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进入隆冬季节,大雪纷飞的环境描写,为高潮的出现勾画了气象森寒的背景。高潮部分由这样几个层次组成:老军交差,市井沽酒,投宿破庙,草场失火,怒杀仇人。
老军交差,一段话介绍草料场内外情景和手续办理的经过,但有两个细节为后文埋下伏线。一是老军的酒葫芦,一是草屋在风雪中岌岌可危。有老军酒葫芦又加之天气奇寒,这便自然过渡到市井沽酒。草屋破烂,风中倒塌,这便有投宿破庙的情节发生。林冲在草屋之内,自言自语:“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看来,他已把刀劈仇人的怒火熄灭了,想冬去春来,长久在此安身,待刑满后再回东京与妻子团聚。市井沽酒回来,“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这在小说中是偶然的情节,然而又是林冲绝路逢生、免于死难的重要情节。于是,林冲在无处投宿的情况下,只得寄居破庙。“林冲把枪和酒葫芦放在纸堆上,将那条絮被放开,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雪都抖了,把上盖白布衫脱将下来,早有五分湿了,和毡笠放在供桌上。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却把葫芦冷酒提来,慢慢地吃,就将怀中牛肉下酒”。这样细致的动作描写,表明林冲此时没有任何思想准备来应付突发的事变,也有助于向高潮推进,掀起更大的浪头。
“正吃时,只听得外面必必剥剥地爆响”,情节的高潮到来了。当林冲将要开门救火时,听见庙外脚步声和说话声。在漫天风雪和冷寂空旷的野外,又值火起,这样的脚步声和说话声,自然引起林冲的警惕。作者让林冲在庙内谛听,让仇人在庙外对话,这样的场面处理独具匠心。仇人对话,照应了情节的开端,让开端部分扑朔迷离的酒店密商具体化和明朗化,揭示了事情真相,又让仇人之间在踌躇满志之时,互相自供。同时,也给林冲读了一本难得的生活教科书。原来,事情都发因于高衙内企图霸占林娘子的罪恶目的。他们设下阴谋,火烧草料场,“四下草堆上点了十来个火把,待走那里去?”为了达到目的,他们暴殄天物,伤天害理,企图把林冲烧死,即使不被烧死,侥幸逃脱,也会以严重失职而问成死罪。他们不置林冲死命而不甘休,又是何等歹毒,令人发指!但这也给林冲以极其严峻的教育。草料场的一把大火,烧起了他心头的万丈怒焰;仇人间的一席对话,驱散了他胸中的软弱怯懦。旧恨新仇,一起涌上心头,他不犹豫,不彷徨,不幻想,手挺花枪,冲出庙门,高潮正式出现了。“三个人都急要走时,惊得呆了,正走不动”,猝不及防,林冲干脆利索地结果了富安、差拨的性命,然后独自对付陆谦。在陆谦求饶时,林冲不为其哀词所动,他声色俱厉斥仇人,最后剜出了仇人的心肝,解了自己的心头之恨。在处死三人后,林冲“提了枪,便出庙门投东去”,这是情节的结局。在高潮形成之后,马上给以简截了当的收束。 www.jiaoshi66.com分页标题#e#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在《水浒》中是精彩的情节。情节是性格发展的历史。本文通过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成功地刻画了林冲这一艺术形象。
豹子头林冲本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胆识过人,武艺超群,也有相当的社会地位。其父作过提辖,岳父亦是教头。家有贤妻,侍有丫环,虽非万户之侯,却是殷实之家。这样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决定了林冲不会一下子走向本阶级叛逆的道路。他性格既有耿直的一面,又有软弱的一面。东岳庙烧香,是他不幸遭遇的开始,也是他以后必然走向反抗的第一步。他正准备怒打歹徒时,一看是高衙内,提起的拳头却自行松下来了,他惧于权势,慑于威压,只好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他委曲企图求全,但严峻的事实使他委曲难以求全。他被赚入白虎堂,受尽严刑,无反抗要求。刺配沧州道,被解差百般凌辱,仍无抗争表示。野猪林中,他又险些丧生,要不是鲁智深及时赶救,他已一命呜呼,但他仍然心存幻想,甘受屈辱,婉辞鲁达之劝,企冀“挣扎着回来”。到达沧州城,他安心做囚,苟全性命,再回东京。但是,他的安分守己,却换来对手的得寸进尺;他的忍辱负重,却得到仇人的赶尽杀绝。火烧草料场,风雪山神庙,统治者把林冲的后路统统堵绝了,他退则无命,斗或可保,在忍无可忍的绝境,他终于手刃仇人,坚定地走上了逼上梁山的反抗道路,完成了思想上质的飞跃,和性格上质的飞跃。一旦经过长期酝酿而产生飞跃,这种飞跃就显得扎实可靠。草料场的冲天怒火,把林冲熔炼成另一个人,他的身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崭新性格。
林冲在作者笔下是一个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格的活生生的艺术形象,他所走过的是跟梁山泊的其他农民英雄不同的生活道路。他是一个具有独特风貌的艺术形象,作者在这个人物身上概括了深广的社会内容。林冲在不挺起反抗就会坐以待毙的严重时刻,坚定地选择了前者的斗争道路。血泊恨海教育了他,烈火熊焰考验了他。他以自己的生活道路揭示了封建社会官逼民反和逼上梁山的生活真理。民反是逼出的,梁山是迫上的。在林冲这一人物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加害于他的封建统治阶级的残酷、阴险、卑鄙和狠毒,在风云激变的阶级斗争形势中,我们可以看到激烈进行的阶级分化和阶级关系的变动,我们还可以认识到在封建社会中只有奋起反抗才是唯一正确的斗争道路。这就是林冲这一艺术形象的社会典型意义。
为了表现主题,刻画人物形象,小说作者调用了众多的艺术描写手段。现分述如下: www.jiaoshi66.com分页标题#e#
环境描写。作者没有用大段的笔墨来描写景物,而是用“白描”的笔法在紧要之处轻轻敷设几笔,收到烘托环境、点染气氛的作用。“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那雪正下得紧”。虽然笔墨省俭,粗画浅描,但景物却得到传神的表现。鲁迅对此非常赞赏,他说:“《水浒》里的一句‘那雪正下得紧’,就是接近现代的大众语的说法,比‘大雪纷飞’多两个字,但那‘神韵’却好得远了。”(《花边文学·大雪纷飞》)
行动刻画。作者没有在刻画人物形象和性格时大段地静止叙述和介绍,而是着意人物的行动刻画,从而让人物在自身的行动中来显示自己的性格。例如林冲听说陆谦追杀至此,不觉勃然大怒,“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次日天明起来,洗漱罢,带了刀,又去沧州城里城外,小街夹巷,团团寻了一日”。这买、带、寻的连续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林冲报仇急切的激愤心情。又如林冲“轻轻把石头掇开,挺着花枪,左手拽开庙门”,这掇、挺、拽,动作蝉联而下,他不打草惊蛇,而是出其不意,从而使林冲细心谨慎的性格特征传神纸上。又如他击杀仇人时,动作干练利落,大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其英武之态,活现眼前。特别是林冲把陆谦“劈胸只一提,丢翻在雪地上,把枪搠在地里,用脚踏住胸脯,身边取出那口刀来,便去陆谦脸上搁着”。狭路相逢,分外眼红,林冲的这一系列动作,是由内心烈火勃发出的剧烈的外在动作,是恨不及死的报仇行动,干脆、利落、果决、痛快,使林冲的性格在连贯性的动作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对作者心目中的英雄人物的刻画着力于行动刻画,对反面人物也是如此。写陆谦三人惊呆,连用两次“走不动”,生动地表现了他们在胆破之余的痴呆动作。对于在精神崩溃时的人物,这样刻画,确是于事合理,于情不乖的传神笔致。
细节点染。作者善于提炼富有表现力的细节来揭示情节的合理性和人物性格的丰富性。文中有两段描写:
(林冲)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
(林冲)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
两处提到“火盆”的细节,这不是作者信笔写来而是独运匠心的安排,知微显著,以小见大。就情节而言,盖上火盆,火种浸灭,是说明草场起火,不是因火盆之故致使自行失火,而是陆谦等人蓄意放火。无此交代,读者会生疑问;经此轻轻点笔,就让人不生歧义,明了必是陆谦放火无疑。补此一节,情节就合情合理,严密周到,无懈可击。再就性格而言,林冲一盖火盆,二寻火种,是说明他的细心、缜密。这一细节完全不会发生在李逵或鲁达身上。他管草场,仍然是战战兢兢,不敢造次,事事留意,处处小心,他生怕由于自己不慎而酿成大祸,吃罪不小。长期的曲折遭遇,培养了他心细如发的性格特征。这里的两处火盆细节,就是出色的点染。又如写陆谦富安从李小二店里出来:“次后那两个低着头也去了。”这个“低着头”用在这里令人喝彩叫好!这就说明二人有意不抛头露面,避免被林冲或熟人认识。行为不轨,必然会低头过市,表现了人物阴鸷狡诈的性格特征。 www.jiaoshi66.com分页标题#e#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 山神庙 施耐庵高二语文学习,高二语文学习大全,高中学习 - 高二学习 - 高二语文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