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六六教师之家学习网初中学习初二学习初二语文学习初二语文阅读:《新闻两则》导学案及练习

初二语文阅读:《新闻两则》导学案及练习

六六教师之家 | 初二语文学习 | 人气:908

标签:初二语文学习大全,http://www.jiaoshi66.com 初二语文阅读:《新闻两则》导学案及练习,

  《新闻两则》导学案及练习

  一 《新闻两则》 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阅读课文,把握新闻的特点、结构。

  3、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语言的准确、简洁。

  4、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5、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学习重点】

  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

  【学习难点】理解作者“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过程。

  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读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毛泽东亲自撰写了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2、了解新闻有关知识:

  新闻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个不同的概念。

  (1)广义:泛指报刊、广播和电视中关于现实情况的报道文章,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社论、典型报告等。

  (2)狭义:指简要和迅速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又称“消息”.

  (3)新闻必须是对事件的“报道”.

  事件本身不是新闻,一件有价值的事件,还必须通过“报道”才能成为新闻。

  报道,指记者或其他新闻工作者,爱好者对有价值的事件进行采集、处理之后,再通过相应的新闻传播途径公之于世的手段和过程。

  (4)、通讯社:

  中国--新华社

  美国--美联社、合众社

  英国--路透社

  法国--法新社

  日本--共同社

  俄罗斯--俄通社、塔斯社

  3、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湖南湘潭人。我们每位同学对毛主席都有或多或少的了解,在这里老师不一一赘述,请同学们自己到书中、到网上查找资料,对这位伟大的人物了解得更清楚、更深入。

  毛泽东在他漫长的革命征途上,每一步踏响一曲豪歌。他留给后人的一卷雄伟诗词,流光溢彩,瑰丽壮美,发黄钟大吕之强音,吐山川日月之精华,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深处激起强烈的共鸣和回响。他的主要诗词有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水调歌头?游泳》等。

  毛泽东不仅是卓越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新闻工作者。他写了数百篇消息、述评、评论、答记者问、调查报告、广播讲话等新闻作品,都始终贯穿着一种激昂慷慨、气势恢宏的崇高基调,读来能使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在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大好形势下,他更是欢欣鼓舞,挥毫泼墨写出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战争报道。随着岁月的流逝,尽管其作品已失去新闻价值,但其审美价值却历久不衰。

  4、相关资料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第一年歼灭国民党军112万人。1947年6月底,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部挺进中原,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灭国民党军;以部分主力和地方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10月10日,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战争第二年,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152万人,攻克大批国民党军重点设防的城市,为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1948年到1949年1月,解放军连续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这则新闻发电之日正是辽沈战役胜利结束之后,淮海战役的前夜。

www.jiaoshi66.comwww.jiaoshi66.com

  【自主学习】

  1、给加点字注音。

  溃退   歼灭   督战   芜湖

  签订  取缔   对峙   要塞

  2. 课文标题中的“百万大军”中的“百万”是

  A约数,指很多,如古文中的“九、十二、百千”.    B确数,确指一百万军队。

  C约数,指百万左右。    D夸大其词,用来威慑敌人,相当于“号称”.

  3、本文首先写中路军,再写西路军,最后写东路军。对这一叙述顺序的安排,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路军先发起进攻的时间最早。   B东路军所遇之敌最为顽强,所以作为重点在最后来写。

  C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故放在中路军之后写。   D中路军在24小时内30万人都渡过了长江。

  4、“我们在所有的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这里采用了 的修辞方法。形象地表明了

  【合作探究】

  阅读“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等句,回答问题。

  5、这段文字选自课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体裁是___________,这段文字主要内容是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把我军与敌军战斗情况进行对比的文字是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对比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运用议论表达方式的句子是 ,其作用是 (多项选择)

  A补充说明战役背景 B点明我军胜利原因 C补充叙述战役侧面情况 D分析敌人毫无斗志的原因

  8、文中能解释为什么抵抗“甚为微弱”的词语是_________,这个词充分反映了国民党广大官兵的___________情绪。

  9、文中写两个方面情况,后者详前者略的理由是 (多项选择)

  A.多用笔墨揭露,以充分表现对敌人的愤慨 B.人民解放军情况人所皆知,故可略过

  C.揭露敌人拒绝签订和平协定,表明我军发起渡江战役直接原因,说明我军发动进攻是正义的

  D.点出国民党广大官兵希望和平,以与国民党少数战犯区别,有利于争取多数,孤立少数,瓦解敌军四、秋天,教你思考怎样生活,怎样创造人生。

  10、中国开始研制原子弹前,对于要不要接受外国技术的支援发生了争论。A派认为,中国的技术水平相当落后,无法独立完成核弹研究,必须首先接受技术支援,然后自己再发展;B派认为,要搞就自己独立搞,不要别人的支援。两种意见最后拿到了毛主席的案头。毛主席看后,大笔一挥,写了这么一个批语:先练好楷书,再练草书。聪明的你认为毛主席支持哪种意见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关系复杂的长句,会使语意晦涩难懂。读下面一句译文,完成⑴⑵两题。( 分)

  也许因为俄罗斯的发展前景不明朗,美国不准备激化同中国的关系,对于北京就华盛顿对其施加压力所采取的坚定立场作惊人的让步。

  ⑴根据文意判断,谁对谁作出让步?

  ⑵把画线的句子改写成三个连贯的短句,要求层次清楚,文意明白,不得改变原意。

  【精读精练】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下午的整个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A)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B)江阴要塞,(C)长江。我军前锋,业已(D)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附: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

  12、A、B、C、D处应填入的词语依次是、、、。

  13、“东面防线”指的是哪一段防线?“同日同时”指的是哪一时间?

[1] [2]  下一页

收藏此页】【 】【打印】【回到顶部
 《初二语文阅读:《新闻两则》导学案及练习》相关文章
相关分类
初二语文学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