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六六教师之家学习网高中学习高二学习高二语文学习高二语文测试题:江西省上高二中2017学年高二下册第七次语文月考

高二语文测试题:江西省上高二中2017学年高二下册第七次语文月考

六六教师之家 | 高二语文学习 | 人气:893

标签:高二语文学习大全,http://www.jiaoshi66.com 高二语文测试题:江西省上高二中2017学年高二下册第七次语文月考,

  结束这个局面的,是一位来自长江流域的男人。

  屈原,一出生就没有踩踏在《诗经》的土地上。

  中华民族早期在地理环境上的进退和较量,说起来太冗长,我就简化为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吧。两条大河,无疑是中华农耕文明的两条主动脉,但在很长的历史中,黄河文明的文章要多得多。

  无论是那个以黄帝、炎帝为主角并衍生出夏、商、周人始祖的华夏集团,还是那个出现了太皞、少皞、蚩尤、后羿、伯益、皋陶等人的东夷集团,基本上都活动在黄河流域。由此断言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一点不错。

  16、文章说“我们的祖先远比我们更亲近诗”,作者为什么这样说?(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章第五段中说“‘以诗为经’,既是我们的起点,又是我们的目标”,其中的“起点”和“目标”指什么?(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作者在文中说自己“一直非常喜欢《诗经》”,作者为什么喜欢《诗经》?请简要概括。(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文章第段画线句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试作分析。作者为什么说“《诗经》便是中华民族在夜色中回家的秘曲,一呼一应,就知道是自己人”?(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语言文字题(9分)

  20.全国“两会”期间,有代表认为:“‘被时代’传播的是信任危机,将会对政府公信力造成严重损害”。如今“被字句”红遍网络。请根据下列材料,说说你对加点词语的理解,每条答案不超过60字。(6分)

  (1)某高校的09届毕业生张某毕业后没有找到就业单位,但就在他为找工作到处奔波时,同学告诉他,学校已经公布了09届毕业生的就业名单,他已经到一家大型国企就业。他听后苦笑着说自己“被就业”了。

  (2)为四川地震灾区同胞捐款,本是善举,但却有企业嫌捐款数额不够多,没面子,竟强制扣除员工奖金凑数。广州某大型餐饮集团将旗下3000多名员工的奖金强行扣除,作捐款之用。员工们无奈地说,自己“被捐款”了。

  答:(1)被就业:

  (2)被捐款:

  21、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说明什么是“低碳经济”。(不超过40字)(3分)

  2003年,英国发表的白皮书首次使用“低碳经济”这一概念。随着应对气候变暖的国际行动不断走向深入,“低碳经济”的概念广受关注。英国虽然提出了这一概念,但并无明确界定。低碳经济是经济形态还是发展模式,或是二者兼而有之,尚无共识。但各种观点都强调其目标是应对能源、环境和气候变暖的挑战。低碳经济是在气候变暖背景下产生的,因此其核心特征是低碳排放。而学界对“低碳排放”理解不一。衡量一个经济体消耗单位碳资源所带来的相应产出,即如果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加小于经济产出的增量,则可称之为低碳排放,这一观点得到普遍认同。在3月3日拉开帷幕的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关于推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提案”被列为会议一号提案。

  低碳经济是一种       的经济形态(发展模式)。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蛹看着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飞舞,非常羡慕,就问:“我能不能像你一样在阳光下自由地飞翔?”蝴蝶告诉它:“第一,你必须渴望飞翔;第二,你必须有脱离你那非常安全、温暖的巢穴的勇气。”蛹就问蝶:“这是不是就意味着死亡?”蝶告诉它:“从蛹的生命意义上说,你已经死亡了;从蝴蝶的生命意义上说,你又获得了新生。”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二年级第七次月考(语文)答案

  1.C 【解析】(A项bì/pì,qiào,tāo/dāo;B项cù/shù,miù/móu,lěi; C项biàn/pián,qī/xī,jué/jiáo;D项mài,jī/qī,zǎn/cuán)

  2. A【解析】(A中“雀”应为“鹊”,“减”应为“简”,“志”应为“致”,“梁”应为“粱”;B中“嘻”应为“嬉”,“查”应为“察”,“鹜”应为“骛”;C中“手”应为“首”,“尤”应为“犹”,“截”应为“节”;D中“循”应为“徇”,“粟”应为“栗”。)

  3.C 【解析】A项中“尾大不掉”,比喻组织庞大或机构下强上弱,指挥不灵;用在此处不合语境。B项中 捐:抛弃,舍弃。细大不捐,细小的和大的都不舍弃。用在这里与语境明显不合。C项中“不瘟不火”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对角色的把握恰如其分。褒义词。“瘟”指戏曲表演沉闷乏味。用在此处符合句意。D项中“石破天惊”原指箜篌的声音激越,出人意料。后用来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这里应用“翻天覆地”。

  4. D【解析】A第一分句时间与地点语序不当。B项关联词语误用,“尽管”应改为“即使”,“开始”与“初衷”重复,去掉“开始”。C项不合逻辑,“成败与否”应改成“成功与否”或“成败”

  5.B (A项是除夕的前一天吃年饭的时候,C项是唐吉诃德第一次出门时没带仆人,第二天回家时找仆人,D刺杀的是董卓)

  6.D.【解析】此选项体现的是孔子全球化的意义,答非所问。(3分)

  7.B.“以西方文化为主流语境的全球化时代已经结束了”,文中未有体现。(3分)

  8.C.【解析】根据文意,“同质化、趋同化、殖民化”是作者对文化全球化的担忧,但没有表现出对某种文化的抑制,“全球化显然不是单一价值体系的西方文化,而是世界不同民族的文明互动融合呈现出来的一种态势”强调各民族文化的多元化。(3分)

  9.D(沉溺、沉迷)

  10.C(A介词,表原因,因为;动词,率领。B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都为介词,与,跟,和。D连词,表承接关系,就,接着;连词,表假设关系,如果。)

  11.B

  12.D(A项犯错是在担任安徽学政时;B项“与文正公争执”的是文襄公:C项“在他离开学政职位后还时时想拜见他”错误,实际上是他去世后人们很想念他)

  四、13.(1)先生却不去拜访,还不时因主持馆中事跟文襄的意见抵触,文襄感到十分遗憾。(关键词“顾、谒、以”各1分,句意1分,共4分。)

  (2)(先生)称赞别人的好处,唯恐没有说到极致,(别人)若有过错(他)就总是掩饰。(关键词“至、即”各1分,句意1分,共3分。)

  (3)(先生)担任学政时,遇到贤能的生员,跟他们像同辈人一样说话谈论。(两个倒装句式各1分,句意1分,共3分。)

  14、(1)诗中的“明珠”表面上是比喻所画的“墨葡萄”(1分),实际上喻指诗人自己肚子的才识,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深沉感喟(2分)。

  (2)“闲”字(1分)。诗人运用反复手法(1分),突出这个“闲”字,旨在表现诗人一生飘零、寂寞孤苦的境遇,表达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怅惘与不平。本该一展抱负,却遭“闲抛闲掷”,个中遗憾与愤懑,均借这一“闲”字言出。(2分)

  15.(略)

  16.①在黄河流域奔忙的诸子百家,早已受到诗歌的影响。②诸子百家不管是在什么情况下,心中常会回荡起《诗经》中的句子;③当时整个上层社会的普遍风尚就是生活中离不开诗歌。(答对两点即可得满分)

  17.起点:在生产力低下并还没有来得及推进的时候,我们的远祖就已经“以诗为经”了。

  目标:当我们在各个领域已经发展了几千年之后,越来越渴望有一天能够由物质追求而走向诗意生活,重新企盼“以诗为经”的境界。(意思对即可)。

  18.作者喜欢《诗经》,一是因为《诗经》中“人间情味”新鲜诱鼻;二是因为《诗经》中的景象美丽而悦目,很自然地呼唤出一种普遍而悠久的吟诵;三是《诗经》中的“汉语短句”干净利落,表达出了最典雅的喜怒哀乐。

  19.(1)主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诗经》比作中华民族在夜色中回家的“秘曲”,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诗经》的奥妙无穷、博大精深。(3分)

  (2)因为《诗经》中蕴藏着民风、民情、民怨,包含着礼仪、道德、历史,它熔铸了民族的集体人格。人们对《诗经》情有独钟,对《诗经》的领悟深刻而透彻。只要有谁吟唱《诗经》古老的“秘曲”,便有人接着哼起这熟悉的“旋律”。一呼一应之间,人们便心灵相通,顿生共鸣。(3分)

  20、(1)“被就业”是指应届毕业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学校为提高就业率,在学生就业信息表上随意填写就业单位,来说明该生已经就业。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收藏此页】【 】【打印】【回到顶部
 《高二语文测试题:江西省上高二中2017学年高二下册第七次语文月考》相关文章
相关分类
高二语文学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