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六六教师之家教育文章优秀教案语文教案七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对联通

语文教案-对联通

六六教师之家 | 七年级语文教案 | 人气:612

标签: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七年级下语文教案,http://www.jiaoshi66.com 语文教案-对联通,
  为了弘扬祖国传统文化,而今有些学校也开设了对联讲座之类。除了介绍一般对联理论而外,有的老师也引导学生搞对课活动。

  而今的教育对象,早在小学五六年级,对名词、动词之类,便已有所了解。虽不懂得按古四声定平仄,但于普通话的四声,也比较熟悉。这就使对课的开展有了与过去不同的有利基础。唯古典诗文背诵太少,对课启蒙读物基本没有涉及,感性材料不多,搞起对课来比较费力,所对的联句也多不典雅。

  这些老师的对课教学,正是在吸收古代对课的成功经验并结合而今学生实际的基础上进行的。具体作法大致可概括为三步。

  第一步,是随口出单词给学生对。如师出“桌子”,生对“花儿”;师出“眼神”,生对“口罩”;师出“爱晚亭”,生对“飘香桔”;师出“走三步”,生对“摔一跤”,等等。

语文教案-对联通由教案吧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jiaoshi66.com
www.jiaoshi66.com

  第二步,是从一个单词开始对起,逐步增加,直到一句较长的话。这与本书:“对联的艺术技巧”部分“层进”一节所引《笑得好·风雨对》一例相同。如师出“菊”,生对“湖”;师出“一园菊”,生对“千顷湖”;师出“篱下一园菊”,生对“门前千顷湖”;师出“香飘篱下一园菊”,生对“月静门前千顷湖”,等等。

  第三步,是全以一句一句的话给学生对。如师出“写一枝红铅笔”,生对“开几簇白兰花”;师出“半月湖中鲢鲤戏”,生对“双樟岭上鹤鹰飞”,等等。

  从上面的情况看,引导学生对课,有三点应当注意。

  一是从单词到长句,由少到多,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通常是单词对练习到一定程度再转到词组对,词组对练习到一定程度再转到长句对。一开始就搞得比较复杂,学生难于适应,效果也不好。

  二是先以就近取事为对,逐步由近及远。如单词对最好就先以学生身边的事物为题,人名、地名、物名皆可。好处是对比较熟悉的事物,学生容易联想。

  三是学生对句不只一个对,只要词性、结构对应上了的,郁应予肯定。这样可以打开学生的思路。语意和平仄可以逐步要求。语意就是要使学生的对句思想健康并逐步与出句连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析评优劣,把学生引向更高的层次。平仄可以分阶段要求。对初中生,可以只按普通话四声定平仄。对高中生,如果是在其方言有入声的地区,不妨引导学生加以分辨,让学生按古四声安排平仄,为其走向更高的阶段打下基础。对大学生(不管是文科生还是理工科生),若仍只按普通话四声定平仄,与“大学”二字就太不相称了。这个阶段,即使在没有入声的北方官话区,也应要求以古四声定平仄,以便与传统接轨,否则写出来的对联,不仅登不了大雅之堂,有时还会成为笑料。因为尽管推广普通话是方向,但方言不是几十年乃至上百年就能消灭的,传统更不可能在短期内消失。如果大学特别是大学文科讲对联,学生对以古四声定平仄还一无所知,至少对传统对联的艺术理解是无从登堂入室的。对联遗产的研究也会后继无人。因此,在大学特别是大学文科的对联教学中,仍以推广普通话为借口将以古四声定平仄排除在对联艺术要求之外,是非常有害的。它只能导致将本应达到的水平降低,甚至把对联弄得不成一个玩意儿。

三 常见的几种对课启蒙读物

  我国古代为学生编了许多启蒙读物。这些启蒙读物,不仅含有丰富的社会知识,而且多为韵文,容易诵记。其中有几种对学习对课特别有帮助,如《声律发蒙》、《声律启蒙》和《笠翁对韵》等,可以说就是专为对课编写的基本教材。这里择要介绍几本。

(一)幼学故事琼林

  明程允升(亦说邱濬)编。原名《幼学须知》,又有《成语考》、《故事寻源》等名,简称《幼学》。清人邹圣脉增补注释后,遂以《幼学故事琼林》通行。民国以后一增再增,均逊于程、邹。有人认为,此书是由五代后晋李瀚(一说唐代李翰)之《蒙求集注》发展而来,如此则渊源甚为久远。

  全书共四卷,内容包罗万象。常见的成语典故,书中几乎都可以查到。而其对成语典故随文解释,亦颇精当。句式上只要求偶句成对,不求整齐押韵。各卷内容多少不一。第一卷包括天文、地舆、岁时、朝廷、武职。第二卷包括祖孙父子、兄弟、夫妇、叔侄、师生、朋友宾主、婚姻、妇女、外戚、老幼寿诞、身体、衣服。卷三包括人事、饮食、宫室,器用、珍宝、贫富、疾病死伤。卷四包括文事、科第、制作、技艺、讼狱、释道鬼神、鸟兽、花木。下面从“岁时”中摘引一部分,以见其具体面貌。

  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象更新。履端是初一元旦,人日是初七灵辰。元日献君以椒花颂,为祝遐龄;元旦饮人以屠苏酒,可除疠疫。新岁曰王春,去年曰客岁。火树银花合,谓元宵灯火之辉煌;星桥铁锁开,谓元夕金吾之不禁。二月朔为中和节,三月三为上巳辰。

语文教案-对联通由教案吧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jiaoshi66.com
www.jiaoshi66.com

唐李峤诗有“七日最灵辰”句,即以“灵辰”指初七。花椒颂,篇名,为晋刘臻妻陈氏所作。屠苏酒,唐孙思邈创制,除夕以药浸于井中,初一取水制酒而成。唐睿宗元夕作灯树,高二十丈,燃灯五万,号为火树。李冰守蜀,作桥,画斗魁七星于其上,名曰星桥。金吾,汉代戒夜行之官,唯正月十五夜不禁,谓之放夜。朔,即初一。此书在各类私塾中甚为普及。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收藏此页】【 】【打印】【回到顶部
 《语文教案-对联通》相关文章
相关分类
七年级语文教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