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一、(12分,每小题3分)
1. C(A.杼zhù,酝yùn;B.浼měi;D.愀qiǎo)
2.C ( A项“帐簿”应为“账簿”;B项“扭扣”应为“纽扣”,“暗然失色”应为“黯然失色”; D项“哀声叹气”应为“唉声叹气”)
3.C (A.冠冕堂皇:形容表面上庄严体面或光明正大的样子,多含讥讽意。B.粉墨登场:粉、墨,搽脸和画眉用的化妆品;原指演员化妆上台演戏;比喻坏人经过一番打扮,登上政治舞台。C.身无长物: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穷。D.登堂入室:比喻常识或技能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这里不合语境)
4.D
5.D (A.成分残缺,应为“报道了……的情况”。B.语意重复,“约”与“左右”重复。C.主语残缺,“我国水墨画的主要成分是墨……”这句的主语是“成分”,“被国人称为国宝”一句的主语是“水墨画”,暗中更换了主语,此时的主语“水墨画”不应省略)
6. C。 “吃了么”之后应为问号。
7、B(A古文运动。C《红楼梦》应当时古白话小说。D契诃夫是俄国作家。巴尔扎克不是以短篇小说的创作见长的。)
二、(12分,每小题3分)
8. D(雅文化可以影响俗文化,但不会变成俗文化。)
9. B(A.俗文化是人类社会经验的总结,不能说与人们的生活无关。C.俗文化也属于文化,它的根本功能就是调节人类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关系,包括对人们的思想影响。D.表层文化和中层文化,即物资文化和精神文化都有雅俗之别。)
10. C(此项解释的是“礼”的形成,而不是解说“礼成了民族文化的主导”的原因。另外,“强制执行”不当。)
11. D(俗文化是大众文化,大众存在,俗文化就不会消逝。见第②段的开头。)
三.(9分,每小题3分)
12. A(微:地位低)
13. C(A.代词,你,你的/连词,表修饰;B.人称代词,他/指示代词,此;D.副词,将要/连词,表递进)
14. D(文中无罢官的内容)
【参考译文】平阳侯曹参是沛地的人。秦朝时是沛地监狱的普通官员。曹参早年地位低下时,和萧何关系很好;等到都当上将相后,却有了矛盾。到萧何将要死时,所推荐的接班人只有曹参。曹参接替萧何任丞相,做事情没有什么改革,完全按照萧何制定的法令(行事)。他只要挑选到那些不善于说话、忠实稳重的官员,就叫他到丞相府来任职。那些说话写文章讲究细枝末节、想追求虚名的官员,总是被(曹参)斥责、罢官。自己一天到晚喝酒。卿大夫以下的官吏和他的宾客看见曹参不办事情,凡来的都对他有话说。凡是到他那里的人,曹参总是拿醇酒来叫他喝。一会儿,见来人想说话,就再叫他喝酒,让他(直到)喝醉后离开,到底也不能开口劝谏,(人们已)习以为常。
曹参的儿子曹窋(zhú)升任中大夫。惠帝对相国无所事事感到奇怪,“难道认为我太年轻吗?”惠帝想。于是对曹窋说:“你回去,试着私下不动声色地问你的父亲说:‘高帝刚离开群臣,新皇帝还年轻,你作为丞相,一天到晚喝酒,没有什么想做的事,拿什么替天下分忧呢?’但不要说是我告诉你的。”曹窋郑重地洗了个澡,陪着父亲时找个机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劝谏曹参。曹参大怒,鞭打曹窋二百,说:“赶快入朝奉侍,国家的事情不是你应当谈论的。”
到上朝时,惠帝责怪曹参说:“跟曹窋有什么关系呢?是我叫他劝你的。”曹参摘帽谢罪说:“您自我估量跟高帝比哪一个更圣明英武呢?”皇帝说:“我怎么能跟先帝比呢!”曹参又说:“你看看我和萧何比哪一个更有道德才能呢?”皇帝说:“你好像比不上萧丞相。”曹参说:“您说的话对呀。再说,高帝和萧何平定天下后,法令已经清楚明白,现在您垂拱而治,我们大臣恪尽职守,严格执行,没有疏忽,不也可以了吗?”惠帝说:“好,你不要再说了!”
太史公说:百姓遭受了秦朝的残暴后,曹参能让他们休养生息,所以天下都称赞他的美德。(《史记?曹相国世家》)
四、(21分)
15.(6分,每小题3分)
(1)百姓遭受了秦朝的残暴后,曹参能让他们休养生息,所以天下都称赞他的美德。(“罹”“休息”“称”“美”各1分,语意通顺1分)
(2)略
16.(7分)
⑴诗人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写“凉”:用秋夜、山风、江气写天气之凉,这是实写;用生白发、居他乡、忆霜天写心境之凉,这是虚写。(3分。虚实结合1分,具体分析2分。)
⑵作者的生活境遇相似,都是生活不安定、客居他乡(漂泊)多年;抒发的情感相同,都表达出了的作者情感的孤独、愁苦与悲凉(或苦闷、凄凉等)。(4分。各2分。)
17.(8分,每空1分)略
五.(22分)
18.⑴仰望是一种精神上昂的生存姿态;⑵仰望是普通情感的超越与升华;
⑶仰望是对失落灵魂的苦苦追寻。(各2分,意思对即可)
19.(6分)感动;创作灵感;人生感悟。(各2分)
20.(2分)仰望就是追寻崇高。(选用文中句子回答)
21.(4分)普通人达不到崇高,但不可失去对崇高的追求。人要不断地刷新自己,提升自己,完善自己,努力做一个秀外慧中的人。(各2分,意思对即可)
六.(9分)
22。(6分)
参考示例:
葛朗台:谁拿走了它,那简直是抹我的脖子!
别里科夫:该不要因为这盆花闹出什么乱子?
祥林嫂:我本知道花是易遭贼的,都怪我大意了。
孔乙己:喜欢花的人偷去了,这不算偷。
(评分要点:任选三句,每句2分,答案不是唯一的,只要符合人物性格,并与鲜花丢失事件有关联即可给分。每句的给分标准为“符合人物思想性格1分,语言与鲜花事件有关联1分”)
23.(3分)②①③⑤④
tag: 测试题 高二语文 重庆市 万州高二语文学习,高二语文学习大全,高中学习 - 高二学习 - 高二语文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