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线:思想上,政治上或工作上所遵循的根本途径。党的基本路线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方针:引导事业前进的方向和目标。党的基本方针“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
策略:根据形势发展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工作方式。强调工作艺术和工作方法。如对内经济搞活,首先从农村开始。改革首先从经济体制入手。民主政治首先从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开始,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法律:由立法机关制定,国家政权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则,法律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是阶级专政的工具。特点:规范性、强制性、稳定性。
路线和方针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政策是实现路线和方针的保证,也可以说是具体措施。
政策和法律的关系:社会主义法律同党的政策是既有一致性又有特殊性的两种社会现象,彼此间相互作用,相辅相成,政策是法律的依据,法律是政策的定型化,条文化,是实现党的政策的重要手段。在处理二者关系时,应把握以下几点:
(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为适应形势的发展和变化,党的政策就要及时、准确地做出反映,当党的政策发生变化时,依据政策制定的法律也要随之变化。
(二)实施法律是以党的政策为指导,政策和法律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在没有法律规定时,应该按党的政策办事,有了法律规定时,应在党的政策指导下,依法办事。当政策和法律相抵触时要严格依法办事。
(三)党的政策是在正确理论指导下,根据客观需要在总结群众实践经验基础上制定的,它能及时、集中地体现国家意志和人民利益,反映社会发展规律的要求,是党对国家实行领导的主要工具,也是国家机关一切活动的依据,他对整个国家的活动,起着指导作用。当政策法律化之后,就使反映社会发展要求,体现国家意志和人民利益的党的政策,具有国家意志的形式,成为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具有普遍性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它以肯定的、明确的形式,规定人们该做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标准。同时他又使法律规定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受到由国家暴力为后盾的强制制裁。因此,社会主义法律就成为实现党和国家政策的重要手段和有力武器。社会主义法律是党和国家政策的具体化、定型化和条文化,但这决不意味着党的所有政策都要制定成法律。政策是否需要制定成为法律,什么时候制定成法律,不取决于人们的主观意志,而决定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在实际生活中,既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或对立起来,也不能简单地把它们等同起来。特别要防止那种政策就是法律,用政策代替法律,只要政策,不要法律的倾向,又要防止那种把法律看作是“万能的”、“至上的”,从而否定党的政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错误倾向。
搞清了这些关系和联系,我们就能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好党的政策,用足用好用活政策。
党的政策是多方面的,很广泛。如:人口政策,经济政策、财政政策、农村经济政策。政策都是依据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而言的。在中央和国家大政策的指导下,各地还要为贯彻落实总任务和总政策,明确和提出一些地方的政策和任务目标。我们要在实际工作中即要掌握中央的大政策也要了解熟悉地方的具体政策和措施要求,才能上升到用足用好,用活政策。
经济政策是政府指导和影响经济活动所规定并付诸实施的准则和措施。是政府进行宏业调控和管理的主要依据。针对不同的经济情况,有时多种经济政策同时使用。
这次人大报告中新政策很多,需要我们认真学习研究才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步伐,因为社会发展越快,政策变动越快,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报告》中的内容我不再讲了,但在学习、掌握、运用政策上要注意几个问题:
二、学习、掌握、运用政策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学习政策方面(两个方面)
1、学习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特别是新出台的政策,首先要在全面领会精神的基础上,找准重点,抓住中心有效地组织实施。
2、联系本单位的实际,吃透上面的精神,摸清下面的实情,定准自己的措施(对策),这不是和国家政策对抗、对立,而是对应,提出具体的落实措施和方法。邓小平48年在解放战争的关键时刻就指出“如果没有政策和策略,党的路线就是空的,正确的路线一定要用正确的政策和策略来保证,全党同志都要学好党的政策和策略,这样我们才会无比的强大,谁也不能战胜我们”。
(二)在掌握政策方面(四个方面)
1、不同的政策措施出台的初期可能会受到局部或个别地区部门和人员的不理解甚至反对。这次人大会上出台的亲民、爱民的政策,易被群众接受,但深化改革、触及个人利益的政策不易被接受。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指出“对改革开放,一开始就有不同意见,这是正常的。不只是经济特区问题,更大的问题是农村改革,搞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开始的时候只有三分之一的省干起来,第二年正超过三分之二,第三年才差不多全部跟上,这是就全国范围讲的,开始搞并不踊跃,好多人在看,我们的政策就是允许看,允许看比强制(干)好得多。我们推行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搞强迫,不搞运动,愿意干就干,干多少是多少,这样慢慢就跟上来了。”
我们在掌握政策中,要总结这些年的经验教训,思想上要跟上形势的发展,看准了就要干,慢是要吃亏的,快有风险,但也有更大的好处。
2、任何政策都有一段“时间差”。任何一项政策措施,从方案的提出,到讨论通过,最后得以实施都有一个过程,在短期内很难见效,在一定时期以后,才可能发生变化。如搞特区,邓小平感觉上海浦东开发晚了。这个例子提醒我们,在把握政策中,对看不准的,可以先在小范围试点,看准了就下决心干,但要注意在推行新政策中发现、分析、解决问题。
3、政策的实施要受到国内、国外政治因素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必然会削弱政策本身所应有的作用,因此在掌握和运用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困难,合理搭配使用各种政策措施,以收到预定效果。
4、党的总政策一经确定,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会变。但在贯彻落实总政策的过程中,随着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各方面的政策还会调整或补充完善。因此要随着各项政策的调整和改变,落实措施也应有所改变或及时逐级向上反映情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找政策、要政策。如我们现在说的“跑部进京,跑省进厅”就是向上反映情况,要项目、要资金、要政策。如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东三省的领导动作快、态度非常积极。薄熙来在香港凤凰台访谈节目中讲,东三省做了一个调查,有几个第一。计划经济时为国家做的贡献第一,市场经济时,下岗职工全国第一,人均工资全国倒数第一,人均消费全国倒数第一,还有其他很多具体的数字和事例,正是这些具体而有说服力的情况反映,争取到了上级的支持和帮助。为什么有些县,托关系走后门要争取国家级贫困县,也是有很多文章的,这次人大会对贫困地区的倾斜扶持力度也是很大的,我们是否可以借势,应该好好研究。
三、运用政策上(三个方面)
1、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实践是深刻理解和牢固把握政策的基础。上级制定政策靠实践,下面执行政策更要靠实践。要注意政策的适用范围、对象和时间、空间,不能照抄照搬。而应从实际出发,在调研基础上,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在实践中注意创造性地执行政策,突出本地区、本部门、本行业的特点和优势,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以优取胜。
2、坚持总结经验的观点。一要学习借鉴别人的经验。二要总结分析自己的经验或教训。经历就是财富。要不断纠正离开或违背正确政策的错误倾向。对上级政策、要认真执行,不能空喊口号,要精心研究适用于自己的工作环境、条件、人财物现状,一旦制定了执行方案,就必须兑现,不能失信于民。执行中发现问题和错误要及时纠正。改革的实践证明:善于总结经验,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知错就改的地区经济发展就是快。
3、坚持大胆创新的观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条前无古人之路,改革开放20多年来,涌现出一大批成功的地区和企业,他们的管理模式,发展思路,经营理念、具体措施都不尽相同,但他们都成功了,就是因为他们在执行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前提下,结合各自的实际,摸索出一条适合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创新之路。
人们称政策学是一门看不见,摸不着,却蕴藏着巨大的潜力的知识体系,一旦被人们正确地掌握,并用于实践中,所取得的效益远比上几个项目见到的效益多几倍。正因为如此,政策研究已逐步被我国人民所重视。日本政府提供经费,让民间研究政策,提供制定政策的依据和建议。
通过今天举这个例子,希望能引起大家对政策的重视和关注。掌握我国当前改革、发展、稳定的基本政策,促进全区各项事业的发展。
上一篇:油矿机关建设学习型机关实施方案
tag: 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建设,创建学习型组织,创建学习型党组织,行政后勤 - 学习型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