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六六教师之家学习网高中学习高一学习高一语文学习高一语文资源: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高一语文资源: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六六教师之家 | 高一语文学习 | 人气:856

标签:高一语文学习大全,http://www.jiaoshi66.com 高一语文资源: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第I卷为语文必修模块2(人教版)学业成绩水平测试,满分为100分。第II卷为高一语文综合能力测试,满分为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卷 必修:语文2模块考试(100分)

  一、(共12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霎时(shā) 纤细(qiān) 瞥见(piē) 揠苗助长(yà)

  B.哽咽(yè) 窈窕(tiǎo) 镣铐(1iào) 夙兴夜寐(sù)

  C.造诣(yì) 怅然(chàng) 茎叶(jīng) 卓有成效(zhuō)

  D.肄业(sì) 祈祷(qí) 商榷(què) 混混沌沌(hù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蜕变 磐石 潜意识 沧海一粟

  B.签署 彷徨 谛造者 情随事迁

  C.嘉宾 会晤 常春藤 游目骋怀

  D.点缀 贻误 镇静剂 祟山峻岭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引起深沉,幽远,萧索的 来的。

  ②外人每 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

  ③今天我们要求将支票兑现——这张支票将给予我们宝贵的自由和正义的 。

  A.感触 指摘 保障 B.感受 指正 保障

  C.感受 指摘 保证 D.感触 指正 保证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这群风华正茂的小学生,干劲可真大,只一会儿便把老年公寓打扫得干干净净。

  B.即使在最平凡的风景之中,人们也应当找得到与自己的心灵息息相关的地方来。

  C.民主生活会上,他信誓旦旦,表示不再夸夸其谈了,可不久,这老毛病就又犯了。

  D.这时的他已不再是人民公仆,穿着囚服,正襟危坐在审讯室里,成了一名囚徒。

  5.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普遍带着非常浓厚的颓废色彩,所以在中国的诗文里,颂赞秋的文字特别多。

  B.巴黎圣母院又称巴黎圣母大教堂,它以结构匀称、外型美观著称于世,是欧洲早期哥特式建筑和雕刻艺术的代表。

  C.作为上任第一年就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的首位美国总统奥巴马,使经历了30年风雨的中美关系正走向成熟。

  D.巴金忘情地投入他所构设的青年文学世界,那由真诚热烈的心里唱出的青春之歌,是特别能唤起年轻人共鸣的。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品之一,与北朝民歌《木兰辞》并称为“乐府双璧”。

  B.屈原,战国时楚国人,“骚体”的奠基人;《离骚》是“骚体”诗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C.《短歌行》《归园田居》《兰亭集序》《赤壁赋》这四个作品的作者依次是曹操、陶渊明、王羲之、苏轼。

  D.郁达夫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毛泽东称其“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二、按原文填空(任选4小题)(共8分,每空1分)

  7.(1)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 !

  (2)月明星稀, 。 ,何枝可依?

  (3) ,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 。

  (4)或取诸怀抱, ;或因寄所托, 。

  (5) ,而不知其所止; ,羽化面登仙。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并翻译句子(任选5小题)(共10分,每句2分)

  8.(1)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躬 悼

  译文:

  (2)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背 度

  译文:

  (3)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意 致

  译文:

  (4)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适 性

  译文:

  (5)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察 盛

  译文:

  (6)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如 凌

  译文:

  四、文言文阅读(共10分,每小题2分)

  阅读《游褒禅山记》(节选),完成9—13题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

  “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

  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

  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

  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

  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出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

  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

  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

  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

  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

  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盖音谬也 谬:错误

  B.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穷:尽头

  C.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观:景象

  D.此余之所得也 得:心得

  10.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B.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C.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B.①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①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 ②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D.①于人为可讥 ②余于仆碑

  12.下列语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语句的意思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距洞百余步,有碑仆(于)道

  B.(故)不出,火且尽

  C.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

  D.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

  13.下列对选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证明褒禅山本名“华山”,也就是“花山”,其用意是为后文发表议论做伏笔。

  B.作者进洞后看见许多奇特的景象,但由于自己的畏惧,以致未能在洞中走得更远。

  C.在作者看来,要达到预期目的,一定要具备三个重要条件,这就是“志”“力”“物”。

  D.作者由山名读音的辗转讹误联想到古籍的以讹传讹,而提出“深思”“慎取”的观

  点。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共10分)

  阅读《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节选),完成14—16题

  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1] [2] [3]  下一页

收藏此页】【 】【打印】【回到顶部
 《高一语文资源: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卷》相关文章
相关分类
高一语文学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