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六六教师之家学习网高中学习高二学习高二语文学习高二语文测试题:高二下学期月考语文试卷

高二语文测试题:高二下学期月考语文试卷

六六教师之家 | 高二语文学习 | 人气:601

标签:高二语文学习大全,http://www.jiaoshi66.com 高二语文测试题:高二下学期月考语文试卷,

  高二下学期月考语文试卷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_________________!时不利兮骓不逝!

  (2)歌台暖响, ;_____________,风雨凄凄。

  (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________________ 。

  (4) _________________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哉?

  (5)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_________________,非天下也。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盍尝观于富人之稼乎?其田美而多,其食足而有余。其田美而多,则可以更休,而地力得全;其食足而有余,则种之常不后时,而敛①之常及其熟。故富人之稼常美,少秕而多实,久藏而不腐。

  今吾十口之家,而共百亩之田。寸寸而取之,日夜以望之,锄、铚、耰、艾②,相寻于其上者如鱼鳞,而地力竭矣。种之常不及时,而敛之常不待其熟。此岂能复有美稼哉?

  古之人,其才非有以大过今之人也。平居所以自养而不敢轻用,以待其成者,闵闵焉③,如婴儿之望之长也。弱者养之,以至于刚;虚者养之,以至于充。三十而后仕,五十而后爵。信于久屈之中,而用于至足之后;流于既溢之余,而发于持满之末。此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而今之君子所以不及也。

  吾少也有志于学,不幸而早得与吾子同年,吾子之得,亦不可谓不早也。吾今虽欲自以为不足,而众已妄推之矣。呜呼!吾子其去此,而务学也哉!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

  子归过京师而问焉,有曰辙、子由者,吾弟也,其亦以是语之。

  (苏轼《稼说》④)

  【注】①敛:收拾,此处意为收割。②铚:镰刀。耰:捣土块的农具。艾:通“刈”,收割。③闵:勉,勉力。④这是苏轼赠与同事张琥的一篇杂说。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其田美而多,则可以更休,而地力得全 全:保全。

  B.相寻于其上者如鱼鳞 寻:使用。

  C.不幸而早得与吾子同年 同年:科举考试同榜考中的人。

  D.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约:节约。

  3.下列各组中,都属于苏轼对才华自我修养的看法的一组是(3分)( )

  ①弱者养之,以至于刚;虚者养之,以至于充 ②信于久屈之中,而用于至足之后 ③平居所以自养而不敢轻用 ④吾今虽欲自以为不足,而众已妄推之矣 ⑤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A.①④⑤ B.③④⑤ C.①②⑤ D.①②③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苏轼以为庄稼要种得好至少应当做到:土地可以休耕轮作,耕种不能耽误农时,收割一定要等庄稼完全成熟之后。

  B.古人超过今人的原因是他们非常重视自我修养和积累,一定要等到思想才华完全成熟后才出来做事、为官,就像水一定要等到充溢后才流淌出来,弓拉满之后才发箭。.

  C.苏轼非常羡慕张琥能够有再学习的机会,劝勉他治学当“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并希望他过问弟弟苏辙是否做到了这一点。

  D.这篇文章以种庄稼比喻做学问,以保全地力喻人生修养,喻义恰当、哲理深刻;文章以我为例入文,语气亲切,显示出大师的若谷虚怀。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吾子之得,亦不可谓不早也。(3分)

  译文:

  (2)此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而今之君子所以不及也。(3分)

  译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后游 杜甫

  寺忆曾游处,桥怜再渡时。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

  野润烟光薄,‘沙暄日色迟。客愁全为减,舍此得何之?

  【注】杜甫于上元二年(761)春曾一度到新津,写了《游修觉寺》,第二次即写了这首《后游》。

  (1)颈联两句,以时间的推移来分叙二景,是哪两景?(2分)

  (2)前四句回应往日之游而写今日之游,下笔处处生情,作者是如何表现人有意、物有情的?(4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曹操颁发讨伐董卓的矫诏后,就有孙坚、孔融、袁术、公孙瓒、袁绍等各路英雄响应前来与曹操会盟,并推举袁绍为盟主,共同讨伐董卓。而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因此时还不成气候,所以没有参加。(《三国演义》)

  B.从宜宾赵家回到省城的梅在随琴到高家避难前,其实也见到了觉新。一次是在新发祥门口,但她只敢远远地看,只敢似招呼非招呼地向觉新点点头,想说话又不敢说;一次是在琴的家里,觉新来给姑妈辞岁,正与琴在一起的梅听见觉新说话的声音,却只敢在他走的时候偷偷地看了看他的背影。(《家》)

  C.(堂吉诃德)一面往村里走一面轻声说道:“你真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人,托博索美丽绝伦的杜尔西内亚!你有幸拥有英勇著名的骑士堂吉诃德在你面前俯首听命。众所周知,他昨天得到了骑士称号,今天又讨伐了最无耻、最残忍的罪恶行径。” .

  这里“最无耻、最残忍的罪恶行径”指的是:在一座林子里,堂吉诃德看到一个十五岁左右的牧童被绑在树上,主人一面骂他丢了羊,一面用皮带狠命地抽打他。堂吉诃德路见不平,便拔刀相助,上前搭救了牧童,并警告和恐吓了那富农一番。然后,他扬长而去。等堂吉诃德走远后,那位富农重又把孩子绑上,更加没命地抽打起他来。(《堂吉诃德》)

  D.聂赫留朵夫本来与姐姐娜塔莎感情非常好,可自从因婚姻与土地问题与姐姐、姐夫发生了重大分歧后,感情就生分了,尽管在他赴西伯利亚时,姐姐也赶到火车站相送,可聂赫留朵夫发现只有讲起还未把土地交给农民以及财产继承的问题时,姐姐的脸色才显得特别活泼,大放光彩。这使得他心里感到凄凉。(《复活》) .

  E.黛玉每到春分秋分,必犯旧疾。一天,宝钗来探望她,劝她换个医生,先平肝健胃,而后再用燕窝冰糖熬粥食补。黛玉平常就嫌宝钗心里藏奸,听说又要让她熬燕窝粥,担心惹那些婆子丫头们嫌她多事,非常生气,数落道:“如今我还不知进退,何苦叫他们咒我?”硬是把宝钗赶走了。(《红楼梦》)

  8.简述题。(两题任选一题回答,100字左右)(5分)

  (1)《三国演义》中刘备为报兄弟之仇,领兵伐吴,挥师东进,连连告捷,危急之中,东吴将领阚泽以全家性命担保力荐一人,这人是谁?他在接下来战役中有何出色表现?

  (2)《复活》中有一句“自从那个可怕的夜晚起,她不再相信善了。”那个可怕的夜晚发生了什么事情,使卡秋莎发生了如此之大的变化?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②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论语?颜渊》)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孔子以为只要我们做人做事能够经常反省并且不愁苦不惧怕,就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

  B.司马牛之所以对不忧不惧即可为君子的说法不理解,是因为他不知道君子的不忧不惧是出于问心无愧。

  C.司马牛既愁自己不能成为君子,又愁自己没有兄弟,终日陷于愁苦忧虑之中。.

  D.子夏所说的兄弟就是司马牛所说的兄弟,“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的说法只是他劝解司马牛的话

  (2)从摘选的《论语?颜渊》①②两则的内容看,君子一定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3分)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9分)

  让建筑审美成为一种常识

  王淼

  美国著名建筑设计师豪?鲍克斯教授在《像建筑师那样思考》中指出:“如果你想建一座建筑,而不是仅仅盖一座楼,那么你可以有三个选择:雇用一个建筑师,自己成为一个建筑师,或者学会像建筑师那样思考。”对于我们大多数人而言,“雇用一个建筑师”的成本无疑太高了;而“自己成为一个建筑师”,又并非人人都能够做到;豪?鲍克斯教授给出的一个最具备可行性的选择是:学会像建筑师那样思考。

[1] [2] [3] [4]  下一页

收藏此页】【 】【打印】【回到顶部
 《高二语文测试题:高二下学期月考语文试卷》相关文章
相关分类
高二语文学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