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六六教师之家教育文章优秀教案语文教案高三语文教案《董宣执法》教学设计.

《董宣执法》教学设计.

六六教师之家 | 高三语文教案 | 人气:748

标签:高三语文复习教案,高三语文讲评课教案,高中语文教案,http://www.jiaoshi66.com 《董宣执法》教学设计.,

师旷劝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日:“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日:“何不秉烛乎?”平公

日:“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日:“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

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日:“善哉!”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问于师旷

(2)安敢戏君乎

(3)如日出之阳

(4)臣闻之

2.将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3.晋平公想学习,却又“恐已暮矣”,他所说的“暮”指什么?他为什么有这样的

担心?

4.师旷的回答,说明他将“暮”理解成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这样理解?

5.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教学步骤

(第2课时)

第2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指导复述 1.回顾旧知

2.诱思导学 2.思考探究

3.组织讨论 3.讨论发言

4.探究学法 4.辐射练习

5.指导写作 5.片断练习

一、指导复述(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继续学习《董宣执

法》,哪位同学再来复述一遍这个故事?

(强调细节)
可请一位同学复述全篇,也可让四位同

学分别复述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结

局。




二、诱思导学(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提问:在这个故事中,汉光武帝对董

宣的态度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你

怎样看待他的变化?

(此题使学生通过对刘秀的前后态

度的对比分析,理解秉公执法的意

义)








1.思考回答:

变化:刘秀一开始听了公主的告状,

怪罪于董宣,要用鞭子打死他,但后

来却不杀他,而奖励钱三十万。

对这个问题的第2问,学生可能会

从这几方面回答:(1)从中看出光武

帝是一个识别人才,知锗就改的明

君。(2)光武帝明白了个中道理,明

白了董宣痛陈严格执法对治理天下

的重要性。(3)……




2.董宣为什么要“大言数主之失”?



3.董宣未经审判,“格杀”湖阳公主家

奴,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董宣执法》教学设计.由www.jiaoshi66.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jiaoshi66.com
www.jiaoshi66.com






4.为什么被称作“强项令”?请从文中

找出依据。

(此题旨在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分

析人物形象,从而体会董的不畏权

贵,秉公执法的精神)
2.思考回答:因为公主管教不严,纵奴

行凶。 、

3.思考回答,理解现代的“法”与“执

法”与古代的“法”及“执法”不同,从

而树立现代法制观念。(董宣秉公

执法,他知道如审判湖阳公主家奴,

必遭公主阻挠,或许就杀不了家奴,

这们做,体现了董宣的当机立断,果

敢英明。)

4.阅读回答: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

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

据地,终不肯俯。








三、讨论合作(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3.同学们都看过小说或电视剧《红楼

梦》,其中有一个“葫芦僧判断葫芦

案的故事。如果把“贾雨村”换作

“董宣”,请你设想他会怎么做?
3.想像回答。

深入理解人物性格特点,从人物性

格特点上去推断“他会怎么做”,切

木可无根据地求新求异。




四、探究写法(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提出思考题:汉光武帝为什么说“董

宣廉洁,死乃知之”,这对表现董宣

的品质有何作用?








1.思考回答:因为刘秀发现,董宣死

后,是用布做的被子盖尸体,只有妻

子和儿子在相对哭泣,只有大麦几

斗,破车一辆,家境非常贫困,由此

可知,董宣生前非常廉洁。“刘秀的

这番话更加从侧面烘托出董宣的廉

洁。




2.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没有采用过这

样(侧面烘托)的写法?请举例说明。

明确:如海伦·凯勒的《我的老师》,

通过写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对生活

的感受等,来侧面反映老师对自己

的影响,写老师的可爱和可敬。又

如,《口技》中通过观众韵反映来侧

面体现口技人的技艺高超。
2.回顾旧知。 举例体会侧面描写的写法和作用。
















五、指导写作(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提出创作要求:写一个小片断,运用侧面

描写来介绍一个人,能够准确体现这个

人的特征。

2.鼓励学生朗读作品。
1.创作。





2.朗读自己作品。




六、本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对董宣这

个人物的形象进行了分析,体会到了他不畏权贵、秉公执法的精神,也学习了正面、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收藏此页】【 】【打印】【回到顶部
 《《董宣执法》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tag: 教学高三语文教案,高三语文复习教案,高三语文讲评课教案,高中语文教案,优秀教案 - 语文教案 - 高三语文教案

相关分类
高三语文教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