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干部队伍作风建设,http://www.jiaoshi66.com
在全区干部大会上的讲话,
五大农业产业化基地。就是围绕建设库区高效生态农业走廊,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深入实施10大农业产业化项目,重点建设柑橘、草食牲畜、中药材、榨菜、南参贡桃五大农业产业化基地,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特色农业。
五大现代服务业中心。就是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库区立体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中心;依托立体交通优势,建成库区最大的物资集散中心;挖掘旅游市场潜力,建成库区旅游和旅游服务中心;发挥科技、教育、文化资源优势,建成库区最优的科技、教育、文化、信息中心;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建成库区金融中心。
按照以上总体思路和基本要求,加快万州产业发展,要着力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大抓特抓工业,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步伐
工业是万州经济的一条“短腿”,也是产业发展的“牛鼻子”,牵涉面广,带动力强。近年来,全区工业经济发展较快,但总量还不大,实力还不强。今后一个时期,要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年均增长25%以上,到20**年达到100亿元以上,必须在三个方面狠下功夫。
一是盘大盘强重点企业,着力提升传统产业。总体来看,区委、区政府确定的12户重点企业发展势头不错,支撑作用明显。今年1-9月,12户重点企业实现总产值13.2亿元,增长13.3%,增幅在一季度的基础上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产值占全区工业总量的50.7%,占了“半壁河山”。但平均产值只有1个多亿,最多的年产值只有3亿多。在重庆工业50强里面,万州只有太白酒厂和索特集团2户,分列第38和39位。重点企业不强,万州工业难强,我们必须切实加大对重点企业的扶持力度,促其尽快发展。要一以贯之地坚持重点企业无小事、重点企业直通车及现场办公会等制度,及时解决重点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要将移民迁建中关破企业的优良资产向重点企业集中,盘活闲置存量资产,实现重点企业的低成本扩张;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政策上,继续向重点企业倾斜;进一步推进重点企业的技术进步和改革改制,增强发展后劲和活力;严格执行重奖政策,让优秀企业家得到应有的回报,带领企业快速发展,促进传统产业加快提升。
二是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推进盐气化工产业。丰富的天然气和岩盐资源是万州的独特优势,努力将这个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振兴万州工业经济的关键所在。前段时间,区委、区政府和有关部门以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思路、新方法推进盐气化工产业,已取得初步成果。目前,盐气化工园区规划已经完成并通过专家评审,重庆天原化工、北京泰跃集团等一批企业已达成入驻园区的意向性协议,一期工程项目正在加快推进。有关部门要按照区委、区政府的部署,加快推进各项工作。力争在20**年以前,100万吨真空制盐、12万吨离子膜烧碱及10万吨pvc、5万吨氯酸钠、40万吨纯碱及100万吨生物复合肥,以及配套热电中心建成投产,实现总投资28.7亿元,销售收入29.3亿元,利税6.4亿元,建成盐气化工基地。
三是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培育新的增长点。万州工业园区是全区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是全区工业新的希望所在。目前,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已取得一定成绩,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展开,重啤集团年产20万吨啤酒、龙腾钢铁公司年产30万吨连铸连轧钢材等一批项目开始入驻园区。但与周边区县相比,我们差距很大,再快也显慢。因此,必须坚持能快则快尽量快的原则,加大力度往前推进。要尽快完善工业园区总体规划,搞好控制性详规。要着力解决建设资金问题,在土地出让金、国有资本退出部分、银行贷款、部门专项资金以及移民后期扶持资金等方面大力支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今后,各地各部门引进的工业项目,原则上都要进入工业园区。根据万州特殊的行政体制,工业园区由区里统一管理,开发区分头实施。
(二)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调整农村经济结构
我区二元经济结构特征明显,既有大城市,又有大农村。没有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就没有城市的发展;没有百万农民的小康,就没有万州的全面小康。目前,我区农业发展比较落后,贫困问题非常突出,全区尚有20个特困乡、220个特困村,绝对贫困人口近7万人。我们必须以发展工业的思路抓农业,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一是围绕龙头企业调结构。在不断壮大现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同时,加快培育发展一批国家级、市级、区级龙头企业,增强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围绕汇源100万吨柑橘深加工和三牧集团、鱼泉榨菜等龙头企业,大力推进10大农业产业化项目,建成30万亩优质柑橘、50万头草食牲畜、10万亩中药材、10万亩优质榨菜基地。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机制,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民切实得到实惠。
二是围绕城市消费需求调结构。引导农民根据城市消费需求的新变化,大力发展名优特新农产品、淡季蔬菜瓜果、无公害和绿色食品、花卉苗木及农业观光、生态旅游等产业,建设5万亩南参贡桃基地。
三是加快推进城镇化。坚持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以城镇化促进工业化,在加快大城市建设的同时,以6个中心镇为重点,大力实施“经济强镇工程”,走产业兴镇、产业立镇、产业强镇的路子。积极发展乡镇企业,促进农村经济的结构调整。
四是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必须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全区农村劳动力85万,留在家里种地的最多只需35万,也就是说需要转移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约有50万,到去年底转移了29.4万,我们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压力还很大。各级各地要把劳务经济作为一个重要产业抓紧抓好,在巩固已转移劳动力成果的基础上,力争每年新增转移劳动力3万人以上。要切实加强对劳务输出的领导,提高组织化程度。注重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特别是要用好对口支援优势,拓宽劳务输出途径。积极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加收入。
(三)以商贸和旅游业为重点,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扩大就业的主要渠道。根据万州实际,第三产业发展必须突出商贸和旅游两大重点,尽快形成支柱产业。
商贸流通方面,要充分利用铁水联运、江海联运、航空运输、公路运输等立体综合运输的优势,不断增强万州的物资聚散能力。引导和规范小天鹅综合批发市场、万州商贸城、江南大市场和王牌灯饰广场等综合市场和专业市场,强化对新世纪百货、重庆百货、湖北雅斯等商贸企业的服务,促进现有市场发展壮大。全力加快万州现代物流园区建设,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推进流通现代化。加快主城核心商务区建设,着力打造高笋塘商务圈,建成万州的“解放碑”。加快次中心商贸区和乡镇商贸区建设,形成多层次商贸体系。
旅游业方面,紧紧抓住新三峡、新景观带来的新机遇,围绕重庆市把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世界级黄金旅游带”的总体部署,做好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推进三峡移民博物苑、天仙湖生态旅游等新景点的开发,提升宾馆和餐饮业的档次,搞好旅游服务,开发特色旅游商品,壮大旅游产业,逐步使万州成为新三峡旅游的新亮点。
同时,要充分利用交通条件优势,整合运力资源,提高运输能力,发展运输业。抓好科技、教育、文化、信息、金融、服务等产业,挖掘潜力,提高质量,推进发展。
(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促进全区经济增长,调整经济结构,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就业的重要途径。区委、区政府将在本周星期五召开一次规格高、规模大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大会,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及全市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大会精神,同时对全区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工作思路、目标任务、政策措施等进行全面部署。一是落实平等待遇。在市场准入、项目审批、资金信贷、成果鉴定、收费标准、鼓励表彰和部门服务等方面,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一视同仁,享受同等待遇。二是加大扶持力度。在税费、项目用地、融资和人才等方面给予优惠和扶持。三是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以独资、参股、控股、合作、联营和特许等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四是鼓励非公有制企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造,加强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五是引导非公有制企业依法诚信经营,实现快速健康发展。力争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年均递增25%以上,到20**年占全区经济的比重由20**年的37.9%提高到70%以上,成为万州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五)改善优化发展环境,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
近年来,万州发展的硬环境不断改善,软环境不断优化,对外开放成效明显,但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差距很大,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各级各地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力度,努力把万州建设成为西部发展环境最优的地区之一。
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全面改善优化发展环境。以大城市建设为目标,加速推进鞍子坝客运港区、长江铁路大桥、万(州)开(县)高速公路等建设,做好万(州)宜(昌)高速公路、万(州)石(柱)高等级公路、万(州)宜(昌)铁路等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集中开发15平方公里的江南新区、高笋塘核心商圈、天仙湖、 55公里城市外环高速公路、南北滨江路、长江二桥和三桥、和平广场和东方广场、三峡之星体育馆和闽天会展中心、江南40万标箱集装箱码头和江南旅游港区等一批项目,恢复和完善城市功能。大力实施城市综合整治工程,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城市。在不断改善硬环境的同时,着力在优化软环境上下功夫。围绕建设“开放万州、诚信万州、法治万州、魅力万州”的目标,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改善和优化政务环境、政策环境、法制环境、舆论环境、治安环境、人居环境等,努力使万州成为投资创业者的乐园。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