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1)已使我目不忍视了 尤使我耳不忍闻 沉默啊 沉默啊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2)小说 散文 《沉沦》 《春风沉醉的晚上》 《故都的秋》 《北平的四季》/《怀鲁迅》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冬季小语
假如春季是大地的再生,那么凋零的冬季不正是一种孕育吗?
时序更迭,四季循环,极像一个生命的历程,由明媚清纯的春进入热情活力迸发而理想高燃的夏季,然后自盛放的夏转入成熟的秋,由恬美成熟的秋进入沉思的冬季。于凛冽的冬季,极像走完了人生的一个历程,正期待另一个新的超越,正企望另一次新的突破,再展开另一种生命的新境界——期待另一个生命春天的来临。生命就是需要不断地超越,也需要不断地突破,才不致枯滞的。
冬季真是属于沉思而非凋零的季节。田野上,成熟的稻子已收割,田野裸裎自己的胸膛没有稻穗摇曳,更无从听群蛙齐鸣,往昔有着青春绚丽,如今倒像进入禅境。这时农人正忙着堆肥,成车成车地堆肥正肥沃着贫瘠的土地;在冬季,泥土正吸收着新的养分,当明春来临,牛犁翻松了新土,那土地就再洋溢无限的生机,我们所熟知的自然界,有些动物正在冬眠,冬眠并非死亡,而是一种新蜕化,有些树木花草也弃绝了红花绿叶,但那也不是枯死,明春嫩绿的新芽,将开展一个新的绚丽的梦境。
而守候一季的寒冬,你心里孕育着什么?正想做何种的突破?
我们生命所以贫瘠,原因往往不是放弃了工作,便是因工作而放弃了沉思;要不断地工作,也要不断地沉思。生命原是一个不知来自何处去至何方的奇迹,存在也是一个时空的偶然,我们需要不停地奋斗,高燃理想的赤子之心,来印证我们生命真正的存在,这样我们便需活跃我们的思维,点燃灵台的明灯,燃亮我们该走的路,以便我们继续跋涉。生命也是需要不断跋涉的,不管昨日你有多少功绩,不管昨日你果园里开了多少花朵,那是属于昨日;若你一心沉湎昨日的喜悦,就难享今日更清纯的欢欣。今日,一个新的开始,更需要我们前进,更需要我们孕育,人生是一条走不完的旅程,需要生命的火把,直至成灰而泪尽……
在这冬季,原不是告退的季节,守候一季寒冬,原在孕育明媚的春天。诗人意味深长地说过: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在冬季,让沉思丰盈你的生命,也孕育更新你的疲惫或已充满创伤的心灵,来孕育一个崭新的春天。冬季原来是沉思的孕育的季节啊!
别放弃,别叹气,别忘了冬季是沉思的季节。
14.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写到春季是大地的再生,凋零的冬季则是一种孕育,据此请回答(1)(2)两题。(6分)
(1)“春季是大地的再生”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冬季正是一种孕育”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春季万物复苏,万象更新
www.jiaoshi66.comwww.jiaoshi66.com(2)万物通过冬季新陈代谢,迎来生命的春天
解析:“再生”指春天万物复苏,“孕育”的内容可从第三段的“在冬季……绚丽的梦境”中概括。
15.文中认为生命贫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2个字)(4分)
参考答案:放弃了工作,放弃了沉思
解析:答案从第五段中第一句里概括。
16.作者在最后两个自然段中分别引用诗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和“别放弃,别叹气,别忘了”,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6分)
(1)引用诗句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语排列使用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说明春天由冬天孕育而生
(2)突出强调了冬季既是孕育万物的季节,又是人生冬季沉思的季节
解析:(1)从内容上说明冬天与春天的关系:春天由冬天孕育而生。(2)从形式上起一个强调作用,强调冬季的意义。
17.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两项是__________。(6分)
A.全文分为三部分,前三个自然段对自然界的冬季进行分析;第四自然段是第二部分;后面的自然段对人生的冬季进行分析。
B.文章首句是个兼用了反问和拟人修辞格的假设复句。
C.第三自然段阐释:冬季是吸收、孕育、蜕化和准备再生的季节。
D.第五自然段的主旨是:生命要不贫瘠,就要不停地奋斗,不断地跋涉。
E.文章行文语气沉稳舒缓,但颇具慑人的力量,让人入耳入心,产生共鸣。
F.作者认为,人生的冬季包含人生的疲惫、挫折和磨难,但不包含人生的成功。
答案:BC
解析:A项第二部分应是第四、五两个段落。D项的主旨“不断地跋涉”应加上“不断地沉思”。F项“但不包含人生的成功”说法欠妥。
六、(15分)
18.(2006云南高中毕业生统一检测,20)请自选角度,就下面这则消息所传递的主要信息,结合你对生活的认识,说说你的看法。(不超过100字)(6分)
前一段时间,有专家学者甚至人大代表,从所谓学求的角度向政府建言,要限制大城市人口数量,建议抬高进入大城市的学历门槛,以防止低素质人群进入大城市。而所谓的低素质人群的指向,是那些外来打工者,甚至直接指向外地人。
参考答案:略。
解析:此为开放性试题,能结合生活实际,言之成理,语言流畅即可。
19.运用语言要得体。得体就是适合语言环境,用语恰如其分。为下面的句子、段落的空缺处选择词、句(只选序号),并说明理由。(4分)
(1)接连一个礼拜的夜班,每天都要在车上摇晃11个钟头,我已经___________(①疲惫;②困乏;③困软)得像一团棉花了。
(2)那年春天,他去拜访一位久未见面的老同学。那天,天气特别好,连绵的阴雨过后,艳阳高照,春光融融。老同学打开门,看见是他,高兴地说:“嗬,老朋友,___________”(①你的到来让我们喜出望外!②你给我们带来了温暖的阳光!③你光临寒舍真是蓬荜生辉!)
答案:(1)③ (2)②
解析:(1)“困软”有“疲劳”“困乏”的意思,又和下文的“一团棉花”相呼应,最为恰当。
(2)借助时令天气,一语双关地表达了对客人到来的喜悦和欢迎,可谓恰到好处。
20.请描述下面漫画的画面内容,并写出它的寓意。(5分)
参考答案:一队小狗正要通过没有盖的井,带望远镜的狗和眼睛正常的狗都掉进了井里,只有失明的狗走了过去。说明只有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走下去才能成功,只看远方不看眼前好高骛远只会招致失败。
解析:对画面描述要准确完整,语言简练;对寓意的概括要贴切、深刻,从偶然中思考出必然。
七、(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朱自清的《春》,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以独特的眼光给我们展示出四季之美。请你以“四季”为题,选一个你喜欢的季节来表达你对大自然对生命对生活的感悟。
写作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写作时可从以下两点思考:一是“化概念为万象”。就是说,要让季节变成可触可感的万千形象,奔涌到你的眼底。二是“万象之中取一”。这里的“取”,关键在于“悟”。要让某一个季节与自己的心灵碰撞,撞出思想的火花。也就是要有较深的内涵,正如古人所说的“意高则文胜”。
参考例文:
走过夏季
觅着春的芳踪,夏潇洒而至——四季舞台上的第二个“主角”登台亮相了。
这是崭新的亮相。
这是热烈的亮相。
这是缤纷的亮相。
这是庄严的亮相。
而就在刚才,春的倩影依稀可辨,春的歌声依稀可闻,春的故事依稀可见。那是多么热热闹闹的一幕啊——
“最是一年春好处”,那是韩愈在唱。
“春色恼人眠不得”,那是王安石在唱。
“春宵一刻值千金”,那是苏东坡在唱。
“万紫千红总是春”,那是朱熹在唱……
然而,那个墨人骚客拥抱的季节,那个诗词歌赋眷恋的季节,那个千古名句纷然的季节,转瞬间,飘然远去了,半推半就地让位于一个更具生机与活力的季节。
如此轻而易举地改变了实力巨大的春季——夏,该是具有多么神奇的魅力啊!
自然界的大戏呀,迎新,创新,出新,不正是你戏剧的高潮所在?不正是你奏响着的最具魅力的迷人乐章?
夏天,你这个高傲的天使,快乐的青年!迈过春的芳草地,尽享了春的美好与温存,你定然认清了她,理解了她,读懂了她吧——正是她的奉献和给予,她的牺牲与付出,才催生了你,助长了你,强壮了你,成全了你的呀。
tag: 测试题 基础知识 高二语文高二语文学习,高二语文学习大全,高中学习 - 高二学习 - 高二语文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