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六六教师之家学习网初中学习中考复习中考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阅读中考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内文言文阅读2

中考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内文言文阅读2

六六教师之家 | 文言文阅读 | 人气:556

标签:文言文阅读大全,http://www.jiaoshi66.com 中考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内文言文阅读2,

  A、第①段先自叙本志,表明自己“布衣”身份,为下文写“先帝不以臣卑鄙”作铺垫。

  B、第②段一个“当”字引出六个四字句,以磅礴的气势指出这次“出师”的战略目标,使后主深信伐魏之事势在必行。

  C、③④两个自然段点明全篇主旨,阐述了修明内政与北伐胜利的关系。

  D、选文以议论为主而辅之以叙事、描写、说明,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第II卷(共120分)

  一、(23分)

  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3分)

  (2)庶竭驽钝,攘除奸凶。(3分)

  【答案】8、B 9、A 10、D

  第II卷(120分)

  11、3分(1)在兵败之时委臣以重任,在危难之际奉旨执行使命。

  3分(2)让我竭尽自己平庸的才智,铲除奸邪凶顽的敌人。

  12.(2011?贵州省遵义市)

  (三)蔡勉旃坚还亡友财(11分)

  蔡璘,字勉旃,吴县人。重诺责,敦风义。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亡何,其人亡。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且父未尝语我也。”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纸。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卒辇而致之。

  1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①故不语郎君 故:

  ②且父未尝语我也 语:

  ③亡何,其人亡 亡:

  ④而翁知我 而: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

  ②卒辇而致之。

  20.本文表现了蔡勉旃怎样的优秀品质?(3分)

  【答案】

  18.(4分)①所以 ②告诉 ③通“无”,没有。 ④你,你的(每空1分)

  19.(4分)①哪有寄存一千两白银却没有凭据的?(得分点:安、金、反问句式) ②(蔡勉旃)最终用车子运着(白银)送还给了他。(得分点:省略、卒、辇)(每小题2分,一个得分点1分,本小题扣完为止。)

  20、(3分)“重诺责,敦风义”或者“诚实守信”。(答对“守信”即给满分)

  13.(重庆市)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忌不自信 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B.①朝服衣冠 ②有时朝发白帝

  C.①闻寡人之耳者 ②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D.①时时而间进 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10.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4分,每小题2分)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译文: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译文:

  11.写批注是品读文章的好方法,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参考示例,从下面两句中任选一句写批注。(4分)

  示例: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批注: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是邹忌进谏的结果。邹忌现身说法巧进谏,齐王开张圣听振国威。有善于劝谏的忠臣,有广开言路的君主,何愁不能“战胜于朝廷”?

  (1)暮寝而思之。

  (2)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我选第 句,批注:

  12.邹忌进谏齐王,《出师表》中诸葛亮进谏后主刘禅,他们采用的方式有什么不同?这对我们与人交往有何启示?(4分)

  答:

  【答案】

  14.(2011?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一)阅读《口技》选段,回答8—10题(8分)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尽而已。

  8.(2分)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中间: (2)名:

  9.(4分)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2)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10.(2分)文章结尾交代道具的 是为了侧面烘托口技表演者技艺的 。

  【答案】

  8.(2分)(1)中间:其中夹杂着 (2)名:说出

  9.(4分)(1)客人们(听到这里),心情稍微放松了,身子渐渐坐正了。

  (2)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响全都消失。

  10.(2分)简单 高超

  15.(2011?湖北省孝感市)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伐竹取道 齐师伐我 B.以其境过清 咨臣以当世之事

  C.不可久居 高可二黍许 D.隶而从者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8.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B.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潭中的鱼大约白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无所依靠。

  C.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向潭西南望过去,小溪像北斗星那样曲曲折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明的暗的都能看见。

  D.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溪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参差不齐,不知道源头在哪里。

  9.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作者把地处幽僻的小石潭作为描写对象,意在借荒远之景,寓贬谪之怨,倾抑郁之情。

  B.作者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如鸣佩环的水声、参差披拂的枝头蔓、空游无依的鱼儿、斗折蛇行的小溪、竹树环合的四周,把小石潭绘就成一幅美妙的图画。

  C.首段文字,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

  D.本文语言凝练。写卷石的形态各异,仅用了“坻”“屿”“嵁”“岩”四字刻画;写小溪的曲折蜿蜒,也只用了“斗折蛇行”四字描述;写环境的清新和心绪的烦躁,仅用了“过清”二字加以揭示。

  10.同为山水游记,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提到“乐”, 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也多次提到“乐”,两文中的“乐”,乐在何处,不同点是什么?(3分)

  【答案】

  7.D(2分)

  8.C(2分)

  9.D(3分)

  10.柳宗元的“乐”是发现小石潭后暂时的自乐;欧阳修的“乐”既有山水之乐、太守自乐,更有与民同乐的情怀。(能说出不同点在“与民同乐”即可,3分)

 

上一页  [1] [2] 

收藏此页】【 】【打印】【回到顶部
 《中考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内文言文阅读2》相关文章
相关分类
文言文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