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六六教师之家学习网高中学习高一学习高一语文学习高一语文资源: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高一语文资源: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六六教师之家 | 高一语文学习 | 人气:390

标签:高一语文学习大全,http://www.jiaoshi66.com 高一语文资源: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A、①③⑥B、②③④C、③⑥D、②⑤

  35、下列对文意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晏子先前治理东阿,廉洁自律,一心为民受到景公赞扬,后改道易行,却受到景公责怪。晏子对景公截然不同的态度有看法,要求辞职。景公醒悟。

  B、晏子先前治理东阿,廉洁自律,一心为民,受到景公责怪,后改道易行,却受到景公赞扬。晏子对景公截然不同的态度有看法,要求辞职。景公醒悟。

  C、晏子先前治理东阿无方,受到景公责怪,后改道易行,受到景公赞扬。晏子愿为景公终身效力。

  D、晏子先前治理东阿,廉洁自律,一心为民却受到景公责怪,后改道易行,受到景公赞扬,晏子愿为景公终身效力。

  六、作文(30分)

  阅读下面一段材料,按要求作文。

  德国著名化学家本生,由于经常在实验室与酸、碱和高温打交道,他的双手长满了老茧,十分粗糙。他常在人们面前显示自己的双手,并引以为自豪。有一次,在解释他发明的本生酒精灯的结构和性能时,他把手指伸进火焰里,然后若无其事地说:“我放手指的这个地方,大概有300华氏度(约150℃)。”

  要求:从“本生的手”你又联想到谁的手(或哪些人的手)?怎样的手?这样的手意味着什么?从写本生的手开篇,展开联想,用一则事例或几则事例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要记叙与议论、抒情等相结合。

  [试卷答案]

  一、语文基础知识(20分,每小题2分)

  1、选B,A应是“不期(qī)而遇”,C应是“妄加揣(chuǎi)测”D应是“犀(xī)利”。

  2、选B,A“震摄”应为“震慑”,“忧心冲冲”应为“忧心忡忡”,C“深隧”应为“深邃”,“兼融并包”应为“兼容并包”,D“菲簿”应为“菲薄”,“笑容可鞠”应为“笑容可掬”,“内灸”应为“内疚”。

  3、选C,“而”用的不当,这句没有转折关系。

  4、选B,A项应为“目不暇接”,C应是“匠心独运”,D“万人空巷”是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巷子里变成空荡荡地。形容庆祝、欢迎的盛况。

  5、选A,引号应“沙”后。

  6、选C,(3)和(6)是多余的。

  7、选C,A句中没用夸张手法,B句中没用拟人手法,D句中没有对比手法。

  8、选B,这句后面“刘和珍的‘微笑’更说明对反动派不能‘温和’”是不对的。

  9、选B、C,A句中根本目的是赞扬赵武灵王向外族学习的精神。D句中应是"农村冬天的赞美、热爱之情"

  10、选A,应是"儒家思想最重要的经典著作"。

  二、文言文基础知识:(20分,选择题每题2分)

  11、选B,A中"发"应是"打发",C中中"举"应是"尽",D"亡"应是"逃跑"。

  12、选C,A中"无"通"毋",B中"颁"通"斑",D中"距"通"拒""内"通"纳"。

  13、选C,使动用法。C句中没用。

  14、选D,A中"猖獗"古为失败,今为猖狂;B中"山东"古为崤山以东,今为一省名;C句中"婚姻"古为儿女亲家,今为男女结为夫妻。

  15、选B,其他都是宾语前置。

  16、选B,应译为:有品德的人厌恶那种不说自己愿意去做而编个诳言来搪塞的态度。

  17、选C,"拱手"应为两手相合,形容毫不费力。

  18、选D,其他三项都是名词作状语。

  19、战国四君子:平原君、孟尝君、信陵君、春申君。(2分)

  20、翻译(略)(2分)

  三、简答题:(6分)

  21、22、简答(略)

  23、不是比喻,虽有"像"字,但没有本体、喻体。

  四、阅读题:

  24、青年并非个个追求进步,也有保守、落后,反动、倒退的。(根据上下文,联系作者思想变化情况。)

  25、相信进步,相信青年,甘为孺子牛(依据文中内容也可概括出主要的。)

  26、C,(扣住"你看......还有......也会变猴子、变虫豸")

  27、观察研究的意思(根据语境,"读"这里是借用,由开头的比喻而延用了"读")。(10个字)

  28、(1)不要埋怨自私的人;(3)别憎恨虚伪的人;(4)别反感分享你丰收果实的人;(5)别鄙视内心空虚,无知愚昧的人。(由每组的"你读他时,千万......"可提炼出要点。)

  29、"读别人优点,是为了学习真善美;读别人的缺点,是为了引以为戒,自警自醒。对此宽容大度,才能有益于己。"(45个字)

  30、A、E,(这两项只是读人的现象,未涉及内涵)

  31、A,(考察实词用法,数:动词,责备。)

  32、B,(考察文言文词义的古今意义,"自察"有自省之义。)

  33、D,(考察翻译能力,"诛"是"责罚"意,"利"为使动)

  34、C,(考察对全文的理解能力。要注意题干中"正确做法"四个字,(1)不是晏子做法,而是请求。(20是齐景公称赞晏子的话,(4)是错误的做法。(5)是晏子的业绩。)

  35、B(考察对全文的整体认识。A项判断与事实不符;C项事实是晏子先前治理东阿有方;D项事实是晏子最后表示告老还乡,而非愿为景公终生效力。)

 

上一页  [1] [2] [3] 

收藏此页】【 】【打印】【回到顶部
 《高一语文资源: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语文试卷》相关文章
相关分类
高一语文学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