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六六教师之家教育文章优秀教案语文教案高二语文教案秋声赋

秋声赋

六六教师之家 | 高二语文教案 | 人气:562

标签:高二下学期语文教案,人教版高二语文教案,高中语文教案,http://www.jiaoshi66.com 秋声赋,

秋声赋

    《秋声赋》教案
    一、导入课文
    在一年四季中,春天是美的,春光灿烂,艳丽动人;夏天也是美的,热情奔放,令人回味无穷。那么,秋天呢?更是令人难忘的。在中国的诗句中,颂赞秋的文字特别的多。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有哪些诗句是描写秋的。比如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座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再比如马致远的《秋思》“”,当然还远不止这些大家一起看屏幕,这些都是描写秋的佳句,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同样是描写秋天的,却呈现出了不同的特征,讨论一下,不同在什么地方。
    左边的诗句描写的秋天的哪些景象:枫叶、排云直上蓝天的鹤,这些景物充满了生计和活力,右边的诗句描写的秋天景物凋零,一片萧条的景象。同样是写秋天的,却体现出了不同的美,那么,宋代文坛领袖欧阳修又是怎样来写秋天的呢?
    二、自由朗读课文
    下面我们先从头至尾把文章朗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同时思考一下,文章哪些自然段是直接描写秋天的
    三、研读课文1-2小节
    先一起回答哪些自然段是直接描写秋天的   1-2
    第一自然段是描写的什么?秋声
    先一起把这一段齐读一遍
    找找看,在这一段中哪些词是描写秋天的?
    谁给我解释一下“如赴敌之兵”
    这些词写出了秋声的什么特点?(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
    再把这些句子读一读,看看作者是用哪些方法来写出秋声的这些特点的?
    比喻  本体是秋声,喻体是     
    如果说第一段是写的秋之声,那么第二段写的又是什么呢?讨论一下,如何来概括这一段的主要内容。
    这一段从表达方法上看又可分为两部分哪两部分?
    从“秋之为状---余烈”是描写,后面是议论
    从字面上看第一部分是写秋之状,怎样来写秋之状的呢?色  容   气   意
    这四个字里面又体现了一个怎样的过程?
    秋之意是什么?神韵    由形到神的过程
    读到这里,我们可以理解为这是在写秋之状,接下去作者写道:“故其为声     ”我们先来翻译一下
    可见作者写秋状其实是为了写秋声的由来,写出了秋声什么样的特点?悲
    下面把“摧败       ”翻译一下    注意“气”应该怎么理解----肃杀
    古代杀人犯处斩,大都放在秋季,称之为秋后处斩。如果说第二段前半部分是在写秋之状,那么后半部分就是在议秋之心,突出秋心的肃杀
    再一起把第二段朗读一遍
    小结:第一段写秋之声,突出其悲的特点,第二段写秋之声,交代悲切的原因,后半部分议秋之心,突出肃杀之气
    那么第三段写的又是什么呢?
    朗读下面听我把这一段翻译一遍
    先看  写的是什么--议人生  发表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叹?
    感叹为追逐一时的功名,而落得心力交瘁,华发早生。联系一下欧阳修的生平
    从“百忧 --------星星”再齐读一遍
    板书:
    角 度
    特   征
    主观感受
    秋 声
    淅沥萧飒   如风雨骤
    奔腾砰湃   如波涛夜惊                   鏦鏦铮铮   如军队夜行
    凄切悲凉
    秋 状
    惨淡 清明  栗冽  萧条   丰草色变   佳树叶脱
    肃杀寂寥
    对于自然之秋的这种肃杀之气,古人也有种种说法,如《礼记》:“天地严凝之气,始于西南而盛于西北,此天地之尊严气也,此天地之义气也。” 称秋气为义气,《礼记》云:“孟秋之月,征不义,戮有罪,严断刑,天地始肃。”可见在古人心目中,早已把秋与杀戮紧紧联系在了一起。所以在接下来的内容中作者又列举了哪些跟秋有关的例子?
    秋 义
    刑官 兵象
    阴阳五行
    五声六律
    肃杀寂寥
    六 研读课文第三小节
    面对充满肃杀之气的自然之秋,作者又会产生怎样的人生感悟呢,下面我们一起来齐读文章第三小节。
    对于这篇文章的主题,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这是一篇典型的悲秋之作,如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所说的“这是一篇以悲秋为主题的赋体散文,抒发了作者在政治上不能有所作为的郁闷心情。”另一种认为“同以往的许多‘悲秋’之作相比,本文既无失意的惆怅,又无身世的感伤,体现了作者豁达超然的情怀。”
    你认为哪一种观点能够成立。也可以结合我们以前学过的欧阳修的作品来谈一谈。讨论三分钟,然后告诉我你的观点和理由。
    刚才同学们各抒己见,谈得都非常好,那么大家想不想听听我的看法呢?
    我从这篇文章中读到的是欧阳修的一种超然情怀,但这种超然不同于那种从容地面对现实,襟怀旷达的人生态度,而是历尽沧桑之后的一种透悟一种淡泊的心境。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我们不妨来了解一下欧阳修的生平。
    投影:欧阳修为人刚正,敢于直言,但他的一生历尽艰辛,宦海升沉20多年,29岁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主张被贬夷陵;39岁再度因参与“庆历新政”被贬滁州;48岁那一年,又被宦官诬陷,几乎出知同州。他本来体弱多病,40岁就白发萧疏了。虽然自至和元年开始结束贬谪外放的生活,重新获得朝廷重用,官职也一路升迁,但长年的政治斗争使他感到心力交瘁,所以在这篇53岁时写成的《秋声赋》流露出了这种希望与世无争,修身养性的思想。
    《秋声赋》作于嘉佑四年(1059),欧阳修时年53岁,是他继《醉翁亭记》后的又一名篇。它骈散结合,铺陈渲染,词采讲究,是宋代文赋的典范。
    文章第一段写作者夜读时听到秋声,从而展开了对秋声的描绘。文章开头,作者简捷直人地描画了一幅生动的图景:欧阳修晚上正在读书,被一种奇特的声音所搅动。这简捷的开头,实际上并不简单,灯下夜读,是一幅静态的图画,也可以说,作者正处于一处凝神的状态中。声音的出现是以动破静,引起了作者的注意,不禁去倾听它,同时,也就惹动了文思。这样由伏到起,在动静的对比中,文势便蓄成了,有了这种文势,下面的文章便仿佛是泉水涌出,自然流泻。接下来,是作者对秋声一连串的比喻,把难以捉摸的东西变得具体可感。作者通过由“初”到“忽”,再到“触于物”,写出了由远而近、由小到大、凭虚而来的撞击物体的秋声夜至的动态过程,突出了秋声变化的急剧和来势的猛烈。这也就回答了作者闻声惊惧和感叹的原因。
    第二段是对秋声的描绘和对秋气的议论。首先,作者概括了平日观察所得,运用骈偶句式和铺张渲染的赋的传统手法,抓住烟云、天日、寒气、山川等景物,分别就秋的色、容、气、意,描绘出了秋状的四幅具有不同特征的鲜明图画。而对秋状的描绘,正是为了烘托秋声的“凄凄切切,呼号愤发”。然后,是对秋气的议论。“丰草”四句,作者把草木在夏天和秋季作对比,通过对比,指出草木之所以摧败零落,是秋气施加强大威力的结果。在此基础上,议论又进一步展开。“夫秋,刑官也”到这一段结束,作者吸收前人种种说法,又运用骈偶句把秋与官制、阴阳、五行、音律等配属起来,甚至用“伤”解释“商”,用“戮”解释“夷”,极力铺张,突出秋对万物的强大摧残力量,说明万物盛衰的自然之理。这是宇宙生成的哲学思考,写出了秋声中永恒的悲伤,为下文进入本文主题起了铺垫作用。
    第三段是全文的题旨所在,作者由感慨自然而叹人生,百感交集,黯然神伤。这一段,作者在极力渲染秋气对自然界植物摧残的基础上,着力指出,对于人来说,人事忧劳的伤害,比秋气对植物的摧残更为严重。

[1] [2]  下一页

收藏此页】【 】【打印】【回到顶部
 《秋声赋》相关文章

tag: 高二语文教案,高二下学期语文教案,人教版高二语文教案,高中语文教案,优秀教案 - 语文教案 - 高二语文教案

相关分类
高二语文教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