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六六教师之家学习网初中学习初一学习初一政治学习北师大版初一年级历史(上)期末复习提纲_武夷顽石

北师大版初一年级历史(上)期末复习提纲_武夷顽石

六六教师之家 | 初一政治学习 | 人气:652

标签:初一政治学习大全,http://www.jiaoshi66.com 北师大版初一年级历史(上)期末复习提纲_武夷顽石,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期末复习提纲

  基础识记知识(一)

  远古时代

  原始社会时期:传说中的故事——女娲补天、后羿射日、三皇五帝

  ①元谋人: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距今170余万年);

  ②北京人:使用天然火(旧石器时代);

  ③山顶洞人:人工取火;

  ④半坡聚落: 黄河流域,种植:粟,陕西西安半坡村;

  ⑤河姆渡聚落:长江流域,种植:水稻,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磨制石器(新石器)

  炎帝和黄帝:中华民族人文始祖; 炎黄部落—→华夏族(汉族前身);

  ⑥传说时代:禅让制:尧、舜、禹是通过禅让制度产生;禹的主要功绩是治水。

  夏商周

  国家的建立,标志中国古代进入文明时代。

  ①夏朝 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启继承父位,开始了“家天下”

  的历史、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暴君:桀。

  ②商朝 汤建立;盘庚迁殷;暴君:纣。司母戊鼎(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甲骨文。

  ③西周 周武王经牧野之战灭商;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西周灭亡。分封制 ;嫡长子继承制

  ④夏商西周:奴隶社会;以血缘亲疏关系区分尊卑等级,主要有贵族、平民、奴隶三个等级。国家统治人民的两种手段:暴力镇压和礼仪教化。

  ⑤了解:公元前和公元的区别

  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有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即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

  ①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

  A、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楚庄王;

  B、首霸——齐桓公(管仲改革)、葵丘会盟。

  C、晋楚争霸: 之战和 之战。西部霸主:秦穆公。

  D、思想家:孔子、老子(公元前475-前221年)

  ②战国

  A、战国七雄:赵韩魏三家分晋;加上 、 、 合称;

  B、合纵和连横:六国之间南北联合,共同抗秦,称为“合纵”;秦利用六国之间的矛盾,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称为“连横”。纵横家有秦国的张仪和魏国的公孙衍。

  C:百家争鸣:主要学派及其代表人物。

  D、随州编钟。

  ③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使个体生产成为可能。

  ④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商鞅得到秦孝公的支持,开始变法。

  ⑤了解:退避三舍、问鼎中原、卧薪尝胆、朝秦暮楚等成语的由来。

  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陆续灭掉六国,完成统一,建立秦朝。

  秦汉时期

  (秦皇汉武:“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

  ①秦朝:

  A、都城咸阳;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B、采用“皇帝”称号,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在中央设立“三公”;在地方上,建立郡县制。

  C、车同轨、书同文(小篆、隶书)、统一了度量衡、修筑了长城;

  ②秦末农民大起义:

  A、由于秦的暴政,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起义,在陈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它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B、楚汉之争:项羽、刘邦;(楚河汉界、四面楚歌)。

  西汉: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

  (刘邦——汉高祖);汉武帝在位时间(公元前140年——公元前87年)

  ③汉武帝为推进大一统格局采取的措施

  A、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

  B、政治上——颁布“推恩令”(主父偃);

  C、监察制度上,司隶校尉(中央)、刺史(地方);

  D、开拓西域:张骞出使西域(第一次是在公元前138年,目的是为了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第二次是在公元前119年。) 

www.jiaoshi66.comwww.jiaoshi66.com

  ④西域都护: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管辖的开始)。

  ⑤丝绸之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⑥科学技术:A、(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东汉张仲景(医圣)著有《伤寒杂病论》;华佗(神医)“麻沸散”;东汉《九章算术》(标志着以计算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B、佛教:西汉末年经丝绸之路传入我国,东汉明帝派人求佛法。

  道教:产生于东汉末年。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C、《史记》由司马迁撰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从传说中的黄帝一直记叙到汉武帝时期,约3000年历史。)

  D、秦始皇陵兵马俑

  三国两晋南北朝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诸葛亮“隆中对”三分天下)

  ①官渡之战:(公元200年,曹操打败袁绍)曹操统一了黄河中下游地区。

  ②赤壁之战:(公元208年,曹操与孙权、刘备联军),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

  ③人口南迁: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西汉时,全国绝大部分人口分布在黄河流域。(东汉末年人口开始南迁)。北方移民南下后,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部分移民到达岭南一带。

  ④东晋建立:公元 年,都城 ,创建者 ,淝水之战。

  ⑤北魏孝文帝改革:迁都洛阳;汉化政策。

  ⑥科学艺术

  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水经注》;

  祖冲之:(南朝科学家):圆周率;

  贾思勰:(北朝农学家):《齐民要术》;

  王羲之:(东晋“书圣”“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兰亭序》;

  顾恺之:(东晋画家):《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石 窟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基础识记知识(二)

  (中国之最:粟和水稻、瓷器、司母戊鼎、长城、造纸术、麻醉药、勾股定理、史记、道教。)

  1、分封制:(思考:如何评价分封制?)

  (1)目的:为了巩固对周边地区的统治。

  (2)主要内容:①“授民授疆土”: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封他们为诸侯。②诸侯的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3)作用:巩固了国家的统治,扩展了疆域,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2、齐桓公首霸 (标志:公元前651年,在葵丘举行诸侯盟会,确立了霸主地位。)

  原因 ①任用政治家官仲为相,发展生产,改革内政,整顿军队,使国力强盛。②提出了“尊王攘夷”口号,积极开展对外活动。③齐国是东方的一个大国。

  3、商鞅变法:

  (1)背景:①争霸战争的需要;②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

  (2)内容: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奖励生产、奖励军功;承认土地私有;推行县制。

  (3)作用: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4、甲骨文发现的意义:①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②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③甲骨文已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与今天的汉字有着渊源关系。

  5、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其思想主要是“仁”和“礼”两部分;

  (1)政治思想:提倡“为政以德”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国;

  (2)教育方面:①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②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坚持正确意见;③教学时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使学生潜能都得到发展。弟子把他的言论整理成《论语》一书。

  6、百家争鸣:墨家:墨子《墨子》“兼爱、非攻”;儒家:孟子《孟子》“仁政治国、轻徭薄赋”;道家:庄子《庄子》“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法家:韩非子《韩非子》“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兵家:孙膑《孙膑兵法》。

  7、秦实现统一

  (1)原因:①战国末年,秦国实力已远远超过东方六国;②人民渴望统一;③长平之战后,六国无力再与秦国抗衡;④秦王嬴政执掌大权以后,制定了正确的策略。

  (2)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割据征战的局面,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8、简述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 

www.jiaoshi66.com

  措施

[1] [2]  下一页

收藏此页】【 】【打印】【回到顶部
 《北师大版初一年级历史(上)期末复习提纲_武夷顽石》相关文章
相关分类
初一政治学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