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近代以来的中日关系
明治维新后,日本制定了以侵韩征华为核心的“大陆政策”。19世纪末,日本为侵略朝鲜挑起了中日甲午战争,强迫中国签订《马关条约》。此后,义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通过这两次战争,日本在中国获得大量侵略权益,助长了日本的侵略野心。“一战”期间,日本借欧洲列强无暇东顾的时机,借口对德国宣战,出兵中国山东,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战后召开的华盛顿会议,列强通过《九国公约》,确立了华盛顿体系,遏制了日本的侵略。为打破华盛顿体系,日本于1927年召开“东方会议”,制定首先侵略中国东北,进而侵占中国的侵略计划。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此后不断向中国的华北地区扩张势力,最终于1937年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在战争期间,日本侵占中国大片领土,屠杀中国军民,掠夺中国的经济资源,严重破坏了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新中国成立后,美国为遏制亚洲革命力量的发展推行扶植日本的政策,日本追随美国敌视新中国政权。70年代,随着中美关系的改善,日本改变对华政策,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80年代后,随着日本经济力量的增强,日本国内的右翼势力逐渐发展,军国主义思想再度抬头,否认对亚洲人民的侵略罪行,粉饰日本的侵略历史,这些行径对中日关系的正常发展造成了严重的不利影响。
四、近代的社会思想演变
近年高考中,对近代思想史内容的考查都占有一定比例。关于这方面知识的掌握,应结合不同时期中国近代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变化的情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全面掌握有关知识。
第一,“向西方学习”思潮的萌发
鸦片战争后,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提倡“经世致用”,面对西方侵略所带来的封建统治的危机,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西方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抵御侵略,使国家走上富强之路。这一思想冲破了长期以来“天朝上国”的陈腐观念,开启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潮流,为19世纪60-90年代发生的洋务运动提供了思想基础。在这一时期,以洪仁歼为代表一部分先进中国人提出了全面学习西方,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社会基础,这一主张并未付诸实践。
第二,维新思想和民主革命思想
19世纪60年代后,以王韬、郑观应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提出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90年代,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进一步发展了早期维新思想。维新思想主张通过改革的方式实现社会变革,在经济上发展近代工商业;在教育上兴西学,全面改革旧的教育制度;在政治上对旧制度进行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实行民主政治。维新思想的传播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浪潮,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以西方启蒙思想为武器,积极宣传民主革命思想,主张通过暴力革命的方式推翻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根据这一主张,确立了“三民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通过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第三,五四运动前后社会思潮的变化
辛亥革命后,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建立起在全国统治,推行“尊孔复古”思想以维护专制统治,阻碍了社会进步。“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获得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实现民主政治,需要在思想上进一步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掀起了新文化运动,他们以西方启蒙思想为武器,大力宣传“民主”“科学”思想,批判儒家传统文化,希望以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文化改造中国传统文化,使人们摆脱封建思想、道德的束缚,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实现提供社会基础。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形成了中国近代又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推动了中国近代科学的发展,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进行了思想动员。但新文化运动在对中西文化的看法上存在着偏差,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1917年,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开始转向传播社会主义思想。五四运动后,宣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基础。
(责任www.jiaoshi66.com)
tag: 中国 知识点 高考历史 现代史高考历史复习资料,高考历史复习资料大全,高中学习 - 高考复习 -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