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八县(市)一中09-xx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
完卷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选其中六项作答)(6分)
⑴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⑵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
⑶ ,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⑷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⑸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 。(《诗经?氓》)
⑹ 茕茕孑立, 。(李密《陈情表》)
⑺ 想当年,金戈铁马,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⑻ ,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4题。(15分)
叶 限
〔唐〕段成式
南人相传,秦汉前有洞主吴氏①,土人呼为“吴洞”。娶两妻,一妻卒,有女名叶限,少慧,善淘金,父爱之。末岁,父卒,为后母所苦,常令樵险汲深。
时尝得一鳞,二寸余,赪鳍金目②,遂潜养于盆水。日日长,易数器,大不能受,乃投于后池中。女所得余食,辄沉以食之。女至池,鱼必露首枕岸。他人至,不复出。
其母知之,每伺之,鱼未尝见也。因诈女曰:“尔无劳乎?吾为尔新其襦。”乃易其敝衣,后令汲于他泉,计里数百也,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鱼即出首,因斫杀之。鱼已长丈余,膳其肉,味倍常鱼,藏其骨于郁栖③之下。
逾日,女至向池,不复见鱼矣,乃哭于野。忽有人被发粗衣,自天而降。慰女曰:“尔无哭,尔母杀尔鱼矣!骨在粪下。尔归,可取鱼骨藏于室。所须第祈之,当随尔也。”女用其言,金玑玉食,随欲而具。
及洞节,母往,令女守庭果。女伺母行远,亦往,衣翠纺上衣,蹑金履。母所生女认之,谓母曰:“此甚似姊也。”母亦疑之。女觉,遽反,遂遗一只履,为洞人所得。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
其洞邻海岛,岛中有国名陀汗,兵强,王数十岛,水界数千里。洞人遂货其履于陀汗国。国主得之,命其左右履之,足小者,履减一寸。乃令一国妇人履之,竟无一称者。其轻如毛,履石无声。陀汗王意其洞人以非道得之,遂禁锢而拷掠之,竟不知所从来。陀汗王怪之,乃遍历人家捕之,得叶限,令履之而信。叶限因衣翠纺衣,蹑履而进,色若天人也。始具事于王,载鱼骨与叶限俱还国。陀汗王至国,以叶限为上妇④。
一年,王贪求,祈于鱼骨,宝石无限;逾年,不复应。王乃葬鱼骨于海岸。用珠百斛藏之,以金为际⑤。至征卒叛时,将发以赡军。一夕,为海潮所沦。
(选自《酉阳杂俎》)
【注】①洞:今广东、广西两省区古时的少数民族部落。②赪鳍:红色的鱼鳍。③郁栖:粪土。④上妇:贵妇,贵妃。⑤以金为际:用金子做埋藏珠子的四壁。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女所得余食,辄沉以食之 食:给……吃,喂养
B.洞人遂货其履于陀汗国 货:货物
C.袖利刃,行向池呼鱼 袖:袖里藏着
D.所须第祈之,当随尔也 第:只要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叶限得到一条红色鱼鳍金色眼睛的鱼,担心后母知道,就把它偷偷地养在盆子里,鱼一天天长大,换了好几个容器,最后不得不把它投放到后池里去养。
B.叶限受到后母的种种虐待,而给她凄苦的命运带来转机的,则是她那条给后母杀死吃掉的鱼的骨头和那位“自天而降”的人,这使故事有了浓重的神话色彩。
C.叶限所穿的那只鞋非常小,给陀汗国王身边脚最小的大臣穿,鞋子还小一寸,给全国所有的妇女穿过来,也没有一个称脚的。
D.鱼骨被陀汗国王带回国中,国王贪心,祈求到无数的宝玉,一年后就不应验了,最后被海水淹没。这个结局,反映了作者鲜明的道德观。
4.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父卒,为后母所苦,常令樵险汲深。(3分)
答:
(2)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3分)
答:
(3)陀汗王意其洞人以非道得之,遂禁锢而拷掠之。(3分)
答: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5.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1)诗歌常有“诗眼”的说法。你认为本诗第二联的两句中,“诗眼”分别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3分)
答:
(2)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3分)
答: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6.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关公被围困土山,和前来劝降的张辽约定三事:一者,吾与皇叔设誓,共扶汉室,吾今只降汉帝,不降曹操;二者,二嫂处请给皇叔俸禄养赡,一应上下人等,皆不许到门;三者,但知刘皇叔去向,不管千里万里,便当辞去。曹操听后当即爽快答应。
B.曹操带兵攻打张绣,行军途中,将士们又累又渴。此时,曹操灵机一动,告诉将士说:“前面有一片梅林,梅树结满了梅子。”一想到梅子将土们嘴里就流出口水,都加快了步伐,走出了干旱之地。
C.在游侠途中,堂?吉诃德与桑丘发现有两阵尘土滚滚而来,堂?吉诃德与桑丘便拿定是两个结仇的国王率领着两支军队开到这片旷野来交锋打仗。他不顾桑丘的阻拦,冲进羊群,举枪乱刺,好像真在刺杀他的宿世冤家。牧羊人喝止不住,只好用弹弓夹着石子来弹射他,堂?吉诃德不仅被射断了两根肋骨,还被弹得头破血流。
D.周瑜献计“假招亲扣人质”。诸葛亮识破,安排三个锦囊妙计,赵云陪伴前往,到南徐州,船已傍岸,云曰:“军师分付三条妙计,依次而行。今已到此,当先开第一个锦囊来看。”于是开囊看了计策。让玄德牵羊担酒,先拜会周瑜的岳父乔玄,说吕范为媒、娶夫人之事。再唤五百随行军士,俱披红挂彩,入南徐买办物件,传说玄德入赘东吴,城中人尽知其事。后经乔玄说动吴国太在甘露寺见面,吴国太真的将孙尚香嫁给刘备。
E.堂?吉诃德第三次出游是在相隔一个月之后。女管家用了六百个鸡蛋把他的身体调养好了。他从邻居参孙?加尔拉斯果学士那里,打听到萨拉果萨城要举行一年一度的比武大会的消息。他想到那里去赢得荣誉,便和桑丘暗暗商量了一阵子,又瞒着家人出游了。
7.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1)简述《三国演义》中“青梅煮洒论英雄”的故事。
(2)简述《堂?吉诃德》中堂吉诃德最终返乡并去世的经过。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8.阅读下面的《论语》语段,回答问题。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已矣乎①!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②者也。”(《公冶长》)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③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子张》)
注:①已矣乎:算了吧!指孔子恐其再也见不到“能见其过而内自讼”的人而叹息。已,止也。②讼:咎责、忏悔,检讨之意。③食:通“蚀”,指日月亏蚀。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成己达德,除了可以通过深切反省自己的过失外,也可以借重别人的经验来反省自己,从而达到目的。
B.孔子对世人发出“已矣乎”的感叹。“已矣乎”这三字是表示没有希望的叹息语气,而“吾未见”则有强调的意味,足见孔子对于“能见其过而内自讼”的绝望。
C.“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孔子并不希求人根本不犯错,而是要人从检点过失中学习、长进。
D.真正的君子,心地光明磊落,不必担心犯过,也不必担心别人看见自己的过错,知过而能改。
(2)结合上面语段,谈谈你对“自省”在自己人生成长中的理解与认识。(3分)
答:
三、论述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城市文明”问题在当前的提出,我想有两个背景最值得关注:一是从全球范围看,以“国际化大都市”与“世界级都市群”为中心的城市化进程,在极大地推动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使城市社会学家所谓的“城市问题”大量涌现并不断升级,直接影响到当今世界城市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对中国来说,这既是城市化进程在中国快速发展的必然表现,也是“城市文明”在当前备受关注的直接原因。但另一方面,我们在现实与理论上的准备,却不足乃至匮乏。
tag: 测试题 语文试卷 高二语文 福建省 福州高二语文学习,高二语文学习大全,高中学习 - 高二学习 - 高二语文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