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六六教师之家学习网高中学习高二学习高二历史学习高中历史必修二测试题

高中历史必修二测试题

六六教师之家 | 高二历史学习 | 人气:265

标签:高二历史学习大全,http://www.jiaoshi66.com 高中历史必修二测试题,

  2、主要行业:纺织业、面粉业

  3、著名实业家:张謇、周学熙、荣氏兄弟

  4、为什么是“短暂”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

  曲折发展

  1、国民政府前十年(1927—1936):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

  原因:为了巩固统治,国民政府推出了一些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和措施

  2、抗日战争期间:民族工业遭到沉重打击

  原因:沦陷区:一些厂矿或被日军所毁,或被日军以各种形式吞并

  国统区:国民政府实施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统治,官僚阶层压榨民族企业牟取暴利

  萎缩

  1、时间:抗战胜利以后(解放战争期间或1945—1949)

  2、原因:(1)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排挤了国货(2)官僚资本大肆进行经济垄断,挤压民族企

  (3)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不断增加,通货不断膨胀

  2、理解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经济上,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有利于社会进步;

  (2)政治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登上政治舞台奠定物质和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来和中共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3)思想上,不断冲击和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1、三大改造: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三大改造。使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

  2、八大的主要内容: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

  主要内容:(1)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2)当前的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掀起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党在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一次严重的失误,造成1959—1961三年经济困难。

  第12课 从计划到市场经济

  1、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主要内容:(1)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2)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实行拨乱反正。(3)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4)实行改革开放

  意义: 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这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也是共和国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成为我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开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起点。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村:(1)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废除人民公社制度(3)发展乡镇企业,为农民致富、为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www.jiaoshi66.com

  3、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和作用

  城市:中心环节是增加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内容:(1)管理体制上: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2)所有制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3)分配制度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4)1992年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

  作用:调动工人生产积极性,增加了企业活力,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使人民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我国对外开放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1)经济特区的设立:1980年,深圳(第一个经济特区)、珠海、汕头、厦门;1988年,海南省。

  (2)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

  (3)沿海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湾地区

  (4)经济技术开发区:1988年

  (5)1990年开发上海浦东,带动长三角和长江流域经济,成为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2、十四大的主要内容:1992年召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15课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1.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

  2.南京政府在20世纪初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开通第一部市内电话电话。

  3.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电讯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到2000年末,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的数量均居世界第二位。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还用传真机和互联网发送文件。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1、报刊业的发展

  (1)19世纪中前期,外国人开始在中国办报,《中国丛报》、《万国公报》

  (2)1873年艾小梅在汉口主办的《昭文新报》被认为是国人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

  (3)此后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越来越多,如戊戌变法时期的《事务报》,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报》,五四时期的《新青年》等。

  2、影视事业的发展

  (1)1905年《定军山》电影首映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

  (2)1931年,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拍摄成功,结束中国电影无声的历史。

  (3)蔡楚生导演、王人美主演《渔光曲》1935年获得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荣誉奖。

  (4)1958年北京电视台实验播出,标志着中国的诞生。

  (5)电视被称为三大媒介。20世纪90年代以后媒介诞生了。它被称为“第四媒介”。

  3、互联网的兴起:互联网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4、互联网的四大优势:(1)集三大媒介的优势于一体。 (2)费用低廉(3)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4)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929—1933)

  1、发生经济危机的原因

  (1)贫富差距扩大(2)股票投机活动(3)分期付款方式的隐患(4)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2、特点:(1)范围广(2)时间长(3)破坏性大

  3、影响:(1)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美国、法国社会动乱,德国法西斯上台(2)世界局势动荡不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加深,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4、胡佛政府的措施: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结果:危机反而恶化

  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1、背景:1929-1933经济危机爆发后,总统胡佛采取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结果经济危机非但没有克服,反而更加恶化。1932年罗斯福在大选中获胜,1933年上任后实行新政。

  2、罗斯福新政的起止时间:1933——1939

  3、新政的内容:(1)整顿银行与金融业(2)调整农业政策(3)复兴工业:蓝鹰行动(4)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

  4、罗斯福新政的意义

  (1)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大危机(2)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避免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3)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政府的权力扩大,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4)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对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5、政的实质: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管制。

  新政的前提:未触动资本主义制度

  6、特点:指导思想方面:放弃自由放任思想,转向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

  内容方面:国家加强对金融、工业、农业和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全面干预

  影响方面: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诞生。

  第19课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表现:

  (1)战后二十年是美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政策:大力拓展世界市场;应用先进的科技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发展新兴工业;延续并发展社会福利政策。

  (2)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滞涨”。

  (3)80年代,里根上台后,减少政府开支,紧缩通货,削减税收,建设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使美国经济复苏。

  (4)90年代克林顿倡导介于自由放任与国家干预之间的第三条道路,对经济进行改革,经济持续增长,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

  2、联邦德国经济发展的表现:

  (1)20世纪50年代,联邦德国经济进入持续高速发展时期,政府政治改革,清除法西斯残余势力,社会秩序比较稳定,同时实行非军事化,集中国家有限的财力、物力发展经济:(2)政府采取市场经济、国家调控、社会保障三者相结合的经济政策,注意发展科技和教育;(3)美国的扶持政策,通过马歇尔计划对德国提供大量援助。60年代,德国经济超过英、法,成为欧洲头号资本主义国家。

上一页  [1] [2] 

收藏此页】【 】【打印】【回到顶部
 《高中历史必修二测试题》相关文章
相关分类
高二历史学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