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到现场的巡警驱赶小鸭子穿过路面,钻过围栏,走进路边毗邻的森林。救援行动持续了3分钟时间。
警方说,疾驰而过的汽车在救援行动开始之前已经压死了一只小鸭子。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写一篇议论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湖北省黄冈中学2009年秋季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参考答案
1.A(A.玄妙xuán/管弦xián,筵席yán/赝品yàn,塑料sù/朔风凛冽shuò,B.苑囿yuàn/宛如wǎn, 绯闻fēi/菲薄fēi,偌大ruò/若无其事ruò,C.箴言zhēn/信笺jīān,糜烂mí/奢靡mí,被褥rù/相濡以沫rú,D.验证yàn/入殓liàn,秘鲁Bì/分泌mì,陨石yǔn/殒身不恤yǔn)
2.A(B.出奇制胜,黄粱美梦,C.坐落,集腋成裘,D.安详,各行其是)
3.D(A.作壁上观:原指双方交战,自己站在壁垒上旁观。后多比喻站在一旁看着,不动手帮助。B.不可理喻:喻,开导,晓喻。没法跟他讲道理,形容蛮横或固执。C.明哲保身:现指因怕连累自己而回避原则斗争的处世态度,带贬义。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4.C(A.不合逻辑。白开水加了糖或盐后,就不再是白开水。B.“掌握”只能与“情况”搭配,而不能与“风险”搭配。D.语序不当,“罕见地”应放在“用四个整版”前。)
5.B(连词“或者”前面不能用顿号,可以将顿号改为逗号或者删去。)
6.A(B.唐以后也有古体诗,它与近体诗的主要区别在于格律。C.杜甫,世称杜少陵。D.词,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
7.C(夫夷以近:以,与“而”用法相同,表并列)
8.D (①⑤名作动,②名词的使动用法,③④⑥⑨名作状,⑦使动,⑧意动)
9.D (故事 (古:旧事,前例;今:用作讲述的事情。);可怜(可爱);因为(古:因,连词,于是;为,动词,写。今:连词,表原因。);自由(古:自作主张;今:由自己做主);祖父(古:祖辈父辈;今:父亲的父亲。);智力(古:智谋和力量,两个词;今:指理解事物的能力。))
10.D (寓,隐藏。)
11.A(第(1)句原文已说“未足深畏”,第(3)句讲的是郑仲辨个人情况,且只是“几至于甚病”。)
12.A(说“他并不在意”,不合文意。)
13.(1)郑先生对它有些疑惧,把疹子给别人看,看的人哈哈大笑,认为不值得担忧。
(2)天下的事故,通常发生在极细微之处,但最后酿成巨大的灾难。
(3)郑先生对拇指上的疮疹不曾轻视它,仅仅因为没有及时看医生,而几乎酿成大病。
14.(1)不同,《临江仙》上片写现时“春恨”,下片追忆当年初见小蘋及“当时”的情景,采用的是倒叙;《鹧鸪天》采用的是顺叙,上片写当年佳会,过片写别后思念,结尾写别后重逢。
(2)《临江仙》表现的是词人苦恋之情、孤寂之感,同时抒发了人世无常,欢娱难再的淡淡哀愁。《鹧鸪天》上片表现当年欢聚时豪情欢畅,逸兴飞扬。下片表现的是重逢后的惊喜之情。
15.(1)长使英雄泪满襟(2)但寒烟衰草凝绿(3)唯见江心秋月白(4)波心荡,冷月无声(5)王勃
16.①新桐初乳(或者“春尽夏初,梧桐生叶”)②绿树成阴(或“夏季时分,绿树成阴”)③梧桐叶落(或“秋冬时节,梧桐叶落”)(每点1分,共3分)
17.极力写了梧桐树的叶子之多之大、绿意之浓之深(2分)。这样写既为下文写“眼看见梧桐的另一种的光景”蓄势(1分),又为作者抒发“人生无常”的感慨作铺垫(1分)。
18.发现“新乳”、“绿叶成阴”时亲切、欣喜(2分),看见“梧桐叶落”时无奈、伤感(2分),领悟自然、人生和艺术真谛时平静、淡然(2分)。
19.①对比,将“落花”与“落叶”对比,突出“落叶”象征的悲哀之情之深;②联想,由树之荣枯联想到“人生无常”,意蕴更深,耐人寻味;③比拟,“它们大惊小怪地闹将起来”、“成群地飞下一大批来”,表现出树叶对北风的到来感到突然,和离开枝头的不情愿;④比喻,“好像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 流露出作者对树叶脱尽的感伤、同情;⑤引用,引用古诗,拓宽了意境,满含作者失而不可复得的伤感。(2点即可,共5分,仅列出手法无赏析不能得分)
20.示例:①“鹏程万里”,表达了对前途远大者的祝福;“闻鸡起舞”,表达了对勤奋求学者的赞赏。②“丧家之犬”,表达了对失魂落魄者的鄙夷;“惊弓之鸟”,表达了对惊恐万分者的嘲笑。(举出例词1分,阐释含义1分。两组共4分。)
21.示例:支持北大的做法,校长推荐制是自主招生改革的有益尝试,让考试总分不高但有“奇才”、“怪才”的特长生在考试之外又多了一种走进高校的可能性。反对北大的做法,这种制度必然会滋生权钱交易,并且依据校长个人好恶推荐学生主观性太强。(有鲜明的观点,1分;理由正当,2分;语言简明、得体,1分;超过70字,扣1分。)
22.示例:柳条摇起长辫辫,小草露出芽尖尖。我们是祖国的幼苗,阳光雨露沐浴心田。(4分)
《指 喻》译文
浦阳县的郑仲辨先生,他身体强壮,面色红润,精力充沛,从来没有生过病。一天,他左手的大拇指长了一个疹子,鼓起来像粟米一般大。郑先生对它有些疑惧,把疹子给别人看,看的人哈哈大笑,认为不值得担忧。过了三天,疹子肿得像铜钱那般大。他更为担忧,又给别人看,看的人仍像先前一样笑他。又过了三天,拇指肿得满满一把才握得了,靠近拇指的食指都被它牵扯得疼痛起来,好像刀割针刺一般,四肢、心脏及脊梁骨没有不痛的。郑先生担惊受怕,就去请教医生,医生看了,吃惊地说:“这是奇特难治的病,虽然病在指头上,其实是影响全身的病痛,不赶快治疗,将会丧失生命。可是刚开始发病的时候,一天就可治好;发病三天以后,要十多天才能治好;现在这疹子快要成熟了,没有三个月是不能治好的。一天治得好的时候治疗,用点燃的艾草熏熏就可以了;要十多天才治得好的时候治疗,用药物仍可治好;到它长成熟了,严重时会蔓延到肝脏、横膈膜,轻点的话,也将使这只手臂残废。不设法从内部治疗,病势不会停止发展;不设法从外部治疗,疾病就不容易治好。”郑先生听从他的话,每天内服汤药,又外敷良药,果然到两个月后才好,三个月后精神脸色才复原。
我因此想到:天下的事故,通常发生在极细微之处,但最后酿成巨大的灾难;最初认为不值得处理,可最后会发展到无法处理的地步。当它容易处理时,人们往往吝惜些微的精力,轻视它而不去管它;等到祸患形成了,花费时间,耗尽精力,才仅仅把这祸患处理掉,天下的事,像这拇指似的,真是太多了。平常人看得清将会发生的事,平常人也能处理掉,在情势上看来即使很危急,但并不值得很惧怕。只有萌芽在让人不会担心之处,又隐藏在让人看不到的苗头之中,平常人却以开玩笑的态度去轻视它的那些事,才是君子们所深深惧怕的。
从前的天下,有像郑先生那样强壮无病痛的吗?爱天下的人,有像郑先生那样爱惜自己身体的吗?但足以成为天下祸患的,何止于像长在郑先生手上的疮疹呢?郑先生对拇指上的疮疹不曾轻视它,仅仅因为没有及时看医生,而几乎酿成大病。再说,本来人们就总是以非常疏忽的态度来对待祸患,再加上民生凋敝之后,官吏们仍在残害剥削百姓而加速了祸患的到来,这种情况是很严重的;侥幸于问题没有发生,就认为不必忧虑,不知畏惧,这真能算得上是聪明的做法吗?
我才能低下,不敢筹谋治国大计,而郑先生思虑周密,行事果决,不会是长久处于平民地位的人。《左传》不是这样说吗:“多次折断手臂就会成为治疗折臂的良医。”郑先生以后如果做官的话,就应该以大拇指长疹子的事作为“谋国”的借鉴。
洪武辛酉九月二十六日写。
tag: 期中考试 湖北省 测试题 高二语文 黄冈中学高二语文学习,高二语文学习大全,高中学习 - 高二学习 - 高二语文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