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汉家寨,我继续向吐鲁番盆地前行,走下第一道坡坎时,我回转身来想再看看汉家寨。它已经被起伏的戈壁滩遮住了一半,只露出泥屋的屋顶窗洞。那无言的老人再也没有出现。我等了一会儿,最后遗憾地离开了。
千年以来,人为着让生命存活曾忍受了多少辛苦,像我这样的人是无法揣测的。我只是隐隐感到了人的坚守,感到了那坚守如这风景一般苍凉广阔。
走过一个转弯处——我知道再也不会有和汉家寨重逢的日子了——我激动地勒转马绳。遥遥地,我看见了那堆泥屋的黄褐中,有一个小巧的红艳身影,是那小女孩的破红棉袄。那时的天山已经完全升起于北方,横挡住大陆,冰峰和干沟裸谷相衬映,向着我倾泻般伸延的,是汉家寨那三岔戈壁的万吨铁石。我强忍住心中的激动,继续着我的长旅。从那一日起我永别了汉家寨,也是从那一日起,无论我走到哪里,都在不知不觉之间,坚守着什么。
我不知道那是什么。我只觉得它与汉家寨这地名天衣无缝。在美国,在日本,我总是倔强地回忆着汉家寨,仔细想着每一个细节。直至南麓天山在阳光照耀下的、伤痕累累的山体都清晰地重现,直至大陆的倾斜面、吐鲁番低地的白色蜃气以及每一块灼烫的砾石都逼真地重现,直至当年走过汉家寨戈壁时有过的那种空山绝谷的难言感受充盈在心底胸间。(节选自张承志《汉家寨》有改动)
www.jiaoshi66.comwww.jiaoshi66.com11.“就这样,走近了汉家寨”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
答:
12.请结合文意赏析“汉家寨,如一枚被人丢弃的棋子,如一粒生锈的弹丸,孤零零地存在于这巨大得恐怖的大自然中”这句话的含意。(4分)
答:
13.“我只觉得它与汉家寨这地名天衣无缝。”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请结合全文分析。(6分)
答:
14.对文中的“坚守”,作者持何种态度?在当今社会你如何认识这样的坚守呢?请简要说明。(6分)
答: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20分)
灯火的温情
叶延滨
①不知是不是每个人都会有这么一段经历,在记忆中留下一段对黑暗很深的难以忘怀的感触,我把这种感触叫做:“荒野无灯”。小时候怕黑,怕一个人呆在家里,怕窗外那些与神怪故事相连的响动。这种恐惧不是对黑暗本身,而是对藏在黑夜里的鬼怪的敬畏。长大了,常走夜路,在乡间,在大山里,一次又一次地强化了我对黑暗的印象。天地浑然于漆黑的夜幕之中,天上无星无月,有时飘洒一些无端的雨丝,黑影幢幢,或是浓云或是山影或是树阴,黑暗在你面前悄然分开,又在你背后迅速合拢,只有路面上的水洼是亮的。这时候,我往往疾走如飞,目光朝着前方茫然地摸索,直至一盏灯像萤飞进心田,猛地点燃温暖全身的火——一种热爱和感激之情。
②人生之旅,总会经常穿行于荒野无灯的境界,如火车会钻进漆黑的隧洞。当列车在长长的隧洞中穿行时,虽然身处险境,但作为乘车人,我们处之泰然,泰然处之是因为一种信任感和依赖感。是的,我们处于这个闹哄哄的世界,常常身处黑暗而不惊,有时来自一种盲目依赖和盲目信任。因为无知,反而坦然地生活于黑暗中,哪管死神正盯着自己。
③孤绝是一种人生境界,它对我们所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了独行夜路所给我们的刺激。有时我身处闹市,四周是熙煕攘攘的人群,两旁是红红绿绿的彩灯,而我却如处荒野,心里刮着凄冷的风。谁都可能产生这种体验,你明明被这个世界紧紧搂着,然而内心却感到自己是无人理睬的弃儿。不仅在闹市里,甚至在熟悉的人群中,也会有这种孤绝感。那些熟悉的脸一下子变得陌生了,没有一张嘴向你说真话,没有一双眼睛使你感到温暖,无靠无助的感觉紧紧攫住你的心,从环境到心境,都真是“荒野无灯”。沉沦往往从这一刻开始,酗酒是常用的方式,借以逃出这片荒野。乞助和寻求怜悯是常被人采取的解脱方法,可惜这种解脱是以出卖或出让尊严与自信为代价的。人生之旅常常有一段难以摆脱的黑暗,它对每个人都同样严酷。这种黑暗也许是一个大时代的国家民族的浩劫,个人只分担了其中的一份。这种黑暗也许只是个人命运中的小插曲,诸如失恋、被诬、疾病等等,对其他人而言是微不足道的琐事。然而每个人在通过这段黑暗时所产生的心境是不同的,解脱的方式也会各异。
④说到这里,我可以认为人是有灵魂的,因为我们平素看不到的内心世界,在这个时候往往会显影,会左右我们的言行。柳宗元的《江雪》一诗,应该是孤绝心境的最美描绘。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在此绝灭之境,能心平气和地垂钓,是一境界。能够不与人伍的独钓又是一境界,而能在绝灭孤独之中钓寒江之雪,乃是最高境界。以前老师讲课总说这是诗人失意心态的写照。其实,人很难不失意,失意时不失人格,不失风骨,不失高洁,才可独居寒冷的江峡中,成为高天银雪世界的惟一自持者。假如你在蓑笠翁的位置,会如何呢?我曾问自己。我说,我不如他,我不会怕冷,却会怕这荒野没有一盏唤我归去的灯……
15.作者在文章开头详细叙述了自己走乡间夜路的经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答:
16.第①③自然段都出现了“荒野无灯”,请分别指出它们在文中的具体含义。(4分)
答:
17.“你明明被这个世界紧紧搂着,然而内心却感到自己是无人理睬的弃儿。”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请简要阐述。(6分)
答:
18.作者说人在孤绝的环境中,往往容易采取酗酒、乞助和寻求怜悯等方式来解脱自己。你怎样看待这种人生态度?假若你处在这样的环境又会怎样?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
四、语言运用(20分)
19. 下面是某中学学生文学社的招聘启事,在词语书写、用词得体上有多处错误,请你找出6处并加以修改。(12分)
招聘启事
小荷文学社是我校赫赫有名的文学社团,现因文学社刊物《小荷》扩版的需要,诚聘以下人员:
(1)文字编辑1名。要求:具备扎实的文学功底,具有文稿评价和斧正的能力。
(2)美术设计1名。要求:美术基础扎实,善长版式和插图设计。
(3)稿件协调1名。要求:有较强的协调能力,能较好地完成稿件撰写和稿件收缴工作。
有意者务必到文学社活动室报名,报名时间是本周一至周五下午17:10——18:00,超过时间,后果自负。报名时请带上拙作一篇作为招聘时的评审参考。面试时间待订。
XX中学小荷文学社
2010年3月10日
(1)将 改为
(2)将 改为
(3)将 改为
(4)将 改为
(5)将 改为
(6)将 改为
20.下面四个比喻,意思连贯,本体、喻体分别含有递降关系。请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仿写四个句子。(8分)
祖国是一座花园, 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方就是园中的腊梅; 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兴安岭是一朵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
森林就是花中的蕊。 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文(60分)
21.阅读下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父亲带着儿子去参观凡高故居,在看过那张小木床及裂了口的皮鞋之后,儿子问父亲:“凡高不是位百万富翁吗?”父亲答:“凡高是位连妻子都没娶上的穷人。”第二年,这位父亲带儿子去丹麦,在安徒生的故居前,儿子又困惑地问:“爸爸,安徒生不是生活在皇宫里吗?”父亲答:“安徒生是位鞋匠的儿子,他就生活在这栋阁楼里。”这位父亲是一个水手,他每年往来于大西洋各个港口,这位儿子叫伊东?布拉格,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获普利策奖的黑人记者。20年后,在回忆童年时,布拉格说:“那时我们家很穷,父母都靠出苦力为生。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认为像我们这样地位卑微的黑人是不可能有什么出息的。好在父亲让我认识了凡高和安徒生,这两个人告诉我,上帝没有轻看卑微。”
原来,很多时候,是出身卑微的人自己看低了自己。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1. 答案 承上启下。承接前文对自然“空旷宁寂、四顾无援”的死寂气氛的渲染,引出对汉家寨的描写和对汉家寨人坚守精神的诠释。
12. 答案 用比喻写出小小的汉家寨被弃掷于广漠阔大的自然中,被人们长时间遗忘了,为下文写汉家寨人的坚守作铺垫。
13. 答案 因为“它”是指坚守精神,指人类生命存活的坚守精神。汉家寨的“寨”与“砦”意思相同,都是指人坚守的地方。汉家寨环境恶劣却历经千年而固守,汉家寨人千年来也固守着那个地方。所以作者“隐隐感到”的人的坚守精神与汉家寨这个地名天衣无缝地契合着。
14. 答案 (1)作者对这样的坚守是肯定的歌颂的,对他影响颇深。无论他走到哪,他都牢记着苍凉广阔的坚守。(2)我认为:这样的坚守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和颂扬的,特别是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人应当有坚守的信念,应当学会为生存而孤独坚守。或者:这样的坚守是无价值的,坚守的人们是无意识地遵循着过去的生存方式,是对生活的盲目顺从。
15. 答案 从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起,行文自然,为下文谈人生的孤绝境界作了铺垫。
16. 答案 第一个是指记忆中留下的对野外黑暗很深的难以忘怀的感触。第二个是指身居闹市与朋友之中却感到无靠无助的心境。
17. 答案:在现实生活当中,人与人相处由于缺少真诚和信任,充满普遍的冷漠,没有温暖和
tag: 附中 测试题 高二语文高二语文学习,高二语文学习大全,高中学习 - 高二学习 - 高二语文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