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六六教师之家学习网初中学习中考复习中考语文复习资料现代文阅读2017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冲刺点拨检测试题(含答案)

2017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冲刺点拨检测试题(含答案)

六六教师之家 | 现代文阅读 | 人气:857

标签:现代文阅读大全,http://www.jiaoshi66.com 2017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冲刺点拨检测试题(含答案),

  小 松

  唐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①不识凌云②木,直待凌云始道③高。

  [注释] ①时人:指普通的人。 ②凌云:直冲云霄。 ③始道:才说。

  (1)“刺头”准确地勾勒出小松的外形特点,也写出了小松 的精神。

  (2)联系韩愈的《马说》,诗中“时人不识凌云木”意为时人不识 。

  11.(2010,贵州毕节中考)诗歌鉴赏:

  (甲)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乙)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韩愈 【唐】刘禹锡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甲)诗中 “左迁” 的意思是 ;请概括(甲)诗首联的意思: 。(乙)诗中“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两句诗运用了典故,涉及到的两个人物分别是 和 。

  (2)请你简要分析(甲)(乙)诗在情感方面的异同。

  12.(2010,河北中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这首诗的作者是 ;标题中的“乐天”是指诗人 。

  (2)用“/”划分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每句只划一处)

  巴 山 楚 水 凄凉 地,二 十 三 年 弃 置 身。

  (3)这首诗的颈联蕴涵了什么哲理?

  13.(2010,陕西中考)阅读下边的文字完成下题。

  农家望晴

  雍裕之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1)第三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2)在《农家望晴》和《观 麦》中两位诗人抒发思想感情有什么相同点?

  14.(2010,河南省中考)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题。

  饮酒 (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

  (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仆么?

  15.(2010,湖北襄樊中考)阅读古诗《己亥杂诗》,完成下题。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将 和 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感情。

  (2)请你谈谈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用形象的比喻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心志?

  16.(2010,四川成都中考)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题。

  春 雪

  韩 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诗中“惊”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2)简要赏析三、四句运用修辞手法的妙处。

  17.(2010,浙江杭州中考)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 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 且教桃李闹春风。

  (1)一、二两句写出了“海棠树”怎样的特点?

  (2)“借花说理”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请就此做赏析。

  18. (2010,湖北恩施中考)

www.jiaoshi66.com

  (一)古诗欣赏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

  (1)请将首联所展现的画面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2)请简要分析尾联中细节描写的作用。

  (二)新诗欣赏

  春 芽

  李 岭

  一觉醒来

  伸出

  稚嫩的手

  抓住天边

  那一弯

  飘动的彩虹

  穿进

  用美梦磨成的针

  将大地

  织成锦

  (选自《人民日报》2009年2月2日)

  (1)请简要概括这首诗描绘的情景和蕴含的情感。

  (2)诗人发挥新奇美妙的想象、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咏物抒情。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真题演练]答案

  1.(1)词牌名 题目 (2)定将把弓拉得如圆月一样去参加战斗,去抵抗西北的侵略者。表达了作者要报效祖国,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意思相近即可)

  2.(1)C (2)《秋词》表达了豪迈乐观之情。《秋思》表达了游子悲秋思乡之情。

  3. (1)深秋晚景图 (2)游子(天涯沦落人)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的情感。(意近 即可)

  4.(1)通过描写“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表达了一种追求“伊人”求之不得凄清、冷落(或缠绵悱恻)的思想感情。 (2)苍、霜、方、长、央。(漏一字不得分)

  5.(1)C (2)琴瑟中弹奏着塞外的曲调 (3)A.√B. √C. √D×

  6.(1)“白玉条”句是恰当的,因为这样更能体现梅花开得旺盛,压满枝头,同时,也能说明诗人当时的立足点是在远处,和颔联相呼应。 (2)这两句是写诗人的观察发现。远望寒梅,似雪非雪,迷离恍惚;定睛细看,溪畔桥边,寒梅近水,迎风怒放。诗人的感受和发现既凸现了探索寻觅的惊喜,也烘托出早梅似玉如雪、凌寒独放的风姿。

  7.(1)绿树、山鸟、晴风、落花,明媚 (2)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珍惜春天、追求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8.(1)欢快鸣叫 (2)诗人借黄莺来表达自己对新凉到来的欣喜和惬意的心情。

  9.(1)异乡孤征(意思相同酌情给分) (2)D

  10.(1)顽强不屈或自强不息等。 (2)人才

  11.(1)贬官;朝奏夕贬;向秀;王质。 (2)相同点:两首诗都表现了被贬官之后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不同点:(甲)诗语虽悲酸,却悲中有壮,表现了“为除弊事”而“不惜残年”的坚强意志;(乙)诗表现诗人对世事变迁和仕宦升沉的豁达乐观的胸襟。

  12.(1)刘禹锡 白居易 (2)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3)蕴涵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

  13.(1)“如鹤立”比喻白发老农持久,执着的站立姿态,形象的表现了他希望天晴的迫切心情。 (2)对劳动人们的深切同情。

  14.(1)示例一:“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示例二:“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任选一词,言之成理即可。) (2)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意思对即可。)

  15.(1)政治抱负 个人志向 (2)表明作者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或:表明作者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或:表现了他一贯的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一片痴情。

  16.(1)表现了作者突见春色萌芽时惊喜的心情(语意相近即可) (2)三、四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白雪描绘得美好而富有情趣,表现了它带给人的欣喜之感。白雪等不及春色的姗姗来迟,特意穿树飞花,装点出一派春色,突出了雪通人心的灵性。(明确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各计1分,简要赏析计1分;语意相近即可)

  17.(1)枝叶繁茂,新叶脆嫩;含苞未放 (2)将春风中不轻易开放的海棠与争相绽放的桃李做对比,说明了做人不要轻浮,不要炫耀,而要注重蕴积,保持沉稳。

  18. (一) (1)远远望去,青翠的山峦静静地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而过,好一幅动静相生、寥廓秀丽的图景!说明:意近即可。 (2)离别时挥手告别的动作表现了依依惜别的心情;马鸣犹作别离之声,衬托了离情别绪。说明:意近即可。

  (二)(1)这首诗描绘了春芽在阳光雨露滋润下蓬勃生长、装点大地的情景,蕴含着诗人的欣喜赞美之情。说明:每个要点1分,意近即可。 (2)示例:“一觉醒来/伸出/稚嫩的手”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早春植物发出嫩芽的情景,就像刚睡醒的孩子伸手那样稚嫩可爱、充满希望。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收藏此页】【 】【打印】【回到顶部
 《2017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冲刺点拨检测试题(含答案)》相关文章
相关分类
现代文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