这些,都是掩盖自身素质低下的借口。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一件让道的小事也是在帮助别人。在别人匆匆忙忙奔向考场时,让一下道,高考时许多司机就是这样做的;在面临死亡时,将生存的机会让给妇女和儿童,泰坦尼克号上的男人们就是这样做的;在无数的困境与挑战面前,默默为家庭付出,将平安与幸福让给儿女,天下无数的父母就是这样做的。

  可是,现实中就有那么一些人,为了自己那么一点蝇头小利,无视他人的正当权利——甚至是生死攸关的重大权益——拒不“让道”,前几天北京消防车在救火途中被抢道的事件刺痛了许多人的眼睛,特别是在与“德国车给消防车让道”对比之后,更刺痛了我们的内心。

  我们真的需要那么急吗?真的需要那样抢吗?我们的心为什么不能放松下来呢?高考资源网

  放松下来吧,轻拂那片秋叶,你能听见回眸处流年花开,淡笑处疏影摇曳;细数那串藤萝,你能看见盈盈浅浅的微笑,着眼处流光溢彩。大自然的美丽,也有分享与谦让。正如东坡在《赤壁赋》中写道:“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主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所共适。”大自然将她的一切奉献出来,让我们来领略造物主的奇妙,这是一件多么神奇的事啊。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收藏此页】【 】【打印】【回到顶部
 《2017山东济宁育才中学高一月考语文试题》相关文章
相关分类
高一语文学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