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六六教师之家学习网初中学习初二学习初二历史学习初二历史教案:抗日救亡运动

初二历史教案:抗日救亡运动

六六教师之家 | 初二历史学习 | 人气:809

标签:初二历史学习大全,http://www.jiaoshi66.com 初二历史教案:抗日救亡运动,

  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何梅协定》和日本策划华北五省自治。“八一宣言”。中共中央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一二·九”运动的经过及其意义。张学良、杨虎城实行“兵谏”。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其意义。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1.通过《何梅协定》的签订和日本策划华北五省自治,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日本灭亡中国的野心和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从反面激发学生爱祖国、反侵略的爱国主义感情。

  2.通过“一二·九”运动和西安事变,从正面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通过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救亡运动中的领导推动作用,特别是从全民族利益出发,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及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方针,向学生进行热爱共产党的教育。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有:

  通过思考题“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从复杂的历史现象中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点

  一、华北局势危急

  1.《何梅协定》(1935何应钦、梅津美治郎)

  2.日本策划“华北五省自治”

  二、中国共产党制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1.“八一宣言”(1935.8.1)

  2.瓦窑堡会议(1935.12)

  三、“一二·九”运动

  经过及其意义(1935.12)

  四、西安事变

  1.张学良、杨虎城实行“兵谏”(1936.12.12)

  2.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其意义

  教学要求和建议

  一、本课重点:西安事变。

  本课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二、新课开始前,可先提问有关“九一八”事变的问题,然后教师总结: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东北已经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华北的大门也已洞开。接着引导学生阅读课前提要,从而导入新课。

  三、如有条件,可以课余组织学生观看电影《青春之歌》,并组织讨论。还可以看电影《西安事变》或其他有关张学良的电视剧,以配合“一二·九”运动和西安事变的学习。

  四、本课的主题是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教师要掌握好三个子目之间的内在联系。第一个子目,“华北局势危急”是救亡运动高涨的历史背景;第二个子目,“一二·九”运动是救亡运动高潮的掀起;最后一目,在抗日救亡运动推动下发生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终于扭转了时局,基本结束了十年内战局面。这里要注意共产党在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中的历史作用:“一二·九”运动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展的,西安事变也是在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推动下发生、在共产党正确主张、努力调解下和平解决的。

  五、“华北危急”一目包括两个主要内容。(一)《何梅协定》。何梅协定的内容只要按课文说明,不必补充,但要向学生明确指出其实质,即,蒋介石把河北拱手送给了日本帝国主义,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实际控制了河北全省的军事、政治、经济。(二)日本策划“华北五省自治”,教师可以利用《华北五省自治示意图》,使学生边听边看,在中国地图上,华北五省偌大一片国土,将继东北三省和热河而沦丧,加深认识当时华北局势危急,中华民族已处于亡国灭种的生死关头!

  教师还可以利用插图,按图注进行讲解,并说明汉奸殷汝耕成立“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和国民政府设立“冀察政务委员会”,实际上冀察两省已经“自治”。

  六、“一二·九”运动一目虽不是本课重点,但也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课题。教师要结合图《“一二·九”运动游行学生与军警搏斗》(此图要求掌握)、《北大学生游行队伍》和参考“资料和注释”、利用课文上的小字,用生动而富有感情的语言进行描述,以激发学生爱国激情。也可以利用幻灯、录像、电影等电化教育手段增强效果。

  “一二·九”运动是“五·四”运动以来又一次由爱国学生首先行动起来的影响于全国全民范围的爱国运动。教师要启发学生学习“一二·九”时期的爱国学生,关心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前途,要继承发扬“五·四”和“一二·九”时期爱国学生忧国忧民的光荣传统。

  教师还要强调指出:“一二·九”运动以后,青年学生走上了同工农结合,为工农服务的革命道路,造就出了一代爱国爱民的栋梁之才。 

www.jiaoshi66.comwww.jiaoshi66.com

  “一二·九”运动的意义值得重视:“一二·九”爱国运动,冲破了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造成的恐怖气氛,给全国各阶层人民以巨大的震动和鼓舞,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

  “一二·九”运动的背景可归纳为华北局势危急,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生死关头。“华北之大,已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

  七、“西安事变”一目是本课的重点。西安事变故事,通过电影电视的渠道,学生早有所知,求知欲强烈。教师对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和平解决宜作较为详细的交待。课本上的小字、插图(张学良、杨虎城两幅插图要求学生掌握)都可以充分利用。在课外知识比较丰富的班级里,教师也可以列出问题组织学生搜集资料进行整理。问题为:张学良、杨虎城是什么人?西安事变之前他们和陕北红军的关系怎样?张学良、杨虎城为什么能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和红军停战?张、杨实行兵谏的目的是什么?……

  关于怎样解决西安事变的问题,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抓住蒋介石以后怎么办?”启发学生思考、讨论。然后介绍事变后出现的复杂形势,从具体分析中使学生懂得西安事变只有和平解决才能有利于抗日,有利于人民,有利于革命,才能符合全民族的利益。从而引导学生体会中国共产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政策的英明正确。图《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周恩来回到延安,毛泽东、张闻天等到机场迎接》要求学生掌握。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的转折点,蒋介石被迫答应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要求。从此,延续十年之久的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了。对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这个意义,教师要给以强调。

  九、本课小结可以采用归纳内容,整理线索、深化主题的方法:──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步步进逼,《何梅协定》的签订,“华北自治运动”的推进,华北局势危急,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生死关头。在这样严峻的形势面前,蒋介石仍旧坚持“攘外必先安内”,不抵抗外敌,全力打内战。在共产党的领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推动下,“一二·九”运动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基本结束了十年内战,迎来了国共两党联合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本课重点

  重要年代 1935年12月9日 “一二·九”运动

  1936年12月12日 西安事变

  重要地名 西安

  重要人名 何应钦 蒋介石 张学良 杨虎城 周恩来

  重要词语 《何梅协定》 华北五省自治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附一:课本思考题答案提示

  一、想一想,我们今天应向“一二·九”时的爱国学生学习什么?

  答:①时刻关心国家大事、民族前途;②热爱祖国,不顾个人安危,投身爱国活动;③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

  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答:西安事变后,国民党内部的亲日派何应钦力图扩大内战,想乘机置蒋介石于死地,以夺取他的统治地位。如果发生内战,日本将乘机扩大侵略中国,不利于抗日,不利于人民,不利于革命。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逼蒋抗日,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附二:本课参考书目

  《中华民国史纲》(张宪文主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章第1、2、3节

  《文史资料选辑》(合订本)(中国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第28册82辑

  《一二·九运动资料》第1辑

  《西安事变资料》第1辑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中国历史》第四册教师教学用书)

收藏此页】【 】【打印】【回到顶部
 《初二历史教案:抗日救亡运动》相关文章
相关分类
初二历史学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