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收集了一夜相关的行李。
C、连夜收拾好必需的行李。
D、一夜中做好了集中许多贵重行李的事。
20、“这不是寻常的丧葬,这也不是……”中“这”指代的是:
(2分)
21、“因鲁迅的一死,使人们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与上文中
句相呼应,说明了 ;“也因鲁迅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的半绝望的国家”与上文中
句相呼应,说明了 。(4分)
22、文中最后一句的含义是( )(3分)
A、充分表达出作者对国家、民族前途的微茫希望。
B、象征着鲁迅的战斗精神不死,事业后继有人。
C、象征着当时延安解放区的光明远大的前景。
D、预示着黑暗即将过去,光明就在前头。
(二)阅读下文,完成23~27题。(14分)
①生命真正属于自己的最多60年时间,而真正致力于工作的只有20年时间,实在太短了。那么应该如何在这短短的生命征途上,留下一串坚实的脚印呢?
②纵观古今中外,大凡功绩卓著者,均能争朝夕,抢分夺秒,把时间最大限度地利用起来。这样就等于延长了自己的生命,为成就事业奠定了基础。
③鲁迅先生一生珍分惜秒,永不息线,成为我国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他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他博览精深,多识善思。而当别人称他为天才时,他却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
④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有经验之谈:“时间是由分秒积成的。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大的成绩。”
⑤世界音乐大师德彪西一生顽强创作。在因病不能作曲时他曾说:“克罗德?德彪西不能继续作曲就没有继续存在下去的理由。”他挣扎着作了第三个奏鸣曲,抱病参加最后一次演出。
⑥由此可见,有作为的艺术家、科学家、都有一个共同点——时间的紧迫感。时间和生命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能否使它发挥更大的价值,需要每个人作出回答,每个人都要有时间和生命的紧迫感。
23、上文的论点是( )(3分)
A、生命中真正致力于工作的只有20年时间,实在太短了。
B、每个人都要有时间和生命的紧迫感。
C、古今中外功绩卓著者都是把时间最大限度地利用起来。
D、有作为的文艺家、科学家,都有一个共同点——时间的紧迫感。
24、上文中共有3个论据,其中 、 、为事实论据,
为理论论据。(答案只填段落序号 3分)
25、如果把上文中德彪西的事例调换为我国当代知识分子代表蒋筑英鞠躬尽瘁的事例
(A、好,B、不好),因为: (2分)
26、上文的段落划分应是( )(3分)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27、上文中划线句是 句式,其作用在于:
。(3分)
三、语言运用题(10分)
28、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句,使其各短句句式协调一致、匀整对称。(字数不得增减 5分)
我们的党员干部所要做的就是通过不断改进作风,强化宗旨意识,解民忧,知民情,带民富,以务实求真的作用,以业绩的实实在在,实践“三个代表”,赢得群众的拥护和信赖。
调整为:
29、依照下面画线的句子,续写一个表达对故土或亲人的思念之情的句子。(5分)
我国古典诗歌内蕴丰富,很能激起人们的联想和想像。“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吟咏这脍炙人口的诗句,谁不为春回大地后祖国母亲多姿多彩的面貌而自豪?
答:
四、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当航船缓缓离开海岸时,我们喜悦、兴奋、憧憬;当航船终于抵达对岸时,我们莫名地失落。是否我们真的在乎的不是结果,而是那个充满幻想与美景的过程?尽管过程中充满荆棘、危险与恐惧。
请以“过程”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②立意自定。
③文体自选。
④题目自拟。
⑤不少于600字。
⑥不得抄袭。
tag: 中学 测试题 语文试卷 高二语文 拉萨高二语文学习,高二语文学习大全,高中学习 - 高二学习 - 高二语文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