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成长的历程精编(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课 农耕体系的形成
一、农业的起源
1、起源特点:从采集业向种植业发展。
2、区域特点: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有明显地域差别。北方以粟麦为主,南方以水稻为主。
3、农业特色: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五谷六畜)
二、生产工具的改进(以朝代为序)
1、原始工具:刀耕火种,石、木、骨器
2、文明时代:金石并用,耒耜仍是主要工具
3、春秋战国:A、铁农具提高了生产效率
B、牛力耕田开始出现,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4、唐朝:长江中下游出现的曲辕犁,标志着
传统步犁基本定型
5、灌溉工具:有翻车、筒车等
三、水利设施
1、大禹治水
2、工程建设:A、春秋战国时期的芍陂、都江堰、郑国渠
B、西汉时期的漕渠和白渠,
C、治理黄河
D、西域地区坎尔井(源于西汉)
3、水利著作:古代农农学著作中包含大量水利建设内容。
四、生产方式的转变(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
1、商周时期:采用大规模简单协作方式
2、小农经济:
(1)出现原因:生产工具、耕作技术进步,私有土地出现
(2)概念: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与家
庭手工业相结合。
(2)作用:
积极――在没有灾苛政干扰下,农民
可勉强自足;农民生活比较
稳定,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
消极――A、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近代以后,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
B、自耕农是国家赋税的主要
承担者,自耕农经济非常脆弱。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一、从土地国有到土地私有
1、原始社会:土地公有
2、商周时期:井田制。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井田有公田私田之分。“公田”为贵族占有,“私田”劳动者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3、春秋时期:
(1)井田制崩溃:公田抛荒,私田私有
(2)税制改革:客观上承认土地私有
(3)商鞅变法: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对土地私有全面肯定
二、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形式
1、三种形式:君主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自耕农土地所有制
2、地主土地所有制
(1)途径:土地兼并
(2)历程:北魏----实行均田令,按性别、年龄把土地分配给农民,主要部分只准使用,不准买卖。以限制土地高度集中,保护自耕农利益。
宋朝――不抑兼并
明清――商品经济繁荣,土地买卖普遍
www.jiaoshi66.comwww.jiaoshi66.com
三、租佃关系普遍化
(东汉:田庄式生产。豪强、士族地主把持、劳动者与田庄主形成强烈人身依附关系。不但劳动,而且承担军事义务。)
1、出现:战国。是土地兼并的必然结果
2、发展:宋代。租佃制是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经营方式。地主与佃农通过租佃契约成为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3、普及:明清。租佃制普及全国,契约纳租成
为农村经济的主要形式。
3、影响:
(1)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减弱,生产自主性提高,积极性提高。
(2)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第4课 农耕时代手工业
一、金属冶炼:
1、青铜:从二里头文化到春秋末期,为青铜时代
2、冶铁:春秋时期开始
3、炼钢:春秋时有块炼钢,南北朝有更先进的灌钢法(铁器和钢应用到农具和手工业工具上,大大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3、燃料:汉代开始用煤,北宋用煤冶铁非常普遍,我国是最早用煤的国家;南宋用焦炭冶铁,明朝流行。
二、纺织:
1、上古时代:养蚕缫丝
2、西周:丝织工艺飞速发展
3、西汉:丝绸远销欧洲,中国获得丝国称号
4、唐代:缂丝技术
5、宋元:棉花迅速传播,黄道婆改进技术
6、明代:松江成为棉织中心,棉布成为主要衣料
三、陶瓷:
1、新石器时代:陶器的发明是最重要的成果,有彩陶、黑陶、白陶等
2、东汉:有成熟的青瓷
3、南北朝:制瓷从南方扩大到北方,制出白瓷
4、隋唐:白瓷进入成熟期,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5、宋朝:景德镇成为瓷都
6、元代:进入彩瓷生产时期
7、明清:闻名中外的粉彩、珐琅彩
8、传播:从唐代起大量出口,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
三、官私手工业消长
1、水平代表:官营和专业私营手工业。
2、官营:
A、特点:西周时,设立车正、陶正,官府
设立作坊,官府提供原料,官府
指定产品,工匠职业世袭
B、地位:资金雄厚,规模经营,细密分工。代表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到明代前期为止,占据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C、评价:官营手工业推动了古代手工业技艺的提高,但缺乏竞争,工匠激烈反抗,生产效益低下。
D、调整:出现了雇募工匠。从征役制到雇募制,是生产关系一大进步
2、私营:
A、兴起:春秋战国,私营工商业兴起,开始与士、民称为“四民”
B、地位:明代中叶以后占据主导地位
C、经营方式转变:由家庭副业和家庭小作坊形式转变为雇佣工人的手工作坊或手工工场,孕育出雇佣关系
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一、商业的发展:
1、原始社会:出现以物以物,产生原始商业
2、商朝:职业商人,最早货币
3、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将商人集中,设官统一管理,提供衣食为政府服务。
4、春秋战国:私商取代官商成为商人主体,黄金、白银开始用为货币,出现商业都会。
5、隋唐:商业贸易蓬勃发展。长安、洛阳、扬州成为大都会;各国商人往来频繁;陆、海丝绸之路繁荣。
www.jiaoshi66.com
6、宋代: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集镇、夜市兴起。
7、元代:广泛流通纸币,古代商业新高峰。
8、明清:商业城市兴起;货币经济占主导地位;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劳动力成为商品;区域性商人群体实力雄厚
二、城市的发展
1、自周秦迄唐代:县治以上城市,官设市作为交易场所,设市令、市长,市处特定位置,与民居分开,严格控制。城市主要是政治、军事中心。
2、唐代:整齐划一坊市制
3、宋代:坊市界限不复存在,城郭乡村允许置市,不再规定统一时间,商业不受直接监视,城市经济功能大大增强。
4、明清:工商业市镇兴起,江南尤盛
四、丝绸之路与陶瓷之路
1、丝绸之路:从长安向西,兴起繁盛城镇,如敦煌、楼兰、龟兹等
2、陶瓷之路:广、泉、明、杭、扬、登
五、经济政策:重农抑商
1、原因:商人流动性大,与强调耕战,加强中央集权的思想发生矛盾
2、历程
A、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思想崛起
A、 汉代:均输平准、盐铁官营、算缗告缗,私营工商业者受到打击,无法与国家抗衡。
C、中唐:有所松动,鼓励海外贸易,实行官商分利
D、明清:固守重农抑商政策
3、影响:严重阻碍新经济因素的成长,导致中国远远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
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一、农耕经济高度发展
1、生产技术提高:天工开物涉及技术世界领先;双季稻大面积扩种;高产作物引进推广,衣食结构重大变化
2、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占据主导地位。
3、商品流通扩大:白银广泛使用,商业资本活跃;商业市镇兴起
4、耕地面积扩大,人口增长
5、综合国力:
A、世界白银一半注入中国;
B、中国是世界经济和贸易中心地区之一
C、明清盛世综合国力较历代王朝明显提高,在世界范围内大体保持领先地位。
tag: 高中 历史 检测高二历史学习,高二历史学习大全,高中学习 - 高二学习 - 高二历史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