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六六教师之家学习网高中学习高一学习高一语文学习2017安徽蚌埠一中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卷

2017安徽蚌埠一中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卷

六六教师之家 | 高一语文学习 | 人气:516

标签:高一语文学习大全,http://www.jiaoshi66.com 2017安徽蚌埠一中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卷,

  安徽省蚌埠一中11-1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高一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在答题卷上作答。

  第I卷 阅读题

  一、一般论述类文本(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整个说来,《红楼梦》是长于写实的。“石头”在全书第一章中答复空空道人说:“其间离合悲欢,兴衰际遇,俱是按迹寻踪,不敢稍加穿凿,致失其真。”这段写实主义的声明由“石头”所做,有点令人哭笑不得,也有点中国式的聪明灵活的辩证法。

  ②写实的作品中,穿插环绕装点一些神话的、魔幻的、匪夷所思的故事,使写实的作品增添了一些幻化的生动、神秘、奇异,使写实的作品也生出想象的翅膀,生出浪漫的彩色,这就比一味写实、除了实还是实的作品更文学了。

  ③一般地说,写实的作品易于厚重,梦幻的作品易于轻灵,或反过来说,写实的小说易失之于拙,梦幻的小说易失之于巧。能不能把二者结合一下呢?厚重中显出轻灵,执著中显出超脱,命运的铁的法则中显出恍恍惚惚的朦胧。这是真小说家的境界,这是人生真味的体验。

  ④荒诞、幻化也是人的精神主体的一种要求,当科学性、必然性、可知性不能完全满足人的主体要求(包括观赏、享受的要求)的时候,荒诞性与梦幻性就应运而生了。荒诞、幻化也是一种美,是—种突破了现实的硬壳、摆脱了大地芜杂的美,就像梦的美,痴的美,荒诞化、幻化是把小说与人生间离的重要手段。《红楼梦》一开篇,作者就强调“将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经历过一番梦幻”,“说来虽近荒唐,细说颇有趣味”,一方面强调不失其真,未敢失其真,一方面又强调不可当真。这就给创作主体留下了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极大灵活性,留下了极大的艺术创造力纵横驰骋的余地,留下了自己的创作自由,也为读者留下了阅读与欣赏即进行二度创作的自由。

  ⑤完全地写实,写作本身也变成了一种介入,乃至变成了一种舆论,一种“大众传播”,一种“站队”,就必然会碰到一系列世俗人生中的问题。涉嫌不敬,涉嫌溢美,涉嫌揭人隐私,涉嫌造舆论,涉嫌提倡异端与犯上作乱……曹雪芹有几个脑袋敢去以身试文字狱!小说毕竟只是说,至少首先是小说,虽然不如起诉书或辩护词那样有明确的针对性,却因失去了这种针对性而获得了更普遍更长远的意义。写小说就要把小说当小说写。《红楼梦》摆在案头,您就“把玩”“把玩”吧。反正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节选自王蒙的《<红楼梦>启示录》)

  1. 对本文第一自然段中“中国式的聪明灵活的辩证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作品“按迹寻踪,不敢稍加穿凿,致失其真”,一味地写实,除了写实还是写实。

  B. 作品既在厚重中显出轻灵,在写实中不失之于拙,又要在执著中显出超脱,梦幻中不失之于巧。

  C. 作品中既穿插环绕装点一些神话的、魔幻的、匪夷所恩的故事,又不失其真,重在写实。

  D. 这种方法既给创作者留下了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极大灵活性,又为读者留下了阅读与欣赏即进行二度创作的自由。

  2.创作中把写实与梦幻结合起来的作用,说明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能给作者留下创作的自由。

  B.能给读者留下阅读欣赏即进行二度创作的自由。

  C. 既能使作者避免介入之嫌,又能使作品具有更普遍更长远的意义.

  D.只有把写真与梦幻结合起来创作的作品,才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可读性。

  3. 下列说法符合本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不同意用小说的创作去反映、干预生活。

  B.作者认为一味地写实,或者完全地梦幻化,都不是真小说家的境界。

  C.作者提醒人们,写实的作品会变成一种介入,一种舆论,容易提倡异端,容易犯上作乱。

  D.作者提出,只有穿插装点一些荒诞的幻化的内容,才能把小说与人生间离开来。

  二、古诗文阅读(3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

  方山子传

  苏轼

  方山子,光、黄①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②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③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④,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

  【注】① 光、黄:即光州和黄州。光州和黄州邻接,宋时同属淮南西路。② 朱家、郭解:二人都是西汉时的游侠,喜替人排忧解难。③方山冠:汉代祭祀宗庙时乐舞者所戴的一种帽子。唐宋时,隐者常喜戴之。④前十有九年:即嘉祐八年(1063),作者任凤翔府签判。

  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闾里之侠皆宗之 宗:敬重

  B.环堵萧然 萧然:冷落萧条的样子

  C.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使:假如

  D.方山子傥见之欤 傥:倘若

  5.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因谓之方山子/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C.俯而不答,仰而笑/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D.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⒍作者邂逅方山子后“耸然异之”,下列句子能够体现方山子“异人之处”的一组是( ) (3分)

  ①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 ②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③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④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

  ⑤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 ⑥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

  A.①②⑥ B.③④⑤ C.②⑤⑥ D.①④⑤

  ⒎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这篇传记作者有意不显其姓名,不录其字号,用绰号代之;开篇寥寥几笔写了这位隐士成长的三个阶段。

  B.作者谪居黄州,经过岐亭,意外发现这位隐士原来是自己非常熟悉的故人。故人一家虽过得清苦,但却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

  C.少年时的方山子是何等的意气奋发、神采飞扬。他跟随两名骑兵,游猎西山,怒马独出,一箭射中,并自称豪士。

  D.方山子是作者心目中的异人,文末也流露出了作者对方山子及其同类人生活的向往。

  ⒏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3分)

  ⑵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4分)

  ⑶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3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9~10题。(8分)

  再经胡城县①

www.jiaoshi66.comwww.jiaoshi66.com


  杜荀鹤

  去岁曾经此县城,县民无口不冤声。

  今来县宰加朱绂②,便是生灵血染成。

  【注】①胡城县:故城在今安徽阜阳县北。②朱绂(fú):系官印的红色丝带,唐诗中多用以指绯衣。唐制五品服浅绯,四品服深绯。

  9.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具体说明。(4分)

  10.你认为这首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

  (1)仰观宇宙之大, 。(王羲之《兰亭集序》)

  (2) ,少长咸集。 (王羲之《兰亭集序》)

  (3) ,齐彭殇为妄作。(王羲之《兰亭集序》)

  (4)寄蜉蝣于天地, 。 ,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1] [2] [3]  下一页

收藏此页】【 】【打印】【回到顶部
 《2017安徽蚌埠一中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卷》相关文章
相关分类
高一语文学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