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测试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
一、(每小题3分,共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栈道/饯行 角楼/角力 呱呱坠地/沽名钓誉 B.恪守/骨骼 露骨/露脸 殊途同归/自出机杼 C.窒息/桎梏 风靡/奢靡 前仆后继/物阜民丰 D.市侩/荟萃 畜牧/耕畜 炙手可热/栉风沐雨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针砭 帮交 大杂烩 乐不可知 B.坐落 毕竟 发祥地 招之即来 C.渔利 搏弈 仪仗队 令人扼腕 D.装潢 宣泄 一溜烟 荣膺桂冠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道德水平的滑坡日益制约着中国的发展,频频发生的各类安全事件让我们看到了社会道德 的缺失;不过,能在这时发现问题,亡羊补牢,尚未太晚。 B.魔术师刘谦真的是费了不少功夫。不过世间没有神仙,魔术师的表演往往是故弄玄虚,希 望大家看了我的揭秘以后不要有被骗的感觉。 C.前不久召开的全国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现场交流暨研讨会上,一个数字触目惊心:我国城市每年产生餐厨垃圾不低于6000万吨。 D.除了赛车呼啸而过的极速感觉外,还有现场上赛车呼啸而过的那种振聋发聩的声音,那声音是你绝对要捂住耳朵才可以承受的。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保障返乡农民工的合法土地承包,对生活无着的返 乡农民工要提供临时救助或纳入农村低保。 B.此次整顿互联网低俗之风的行动,动真格,出重拳,决心之坚,力度之大,措施之 猛,是前所未有的,受到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和高度评价。 C.学校能不能实施素质教育,能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 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 D.坚定信心是战胜危机的有效途径,务实合作是战胜危机的力量源泉,承担责任是战 胜危机的重要基础。
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美国《时代》周刊20日刊发了记者发自四川的报道,标题是“从废墟中崛起”,报道称“四川大地震后展开的重建活动是中国最令人惊叹的行动之一”。 B.消息传出,一片叫好之声中,间或也有一些忧虑:4万亿投资会不会造成经济过热,这种忧虑不无道理,至少可以使我们保持清醒。 C.资金的投向将直接造福百姓,从安居工程到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再到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在“软件”上关注了百姓的未来生活品质。 D.即将出炉的奥巴马“新政”或许将带来好消息,因为与布什政府相比,奥巴马更有意愿拯救美国汽车工业的“三巨头”:即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
6.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曾宪梓先生对中国内地的总捐款额超过4亿人民币。有人这样问他:有钱快乐,还是没钱快乐?曾宪梓先生这样回答:“ 。不要成为钱财的努力,要做钱财的主人。” ① 我不算有钱 ② 穷人有穷人的快乐,有钱人有有钱人的苦恼 ③ 有钱不一定快乐 ④ 看你怎么用 ⑤ 但是我把钱用在有益的事业上 A.①③②④⑤ B.①⑤②③④ C.③②④①⑤ D.②③④①⑤
3.下列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吾不能早用子 B.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C.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D.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4.下列加点的实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①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②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B.①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②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C.①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②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 D.①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②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5.下列加点的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①夜缒而出,见秦伯 ②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B.①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②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C.①君安与项伯有故 ②失其所与,不知 D.①燕王再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②越国以鄙远
6.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以时间先后为序,详细地记述了春秋各国内政外交等大小事实,不仅是我国最早最完备的编年史,也是先秦著名的文学作品。 B.《战国策》最初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主要记载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长于议论和叙事,文笔流畅。 C.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编写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表10篇。毛泽东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D.《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史,相传它和《左传》都是出于左丘明之手。《国语》的文字质朴简练,在内容上比较接近《左传》,又具有同样的史料价值,故有“春秋外传”之称。
二、(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短文,完成7--9问题。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这已是每一位华夏儿女的共识。出于对自己祖先的崇敬,也出于增强华夏民族凝聚力的考虑,现在不少地方每年都有对黄帝的祭奠活动,应当说是十分有意义的。但各个地方都争着说黄帝是自己那个地方的人氏。或说黄帝是在自己那儿出生的,或说黄帝是在自己那个地方故去的……黄帝到底是什么地方的人氏?他又是怎样成为我们民族的
共同祖先的?作为历史学者,应当对这些问题有一个科学的回答。
首先我们应明白,黄帝作为华夏民族的祖先,只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华夏族作为一个民族所具有的共同文化在民族心理素质上的表现,它与真的历史并不是一回事。我国华夏民族形成于战国时期,那个时期成书的一些有关古帝王的谱系书,如《世本》、《帝系》、《五帝德》等,便已经将黄帝和其他古帝王编在了一个共同的谱系上,并以黄帝作为这些古帝王最早的祖先;其后司马迁作《史记》,更将这个谱系收录在他的《五帝本纪》里,又将黄帝列在了华夏最早的五位帝王之首,并以黄帝作为这五位帝王的直系祖先,甚至以后的夏商周秦的各位帝王,也都被说成是黄帝的后嗣裔孙。由于《史记》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黄帝的祖先地位就这样确立了。
然而,这种按“五帝”谱系排列的古史系统并非真的历史,它并不符合古代历史发展的实际,而只是出于战国晚期之人的人为编排。黄帝既不可能是所有五帝三王的直系祖先,也不一定生活在其他古帝王之前,他与其他各位古帝,实际上都是我国上古各个具有不同血缘亲属关系的氏族部落的首领,他们各自生活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地域,谈不上有何亲缘关系。其时也未有如同以后秦汉皇朝那样的一统国家,甚至也未有夏商周那样早期国家的出现。
早在上世纪40年代,我国著名的古史专家徐旭生先生就曾指出:“我国近二十余年史学界所公信的一点观念:我国有记录历史开始的时候,也同其他民族的历史相类。这就是说,它是复杂的,合成的,非单一的。”在他之前,著名的“古史辨”派大家顾颉刚先生亦曾表达过我国春秋以前各古老部族非出于一元的观点,他认为,只是到春秋以后,大国攻灭小国,疆界日益扩大,民族日益合并,种族观念渐淡而一统观念渐强,于是许多民族始祖的传说亦渐归到一条线上,才有了将这些民族始祖统一编排进一个谱系,或编排成君臣上下关系等等说法。
实际上,考古材料也可以证明我国古代民族非出于一元的论断。从各地发掘的众多新石
20090423 器时代的遗址看,与传说中黄帝那个时代相当,我国黄淮江汉广大地区分布着的,确实不只是一种单纯的考古文化,即使在中原地区,其内部各个区系的文化也是自成系列的。有学者用 “满天星斗”这个词汇来形容我国文明起源的多元性质,应当说是符合实际的。尽管我们现在还不能完全解说清楚某某考古文化,即是传说中某某部落集团的物质文化,但由此判断我国传说时代各古老部族非出于一元,应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总之,无论从哪个角度讲,我国文明初期各氏族部落及其首领,都不可能出自某位共同的祖先,所谓以黄帝为首的“五帝”系统,以及以黄帝作为五帝三王共同祖先的安排,都只能出自后世人们的主观意识,是居住在黄淮江汉范围内各古老部族通过长期交融,最终形成为一个统一的华夏民族以后,为了构建自己新的共同历史的产物。 7.下列对“黄帝”的解说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 A.是我国古代氏族部落的共同首领。 B.是华夏民族的人文始祖,而不是真实的氏族部落的同一首领。 C.是最早居住在黄淮江汉的五帝三王的共同祖先。 D.是华夏最早五位帝王之首,是夏商周秦的各位帝王的直系祖先。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战国晚期之人人为地将“五帝”编在一个共同的谱系上,这种按古史系统编排的方式并不符合古代历史发展的实际。 B.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世本》、《帝系》、《五帝德》是最早把黄帝列为古帝王祖先的谱系典籍,而确立黄帝祖先地位的是《史记》。 C.将民族始祖统一编排的说法是与春秋以后国家兼并、疆界扩大、民族日益合并、种族观念强化的历史背景联系在一起的。 D.从考古发现看,新石器时代在黄淮江汉地区分布着的文化不只是单纯的一种,在中原地区,其内部各个区系的文化也自成系列。 9.下列不能用来证明本文观点的一项是 ( ) A.在我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种族是复杂的、非单纯的,各古老部族并非出于一元,因此也就不可能有统一的始祖。 B.各位古帝生活在不同的时期和地域,谈不上有亲缘关系,其时也未有国家的统一,因此不可能有同一的直系祖先。 C.历史学者应当对黄帝到底是什么地方的人氏,他怎样成为我们民族的共同祖先等问题有一个科学的回答,还历史以真实。 D.我国文明起源的多元化如“满天星斗”,各个种族原是各有各的始祖,以黄帝为首的“五帝”系统不符合我国的历史实际。 三、(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0—12题
tag: 测试题 高二语文高二语文学习,高二语文学习大全,高中学习 - 高二学习 - 高二语文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