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织》是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写得较突出的一篇,是《聊斋志异》的代表篇目之一,也是高中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之一。在这篇作品中,蒲松龄的别具匠心的艺术构思、巧妙的修辞手段,勾画了宫廷贵族为了满足声色犬马的奢欲,把下层人民逼得家破人亡的悲惨画面。兹仅就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格作个简析。
一、比喻
⑴遂于蒿莱中侧听徐行,似寻针芥。
“似寻针芥”──像仔细寻找一根针、一粒芥籽那样。“针芥”常用来比喻最细小的东西,这里就传神地刻画出了成名为了找到蟋蟀而精力高度集中的神态。
⑵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
“被”通“披”。“如被冰雪”──如同遭到冰雪袭击一样。形象地描绘出成名听到儿子弄死蟋蟀的消息后,外貌和精神上的巨大变化,引起读者的无限同情。
⑶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
“蠢若木鸡”──呆笨得像一只木鸡。木头雕成的鸡,当然一动也不会动。这是运用比喻来形容小蟋蟀战斗前外形的呆滞笨拙,反衬后面的胜利更加出人意料。以上三例都是明喻,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
⑷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裘马扬扬。
“蠹”是“蛀虫”,喻指敲诈勒索的胥吏等人。这是借喻,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直接用“蠹”代替“胥吏”,同下句“促织”相对照。成氏子因为那些不是虫却具有蛀虫特点的封建爪牙的敲诈勒索而贫穷,靠不是人的真虫促织而致富。寓意隽永,揭露深刻。
二、借代
⑸见红女白婆,填塞门户。
“红女白婆”,是以部分代全体。说明看热闹的人很多。与下句“填塞门户”相照应,活灵活现地写出了看巫婆的人拥挤在门口的情景。
⑹上于盆而养之,蟹白栗黄,备极护爱。
白蟹内、黄栗粉是喂养蟋蟀的两种食物,也是人的佳肴。这是借代喂养蟋蟀的各种精美食品,也是部分代全体。它从侧面写出成名一家对蟋蟀的珍爱,对它寄托了全部希望。
⑺……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夫妻向隅,茅舍无烟,相对默然,不复聊赖。
“无烟”,是借主体标记代主体。“无烟”即断炊。渲染出成名夫妻在蟋蟀、儿子都死了的双重打击下极度悲苦的气氛,说明成名夫妻的痛苦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www.jiaoshi66.comwww.jiaoshi66.com分页标题#e#
三、夸张
⑻少间,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
“无毫发爽”──没有一丝一毫的差错。这是缩小夸张,用来突出巫婆的神力,为下文成名妻问卜做铺垫。
⑼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
全句写出了成名为寻找蟋蟀,精力用尽、筋疲力竭的情态。这是扩大夸张。
⑽举家庆贺,虽连城拱璧不啻也。
“虽连城拱璧不啻”──即使价值连城的拱璧也比不上。这是比喻中带夸张,“连城拱璧”是喻体,本体(蟋蟀)省略,“不啻”是夸张手法。极写这只蟋蟀在成名全家人心目中的珍贵,反衬下文失去蟋蟀后的痛苦。
四、比拟
⑾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
⑿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此二例都是用写人的神态、动作的词语来写蟋蟀,是比拟的手法。这样写,既惟妙惟肖地刻画出蟋蟀的可爱形象,又为结尾写成名子“身化促织”打下了伏笔。
tag: 蒲松龄高二语文学习,高二语文学习大全,高中学习 - 高二学习 - 高二语文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