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根据课文,补出下面各句中空缺处的语句。(14分,每空1分)
①青青子衿, 。 ,沉吟至今。
② ,使我不得开心颜。
③明月松间照, 。 ,莲动下渔舟。
④映阶碧草自春色, 。
⑤思厥先祖父, , ,以有尺寸之地。
⑥念去去,千里烟波, 。
⑦真的猛士, , ,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⑧人生如梦, 。
⑨楼船夜雪瓜洲渡, 。
⑩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 ;尽吾志也而不能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四、诗歌鉴赏(6分)
16.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室号
座位号
成 绩
五、现代文阅读(22分)
17.
(5分)
18.
(5分)
19.
(6分)
20.( )( )(6分)
六、作文(60分)
高2006级第三学期期考试题参考答案
一、(每小题3分,共21分)
题号1234567
答案ADBDBDB
二、(每小题3分,共18分)
题号8910111213
答案ABDDAB
13、B(不仅是这两个国家是秦进攻山东的交通要道,更是如果越过韩国、穿过魏国去进攻另一国的国都,韩国、魏国从后面攻打,就非常危险)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
译文:所有四方的有志之士经过这里没有不跪拜流泪的,这实在是百代难得的际遇啊。
(2)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
译文:对秦国来说,韩、魏的存在就好比人有心腹之患。
(3)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
译文:由四个没有战争的国家,来支持面对强敌的韩、魏
15.根据课文,补出下面各句中空缺处的语句。(14分,每空1分)
①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②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③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④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⑤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⑥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⑦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⑧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⑨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⑩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四、诗歌鉴赏(6分)
答:颔联采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说明,要知道事物的真伪优劣,只有经过时间的考验。(像友人元稹这样受诬陷的人,经过一段时间,终究会被重用)
五、现代文阅读(22分)
17.①勇士②革命的首领③有毅力,任劳任怨,④乐观热情(5分)
l8.作者写了自己的渺小,写自己“早已丢失了,吓跑了”。
以自己的渺小衬托出和珍的伟大,以自己的胆怯衬托出和珍的英勇无畏。(5分)
19.
鲁迅的话表达的主要是愤怒。沉默是无言的愤怒,而愤怒迟早将在沉默中爆发,不爆发就会在沉默中灭亡。
作者的话表达的主要是悲哀。刘和珍的牺牲给作者带来最深的悲哀,永久的悲哀。(6分)
20. B D(6分)
17.本题考查的是概括和整合信息的能力。答案为勇士;革命的首领。有毅力,任劳任怨,乐观热情。
18.本题考的是对作品的鉴赏,体会对比的用法及作用。答案为作者写了自己的渺小,写自己“早已丢失了吓跑了”。以自己的渺小衬托出和珍的伟大,以自己的胆怯衬托出和珍的英勇无畏。
19.由于学生有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的积累,文章背景是学生熟悉的,这对理解本文提供了有效的帮助。答案是:鲁迅的话表达的主要是愤怒。沉默是无言的愤怒,而愤怒迟早将在沉默中爆发,不爆发就会在沉默中灭亡。作者的话表达的主要是悲哀。刘和珍的牺牲给作者带来最深的悲哀,永久的悲哀。
20.答案BD。A项的错误是文章一开头就将气氛“烘托”到极至。C项是将批判的对象理解错了。E项的理解可能是将对《记念刘和珍君》的理解转移给本文了。
附课外文言文译文:
我曾经阅读《史记》的六国世家,私下里感到奇怪的是,天下的诸侯国凭借五倍于秦国的土地,十倍于秦国的民众,全力向西攻打殽山西面方圆千里的秦国,最后竟然不能免于灭亡。我常常对这个问题深思远虑,认为一定有可以使他们保全自己的策略。因此未尝不责怪当时六国那班谋臣,他们对于祸患的考虑太粗疏,谋求利益的眼光太短浅了,而且不能明察天下的形势啊!
秦王与诸侯争夺天下的地区,并不在齐、楚、燕、赵,而是在韩、魏的区域;诸侯与秦国争夺天下的地区,也不是在齐、楚、燕、赵,而是在韩、魏的区域。对秦国来说,韩、魏的存在就好比人有心腹之患。韩、魏两国阻塞着秦国的往来要冲,掩护着殽山以东的各诸侯国,所以天下最重要的地区,没有比得上韩、魏两国了。
从前范雎在秦国受到重用时,就建议收抚韩国;商鞅在秦国受到重用时,又建议收抚魏国。秦昭王没有得到韩、魏的归顺,就出兵攻打齐国的刚、寿地区,范雎把这看作是值得担忧的事情。那末秦国所顾忌的是什么,就可以看得清楚了。秦国对燕、赵两国用兵,对它说来是危险的事。因为越过韩国、穿过魏国去进攻另一国的国都,前面将遇到燕、赵的抵抗,而韩、魏又会乘机从背后打来,这是危险的用兵之道。然而秦国进攻燕国、赵国时,不曾担心韩、魏会从后面袭击,这是因为韩、魏都已归附了秦国的缘故。韩国、魏国是各诸侯国的屏障,却让秦国军队能够往来其间,这难道是明瞭天下的形势吗?放弃小小的韩、魏,让它们去抵挡如狼似虎的秦国,它们怎能不屈服并投入秦国的怀抱呢?韩、魏两国既已屈服而归附了秦国,然后秦国的军队就能够无所阻挡地向东方各诸侯国用兵,从而使各国遍受它的祸害了。
韩国和魏国不能独自抵挡秦国,然而天下的诸侯却又要凭借韩、魏来掩护自己不受西方的侵略,因此,不如加强和韩、魏的团结,从而抵制秦国。秦国军队不敢越过韩、魏来觊觎齐、楚、燕、赵四国,那末,齐、楚、燕、赵四国就能凭借这种形势使自己得以保全了。由四个没有战争的国家,来支持面对强敌的韩、魏,使韩、魏没有东顾之忧,而为天下的诸侯挺身而出,抵御秦兵。由韩、魏两国对付秦国,而另外四国在后方休养生息,并且暗中帮助解决韩、魏的急难。象这样就可以用来应付一切,那个秦国还能做什么呢?不知道出此策略,却贪图边界上的微小利益,背弃、破坏盟约,以至于自相残杀。秦国的大军尚未出动,而天下的诸侯已经把自己搞得困顿不堪了。致使秦人得以钻他们的空子,攻取他们的国家,能不令人悲痛吗?
tag: 湖南省 测试题 高二语文 长沙高二语文学习,高二语文学习大全,高中学习 - 高二学习 - 高二语文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