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六六教师之家学习网高中学习高一学习高一语文学习高一语文资源: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中教学质量监测高一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资源: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中教学质量监测高一语文试题及答案

六六教师之家 | 高一语文学习 | 人气:100

标签:高一语文学习大全,http://www.jiaoshi66.com 高一语文资源: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中教学质量监测高一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0-20xx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中教学质量监测高一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欢迎你参加这次考试,祝你取得好成绩!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吟诵的前世今生

  吟诵,是汉文化圈中的人们对汉语诗文的传统诵读方式,也是中国人学习文化的高效方法,有着三千年以上的历史,代代相传,丰富多彩,精美绝伦,在历史上起到过极其重要的社会作用,有着重大的文化价值。汉语的诗词文赋,大部分是使用吟诵的方式创作的,通过吟诵的方式,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其精神内涵和审美韵味。吟诵是汉诗文的活态。

  吟诵通过私塾和官学教育体系口传心授,流传至今。吟诵的内容是经典和诗文,吟诵的形式则是依照了汉语的特点和诗词格律而进行,从内到外都是中华文明精神的结晶,体现着大雅君子风范。它是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汉以前有歌有诵,是否有吟尚不明。尽管有个别文献提到了吟,但是语焉不详。东汉以后有歌有吟有诵。凡诗文皆可吟诵,历代的歌诗(诗、骚、乐府、词、曲等)在不能歌之后,亦用吟诵之法传承。凡文人皆会吟诵,唱和酬答,教育学习,多用吟诵。历史上有很多吟诵名家,如谢安、王阳明等。明清两朝,吟诵尤为发达,更为学习诗词文赋和八股文的方法。吟诵主要通过古代的教育系统传承。老师把对诗文的理解,灌注在吟诵之中,整个儿传给学生。所谓读书声,即吟诵声,诗词多吟而文赋多诵。在古代,吟诵是文人的基本技能,只要上过几年私塾,就会吟诵。因此,几乎没有人专门研究吟诵,几乎没有关于吟诵的专门论述。我们对古代教育普及程度的认识也有偏差。在古代,农村多数有族馆村学,一般为三年义务教育制,所以一些农民也会吟诵。乡镇以上的地方,妇女也多可读家馆。文盲率窜升,乃近代以后之事,实是新学堂勃兴之后,师资不继、私塾消亡所造成的恶果。吟诵是完全口传心授,纯粹的口头非物质文化。因此吟诵也无定调,也无曲谱。流派纷呈,其吟诵调也有雅俗乐之别。

  吟诵是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彰显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不仅华人吟诵,在日本、韩国、越南等很多国家中,吟诵汉诗的传统也一直流传不衰。但是,作为吟诵之根,远为丰厚璀璨的中华吟诵却几乎没有了传承!

  1905年清朝废除科举,私塾面临困境,吟诵首次受到打击。民国建立,新学堂勃兴,私塾进一步消亡。抗日战争私塾再遭灭顶。20世纪初,西方的朗诵方式随话剧进入中国,其后汉语朗诵遂定型,并取代吟诵。20年代赵元任先生首次研究吟诵,并录唱片。1934年、1948年唐文治先生两次录制唱片,发行海内外。1946年北大中文系应命召集几十位著名学者开会研讨,一致开出“吟诵”药方。建国以后,吟诵不再进入课堂。但很多著名学者都曾撰文提倡吟诵,如朱自清、叶圣陶、俞平伯等等,80年代许多领导和学者都曾大声疾呼恢复吟诵,惜未有实效。1997年,陈少松先生著《古诗词史吟诵研究》,并附吟诵录音光盘。此后陆续有零星论文、调研报告等。2008年,常州吟诵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百年以来,许多前辈学者都曾为光复这一中华优秀传统而身体力行。然逝者如斯,吟诵终于还是濒临失传的边缘。今世最后一批会吟诵的先生,年龄基本上都在80岁以上,由于社会环境的问题,最后一代学会了吟诵的先生,普遍没有把吟诵传给他们的学生和儿女。能否在这段时间内把传统吟诵系统地保留下来,对今后吟诵的发展至关重要。

  (《中华读书报》2009年12月11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吟诵”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吟诵是汉文化圈中的人们学习汉语诗文传统高效的方式,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B、吟诵是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是汉语古诗文的主要创作方式,是汉语诗词文赋的活态。

  C、吟诵的形式依据了汉语的特点和诗词的格律,吟诵的传承主要依靠私塾和官学中老师对学生的口传心授。

  D、在古代,凡诗文皆可吟诵,凡文人皆会吟诵,历代的歌诗在不能歌之后,只有用吟诵之法传承。

  2、下列不属于吟诵“濒临失传”的原因的一项是( )(3分)

  A、科举制的废除,新学堂的兴起,抗日战争的爆发,私塾由困境走向消亡。

  B、20世纪初,西方的朗诵方式进入中国,汉语朗诵定型并取代吟诵。

  C、近现代,虽有不少著名学者大力提倡、研究吟诵,但只有零星的论文和调研报告。

  D、建国后,吟诵不再进入课堂;最后一批会吟诵的先生,普遍没有把吟诵传给学生和儿女。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吟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上起过重要的社会作用,有着重大的文化价值。

  B、古代没有专门研究吟诵的专家和论著,却有很多吟诵的名家。

  C、吟诵在古代,是文人的基本技能,只要上过几年私塾,就会吟诵,而且一些农民和妇女也会吟诵。

  D、我们对古代教育普及程度的认识有偏差,其实,在古代,农村多数有族馆村学,文盲率并不像我们原来想象的那么高。

  二、古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4—8题:

  羊欣,字敬元,泰山南城人也。父不疑,桂阳太守。欣少靖默,无竞于人,美言笑,善容止。泛览经籍,尤长隶书。不疑初为乌程令,欣时年十二,时王献之为吴兴太守,甚知爱之。献之尝夏月入县,欣著新绢裙昼寝,献之书裙数幅而去。欣本工书,因此弥善。起家辅国参军,府解还家。隆安中,朝廷渐乱,欣优游私门,不复进仕。会稽王世子元显每使欣书,常辞不奉命,元显怒,乃以为其后军府舍人。此职本用寒人,欣意貌恬然,不以高卑见色,论者称焉。欣尝诣领军将军谢混,混拂席改服,然后见之。时混族子灵运在坐,退告族兄瞻曰:“望蔡见羊欣,遂易衣改席。”欣由此益知名。

  桓玄辅政,领平西将军,以欣为平西参军,仍转主簿,参预机要。欣欲自疏,时漏密事,玄觉其此意,愈重之,以为楚台殿中郎。谓曰:“尚书政事之本,殿中礼乐所出。卿昔处股肱,方此为轻也。”欣拜职少日,称病自免,屏居里巷,十余年不出。

  义熙中,弟徽被遇于高祖,高祖谓咨议参军郑鲜之曰:“羊徽一时美器,世论犹在兄后,恨不识之。”即板欣补右将军刘籓司马,转长史,中军将军道怜谘议参军。出为新安太守。在郡四年,简惠著称。除临川王义庆辅国长史,庐陵王义真车骑谘议参军,并不就。太祖重之,以为新安太守,前后凡十三年,游玩山水,甚得适性。转在义兴,非其好也。顷之,又称病笃自免归。除中散大夫。

  素好黄老,常手自书章,有病不服药,饮符水而已。兼善医术,撰《药方》十卷。欣以不堪拜伏,辞不朝觐,高祖、太祖并恨不识之。自非寻省近亲,不妄行诣,行必由城外,未尝入六关。元嘉十九年,卒,时年七十三。

  ——《宋书?羊欣传》(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欣少靖默,无竞于人 竞:争斗

  B、病自免,屏居里巷 屏:隐退

  C、弟徽被遇于高祖 遇:对待

  D、自非寻省近亲,不妄行诣 诣:去、到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献之书裙数幅而去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B、不以高卑见色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C、殿中礼乐所出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D、转在义兴,非其好也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羊欣在十二岁时就得到王献之的赏识,王献之在羊欣睡觉的时候,在羊欣的新绢裙上写了几幅字,羊欣的书法也因此得到进一步提高。

www.jiaoshi66.comwww.jiaoshi66.com

  B、会稽王世子元显经常让羊欣给他写字,羊欣坚决推辞,因而被贬为军府舍人,但羊欣却能泰然对之。

  C、羊欣多次被征召为官,但他却无意于仕途,或辞不就命,或称病自免,即便在任,也常以山水为娱。

  D、羊欣平常喜欢黄老之学,经常抄写黄老典籍,即使生病也不吃药,但他却精通医术,还撰写了十卷《药方》。

  7、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欣以不堪拜伏,辞不朝觐,高祖、太祖并恨不识之。(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下一页

收藏此页】【 】【打印】【回到顶部
 《高一语文资源: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中教学质量监测高一语文试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相关分类
高一语文学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