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怎样理解呢?
陈建森:提醒学生注意那些传神写意的关键词,我们通常比喻为“诗眼”。比如“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终”。王昌龄为什么不说“誓不还”,因为“誓”情感态度非常明确,不会产生歧义;而“终”则含蓄,需要读者去理解和领悟。这个字你看得懂,好像也没有什么阅读障碍,但不了解诗家语,又不将它放到上下文语境中去理解,就难以领悟这个字所传达的感情色彩,也直接影响你对诗歌主题的理解。
记者:按照你提供的方法,快速去读一首首诗,在脑子中一首首地过理解关,行不行?
陈建森:按照我们的积累可以,但是对于高中生来说,就还需要用这种方法去进行训练,从而熟悉阅读的门径。
更多精彩尽在》
(www.jiaoshi66.com)
tag: 高考语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高考语文复习资料大全,高中学习 - 高考复习 -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