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六六教师之家学习网高中学习高二学习高二语文学习高二语文测试题:高二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与解析

高二语文测试题:高二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与解析

六六教师之家 | 高二语文学习 | 人气:233

标签:高二语文学习大全,http://www.jiaoshi66.com 高二语文测试题:高二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与解析,

  答案:B

  3.下列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人皆得以隶使之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B.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C.殚其地之出

  尔安敢轻吾射

  D.四方之民兽奔鸟窜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用法的辨析。A项,“隶”是名词作状语,“抚”是名词活用为动词;B项,“旌”是名词活用为动词,“西”是名词作状语;C项,“出”是动词活用为名词,“轻”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D项,“兽”“鸟”“手”都是名词作状语,用法相同。

  答案:D

  4.下列句中加点字含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①斯固百世之遇也

  A.固 ②余固笑而不信也

  ③江山险固

  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见 ②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③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①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

  C.舍 ②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③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①在丁卯三月之望

  D.望 ②先达德隆望尊

  ③吾令人望其气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的掌握。A项,“固”的含义分别是:①实在;②本来;③坚固。B项,“见”都是表被动,可译为“被”。C项,“舍”的含义分别是:①学舍,书馆;②停止;③筑舍定居。D项,“望”的含义分别是:①农历每月十五;②名望,声望;③看。

  答案:B

  5.对下列文言句式分类有误的一项是( )

  ①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②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③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④周公之逮所由使也 ⑤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⑥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⑦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⑧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⑨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吾未见其明也 ⑩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A.①④⑦/②⑧⑩/③⑤⑨/⑥

  B.①④⑥/②⑧⑩/③⑤⑨/⑦

www.jiaoshi66.comwww.jiaoshi66.com

  C.①⑥/②④/③⑤⑨/⑧⑩/⑦

  D.①④⑦/②⑧⑩/③⑨/⑤⑥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句式的辨析。①④⑥是被动句,④又是个判断句;②⑧⑩是判断句,⑧和⑩又是定语后置句;③⑤⑨是宾语前置句;⑦是后置句。

  答案:B

  6.对作者、作品、时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项脊轩志》——归有光——清朝

  B.《病梅馆记》——龚自珍——清朝

  C.《登泰山记》——姚鼐——清朝

  D.《五人墓碑记》——张溥——明朝

  解析: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A项,归有光是明朝后期著名的古文学家。

  答案:A

  二、(12分,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7.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直则无姿姿:风姿

  B.正则无景景:景致

  C.明告鬻梅者鬻:卖

  D.文人画士之祸祸:灾祸

  解析:D.祸:危害。

  答案:D

  8.下列句中加点的“以”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以绳天下之梅

  B.梅以曲为美

  C.有以文人画士孤僻之隐……

  D.以五年为期

  解析:A项连词,可译为“来”;B、C、D三项为介词“把、拿”。

  答案:A

  (二)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9.对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京师乘风雪乘:冒着

  B.道少半,越中岭越:飞越

  C.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居:停留

  D.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循:顺着

  解析:B.越:越过。

  答案:B

  10.下面对本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句中,连用“乘、历、穿、越”四个动词,准确生动,且富于变化,传神地写出了登山的迫切心情。

  B.“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句用拟人手法,赋予静态的青山以人的动态,用语新颖、传神。

  C.“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句用比喻手法写在山顶远望、俯视所见,设喻新奇,给人以美的感受。

  D.本段内容主要是为下文写泰山日出作铺垫,所以文字虽多,但并非文章重点内容。

  解析:D.“但并非文章重点内容”不确切,本段也是重要内容。

  答案:D

  第Ⅱ卷(共70分)

  三、(8分)

  1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东栏梨花

  (宋)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诗人见“东栏一株雪”而“惆怅”的原因是什么?有人认为“梨花淡白”和“一株雪”重复,主张改“梨花淡白”为“桃花烂漫”。你同意他的主张吗?为什么?

  答案:感伤春光易逝,慨叹人生短促。(意思对即可。)柳树由浅绿变深青,暗含春色已暮,梨花盛开满城漾白,也暗含盛极将衰,一、二两句写景中满蕴了伤春之情。最后一句直抒胸臆,抒发了人生如梨花之感慨。不能将“梨花淡白”改为“桃花烂漫”。如果改首句为“桃花烂漫”,“花满城”就当属桃花,那么一、二句即咏桃花,不仅与题目无关,而且与咏梨花的“惆怅东栏一株雪”相互割裂。(意思对即可,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1)__________,教然后知困。

  (《礼记?学记》)

  (2)春风又绿江南岸,__________。

  (王安石《泊船瓜洲》)

  (3)大江东去,浪淘尽,__________。故垒西边,人道是,________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解析:第一句出自初中语文课本;第二句小学课本即有,为千古名句;第三句出自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亦为千古名句。估计第一句知道的人可能较少,可选作后两句。

  答案:(1)学然后知不足 (2)明月何时照我还 (3)千古风流人物 三国周郎赤壁

  四、(22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0分)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1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 )

  A.迨诸父异爨 迨:等到

  B.大母过余曰 过:看望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收藏此页】【 】【打印】【回到顶部
 《高二语文测试题:高二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与解析》相关文章
相关分类
高二语文学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