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本文节选自北宋历史学家司马光的编年体通史《____________》。
16.解释下列加点字。
①我所以有天下者何?( )
②因以与之。( )
③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 )
④群臣说服。( )
17.翻译句子。
①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②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18.请分别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刘邦、项羽得、失天下的原因。
三、作文
19.学习本文的写法,选取一处你游览过的风景名胜,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抱负。
☆27 岳阳楼记
一、1.zhé yín fēi zhǐ tīnɡ qiánɡ jí shānɡ háo
2.①规模 ②详尽 ③栖止 ④做太守
3.①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4.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②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③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二、(一)5.①既然这样,那么。②离开国都。③尽。④放晴。
6.衔远山,吞长江。北通巫峡,南极潇湘。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7.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8.感极而悲。
9.文章重在表述作者的见解,不着重在写景状物。
(二)10.①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②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11.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12.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13.抒发作者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
14.可用现代汉语,也可仿文言风格。
(三)15.资治通鉴
16.①……的原因 ②于是,就 ③这样 ④同“悦”
17.①在军帐之中运筹谋略,能决定胜利于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张良。②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军饷,粮道不断,我比不上萧何。
18.知人善任(善于用人);嫉贤妒能。
三、19.提示:情景要有机结合。
28 醉翁亭记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琅琊( )环滁( )晦明( )
伛偻( )觥筹( )林霏( )
2.指出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 )
②泉香而酒洌( )
③负者歌于途( )
④树林阴翳( )
3.填空。
①《醉翁亭记》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字提挈全篇。文中的脉络关系极为密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结尾部分用____________一句就把“醉”和“乐”统一起来,点明全文的主旨。
②本文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了四时景物的特征。其中最突出的四句是:____________。
4.课文里连用21个“也”字作句尾。这些“也”,表示了不同的语气和作用。请把下面的判断句中“也”的不同表达作用填在相应括号中。
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②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③环滁皆山也。
④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⑤而乐亦无穷也。
⑥故自号曰醉翁也。
⑦庐陵欧阳修也。
表示判断语气的:( )
表示解释语气的:( )
表示肯定语气的:( )
表示感叹语气的:( )
二、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5.这个片段写了四种情况,从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每种情况的短句,依次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
6.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7.将“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翻译成现代汉语。
8.联系全文看,对作者在这个片段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山水之乐B.与民同乐
C.被贬后的抑郁心情D.“醉”与“乐”的和谐统一
9.从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境界,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一样具有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所展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旷达胸襟。
(二)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0.“醒能述以文者”中“文”指《____________》。
11.概括本段大意。
12.把“醉”与“乐”统一起来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13.作者用禽鸟之乐衬托____________之乐,又以游人之乐衬托____________之乐。
14.能表达“太守之乐”的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三)
黄州快哉亭记
苏 辙
盖①亭之所见②,南北百里,东西一舍③。涛澜汹涌,风云开合。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④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⑤,不可久视。今乃⑥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父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鹜,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⑦。
注:①盖:大概。有提示缘由的作用。②亭之所见:在亭上能看到的。③一舍:三十里。④鱼龙:泛指水中动物。⑤动心骇目:使心振动,使视觉惊奇。⑥乃:竟然。⑦称快世俗:使世间普通人称为快事。
15.比较解释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
16.把文中描写“快哉亭”下江中景物变化的句子抄写在下面。
17.用简短的语句概括文中写“快哉亭”命名的两方面缘由。
三、作文
18.我们的家乡有许多让我们引以自豪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请你选择你最熟悉和最喜欢的一处向游人介绍。
要求:自拟题目,语句通顺,200字以内。
☆28 醉翁亭记
一、
1.lánɡ yá chú huì yǔ lǚ ɡōnɡ fēi
2.①情趣 ②清 ③背负东西 ④遮盖
3.①醉 乐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能同其乐 ②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4.①③ ②⑥ ④⑦ ⑤
二、(一)5.①滁人游 ②太守宴 ③众宾欢 ④太守醉
6.B
7.背东西的人在途中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
8.B
9.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二)10.醉翁亭记
11.写宴会散,众人归的情景。
12.醉能同其乐
13.人 太守
14.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
(三)15.①三十里为“一舍” 房舍 ②抬 全
16.涛澜汹涌,风云开合。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
17.在此亭上可以欣赏远近、昼夜变化倏忽的景物;可以凭吊往古流风遗迹。
三、18.提示:要写出概貌和特点,条理清楚。
29* 满井游记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飞沙走砾( )廿二日( )燕地寒( )
呷浪之鳞( )曝沙之鸟( )泉而茗者( )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局促一室之内( )
②土膏微润( )
③娟然如拭( )
④泉而茗者( )
⑤红装而蹇者( )
⑥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
3.填空。
《满井游记》是一篇记游小品。当时作者____________为官清闲,于早春二月出城游玩,感受春回大地的气息。他是明朝“____________”的代表人物。
二、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
tag: 能力 资料 初二语文初二语文学习,初二语文学习大全,初中学习 - 初二学习 - 初二语文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