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六六教师之家学习网高中学习高二学习高二语文学习高二语文测试题:东山二中2017学年高二(下)第三次月考语文检测卷

高二语文测试题:东山二中2017学年高二(下)第三次月考语文检测卷

六六教师之家 | 高二语文学习 | 人气:721

标签:高二语文学习大全,http://www.jiaoshi66.com 高二语文测试题:东山二中2017学年高二(下)第三次月考语文检测卷,

  各大网站就此进行的专题调查结果,呈现出一个令人尴尬的景象:调查显示,33万人中有16万人支持老人砸车行为——闯红灯的司机拿他人性命当儿戏,应该受到教训,砸得好砸得解气;仅有6万多人认为老人行为过激——砸车违法,不应提倡。

  (1)为上面材料拟一个标题: (3分)

  (2)你对老汉砸车行为看法如何,请选取一个角度,阐述自己的看法(观点+理由)。(字数要求150字左右。)(7分)

  六、写作(70分)

  17.请以“你在我眼中是最美的”为题写一篇夹叙夹议的记叙文

  要求:①可以选择跟“你”(人、草木、动物等)有关的一、二件事来叙述,用心去体悟所写人、事、物中所蕴含的情感,观点突出,感情真挚。②适当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或描写方法来写人记事(物)。③不少于800字。

  东山二中09-10学年高二(下)第三次月考

  语文参考答案

  1.(1)琵琶声停欲语迟(2)今年欢笑复明年(3)三国周郎赤壁(4)气吞万里如虎(5)列坐其次(6)仰观宇宙之大(7)声断衡阳之浦(8)躬亲抚养(9)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2. C. “殆”是“大概”的意思。

  3.B(写周父亲死后的事情,与其品德无关;⑥写的是吴翁之事,与周之人品无关。)

  4.C(突出两位高士的人品有误”,写两位高士既是为了烘托周维城的形象,又突出文章主题。)

  5.(1)后来有人检查那人的行李,发现里面有周丰店铺里的货物,就把这事告诉了周丰。

  (2)一共好几天救起了若干人,(焦翁)留他们在铺子里住,给他们东西吃;等到洪水消退了,又出旅费送他们回去。(“肆”、“资”、省略句各1分,语意1分)

  6.(1)①春寒料峭.蚕细如蚁,可能会因“春寒”而冻死。②有“桑芽”,无桑叶,蚕虫可能会饿死。③蚕虫才“初眠”,一月之后才吐丝结茧。④里胥上门催逼新丝。(诗歌语言暗示性很强,需要学生“以意逆志”“缘景明情”展开合理的想象,可从采桑女的艰辛、“苛政猛于虎”的角度答,答对两点即可。)

  (2)①动作描写:“手挽长条泪如雨”,写出了采桑女辛勤劳动而又悲切愁苦的形态。②心理描写:“去岁切眠当此时,今岁春寒叶放迟”,点出了采桑女因官府催逼新丝的焦虑之情。

  【简评】:官府应在夏季征收的,却在二月提前征收新丝。这是多么蛮横无理!阴历二月,春风料峭,寒气袭人。采桑女凌晨即起采桑,可见多么勤劳。可她却无法使“桑芽”变成桑叶,更无法使蚂蚁般大小的蚕子马上长大吐丝结茧。而如狼似虎的里胥(乡里小吏),早就逼上门来,催她二月交新丝。想到此,她手攀着柔长的桑枝,眼泪如雨一般滚下。诗人不着一字议论,而以一位勤劳善良的采桑女子在苛捐杂税的压榨下所遭到的痛苦,深刻揭露了唐末“苛政猛于虎”的社会现实。

  7.A、C(A项她并没有认出他来。C项玛丝洛娃回答道“我原来识字”,后便用她那有劲的小手很麻利别扭地拿起笔,又笑了笑,回头看了看聂赫留朵夫。)

  8.(1)聂赫留朵夫回到自己的田庄,把田地贱价出租给农民,改变农民对地主的依赖关系。他认为土地不能成为什么人的财产,不能买卖,凡是土地给人类的利益,所有的人都有同等享受的权利。起初,农民半信半疑,不敢相信他的好心,经聂赫留朵夫再三解释,最后接受了。

  (2)一个风雨交加的秋夜,在树林里迷了路的卡秋莎赶到聂赫留朵夫途经的车站,她看到聂赫留朵夫坐在头等车厢里喝酒找乐,她举起冻僵的手敲打车窗,沿月台拼命追去,火车开动了,她仍旧往前跑,直至放声大哭。她真想自杀,可怀里的孩子让她平静下走回家去。

  9.(1)一日暴之 十日寒之 寒之者

  (2)孟子主张为学要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成,而不能一暴十寒

  10.C(“创造的第三种模式”无中生有。)

  11.B(与第四段“‘中国模式’没有普适性,正像已经高度发达的国家,其发展模式也没有普适性一样”意思矛盾。)

  12.B(表述错误,详见第五段。)

  13.C、E(是因为“他”认为自己和山子都不是打战的料,都是受害者;山子的哭代表他的无奈与痛苦,并非冷酷)(对一项3分,全对5分)

  14.要点:①对战争有着本能的畏惧与厌恶 ②善良 ③质朴(按点分析,条理清晰,言之成理;任意答对两点即可,但是每一点内必须有事件+分析,缺少事件或分析即扣1分)

  15.探究要点:①体现“他”善良淳朴,对生活的憧憬朴实而纯净 ②“咱们”说明“他”对战争的厌恶与不认可,体现对战争的讽刺反思,如此善良的人成了战争的牺牲品,可见战争的罪恶 ③前后呼应,结构严整(如有其他观点,言之成理亦可,每点2分)

  16.(1)示例1:违反交通法规与老汉砸车哪个更应“法治” 示例2:老汉砸车引发社会热议

  (2)示例一:为砸车老汉叫好。

  违章闯红灯已成社会的痛楚。退休老教师的行为不仅仅代表其个人行为,更是对群体利益的维护。其不仅砸中了随意通行的车辆,更砸中了我国疲软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治理交通违法,靠臆想的提高文化素质,靠人伦道德来达到自觉,是痴心妄想。在大众事件面前,依然要靠法律的处罚力度与执法公正、公平,才能杜绝此类现象的不断发生。当执法不严或不到位时,只能为老汉的行为叫好,因为这是公共安全在诉求无门之下的无奈之举。

  示例二:执法不严才飞起民间板砖。

  飞起板砖,消除心中的愤恨,也是一种无奈的抗拒方式。对此,政府部门应深刻反思。如果不是相关政府部门对交通安全漏洞长期忽视,就不会引起群众如此的愤怒。砸车事件告诉我们,政府职能缺失的地方极易滋生群体性对立的土壤,而长期的对立,结果很可能导致一方以非理性的行为造成社会的不和谐。闯红灯的代价或许是无辜生命的丧失,倘若没有老汉如此的行为,不知需要多少“冤魂”才能换来有关部门对此路段的重视。构建和谐社会,政府部门必须先行。

  示例三:老人砸违章车是一种“道德暴力”。

  老人手拿砖块砸违章车的“壮举”不值得提倡,它是一种渐成气候的“道德法官意识”,是道德暴力对于法律尊严的践踏和亵渎,是人性之丑主导的“道德裁判”,值得好好反省。老人用砖头砸车是一种用个人的理念和“不平”事抗争的表现,这毫无疑问是不可取的,毕竟我们生活在法治时代,有很多相关法律规范着我们的行为,即使是“不平”事也让相关部门处理,轮不到个人出手。以暴制暴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只会陷入另一个暴力之中,“平民暴力”虽然值得同情,但是很显然是不正确的,如果不加以制止,任其发展下去,法律的权威必然会受到冲击

  17.参考2009年福建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参考译文】

  嘉庆元年,我游历富阳县,县令恽君请我撰写整理富阳的县志。还没来得及起草,恽君就奉命调任,我也离开了富阳。富阳县的高傅占是个正派人,他告诉我有关周维城的事非常全面具体,所以我为周维城作传记,留给以后修撰县志的人。

  周丰,字维城,祖先是绍兴人,有钱财。父亲名叫重章,因火灾毁坏了他的家,流浪到富阳居住下来。重章是富家子弟,突然贫困,心情压抑烦闷,更加放纵不羁,不过问家中的生计和产业,不久死于富阳。周丰在幼年,每当天气寒冷,父亲半夜从外面回来,他总是把父亲的脚抱在怀里。十多岁,父亲已经死了,他学着做生意。一天早晨,有位老人路过他的店铺,和他交谈,认为他奇异出众,立刻把女儿许嫁给他。这个女子,就是李氏。周丰侍奉母亲,母亲起身、坐下或走路,他常常事先弄明白母亲想要怎样;母亲的饮食他一定要亲眼看过,然后才送到母亲面前。事务虽然繁重,他一定会时时到母亲房里看望问候才离开。离开一会儿,马上又来。他的母亲不觉得厌烦,李氏女又能顺从他。母亲倘有不如意,或者坐着不说话,周丰十分害怕,那心神不安的样子像是无处容身。看到母亲的脸色和悦了,才非常欢喜,又呆很长时间,然后再退下去。他在世时的子孙们,说他上床将要睡着时,一定会呼唤“阿母”,快要醒来时,又会同样呼唤,大概是成了习惯,并不是自觉如此。

  周丰在乡里能施行他的恩德,有长者那谨慎宽厚的风度和行为。曾有个和他一起做生意的人要回家乡去,周丰已经资助了他旅途费用。后来有人检查那人的行李,发现里面有周丰店铺里的货物,就把这事告诉了周丰。周丰赶紧叮嘱让货物原封不动,告诫不要把这事传出去。那(合伙做生意的)人回来后,周丰还是像以前一样对待他。

  高傅占告诉说:富阳人大多称赞周丰能够施舍帮助别人。可是周丰曾经说:“我比不上吴翁和焦翁。”吴翁是徽州人,在富阳做生意。每到年终,他夜里怀揣金钱走街过巷,看见贫寒的人家,就默默地把钱放在门洞里,不让别人知道。焦翁是江宁人,带了三百两银子到富阳做买卖。当时洪水暴发,焦翁急忙呼喊打渔的人,说谁救起一个人,就给他一两银子。一共好几天救起了若干人,(焦翁)留他们在铺子里住,给他们东西吃,等洪水平息了,又出旅费送他们回去。这两位老翁,如今向富阳人打听,谁也不知道他们。周丰又说过:“我这辈子感激岳父了解我。”呜呼!街市里巷的平民中间,原本不缺少有德行的士君子啊!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收藏此页】【 】【打印】【回到顶部
 《高二语文测试题:东山二中2017学年高二(下)第三次月考语文检测卷》相关文章
相关分类
高二语文学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