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六六教师之家学习网初中学习初二学习初二语文学习初二语文复习资料:第六单元综合能力检控(下册)

初二语文复习资料:第六单元综合能力检控(下册)

六六教师之家 | 初二语文学习 | 人气:487

标签:初二语文学习大全,http://www.jiaoshi66.com 初二语文复习资料:第六单元综合能力检控(下册),

  ①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www.jiaoshi66.comwww.jiaoshi66.com

  ②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是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面贵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4.第①段中体现“燕地寒”特征的语句是哪些?

  5.从全文看,第①段采用了什么手法?

  6.第②段从哪些方面写满井春色?

  7.描写初春景色的句子,写山好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写水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写树好麦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8.写游满井的时间是____________,这一天的天气____________,这燕地余寒的特征是____________。

  9.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10.翻译下列句子。

  ①于是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

  ②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二)

  卢沟桥

  卢沟桥跨卢沟水,金明昌初建,我正统九年修之。桥二百步,石栏列柱头,狮母乳①,顾抱负赘②,态色相得③,数之辄不尽。俗曰:鲁公输班神勒④也。桥北而村,数百家,己巳岁虏焚掠略尽。村头墩堡⑤,循河婉婉,望去如堞⑥。

  注:①狮母乳:指母狮和幼狮。②赘,通“缀”,连结。③得:适合。④神勒:神妙的雕刻。⑤墩堡:战争中防御敌人的碉堡。⑥堞:城墙上的矮墙,也称女墙。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石栏列柱头,狮母乳( )

  ②顾抱负赘,态色相得( )( )

  ③数之辄不尽( )

  ④俗曰:鲁公输班神勒也( )( )

  12.本文描述的主要对象是什么?重点是什么?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村头墩堡,循河婉婉,望去如堞。

  14.把本文分两层。每层内容的中心词是什么?试用文中的一个字说明。

  15.你读了本文,最大的感想是什么?

  三、作文

  16.田园风光是无比美丽的,田园生活是令人向往的。根据下面四句古诗中的意境,发挥想象,描绘出“邀我至田家”的场景片断,字数150字左右。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29* 满井游记

  一、1.lì niàn yān xiā pù mínɡ

  2.①拘束 ②肥沃 ③擦 ④烧茶 ⑤骑驴 ⑥湿遍

  3.袁宏道 公安派

  二、(一)4.冻风时作,飞沙走砾。

  5.欲扬先抑。

  6.美好的景物和欣喜的人们。

  7.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面贵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于是冰皮……乍出于匣也 柳条……寸许

  8.廿二日 稍和 余寒犹厉

  9.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10.①在这时候水面上的冻冰开始融解,水波的颜色开始发出亮光,鱼鳞似的波纹一层接着一层,清澈得看见水底。②这才知道郊野以外何尝没有春天,然而居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

  (二)11.①初生的 ②回头看 背着 ③查点 ④一般人 雕刻

  12.本文描述的主要对象是卢沟桥。重点是桥侧雕刻的石狮。

  13.村头上防御敌人侵犯的碉堡,顺河蜿蜒曲折,望去如同城墙上的女墙。

  14.以“桥北而村”为界,分上下两层。上层内容的中心词是:桥。下层内容的中心词是:村。

  15.最大的感想应是:中国人民不但勤劳勇敢,而且具有高超的聪明才智。

  三、16.提示:认真体会诗歌意境,想象要合理。

  30 诗五首

  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的字注音。

  金樽( ) 投箸( ) 突兀( ) 大庇( )

  岑参( )狐袭( )布衾( )己亥( )

  2.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结庐在人境

  ②问君何能尔

  ③直挂云帆济沧海

  ④秋天漠漠向昏黑

  ⑤瀚海阑干百丈冰

  ⑥落红不是无情物

  3.默写。

  ①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

  ②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④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

  ⑤瀚海阑干百丈冰,____________。

  ⑥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

  二、阅读

  阅读下列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 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4.从诗中找出描写的诗句,并对其分析。

  5.从诗中找出叙事的诗句,并对其进行分析。

  6.从诗中找出抒情的诗句,并对其分析。

  7.诗人杜甫在诗中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二)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 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8.解释词语。

  ①铁衣:____________

  ②锦衾:____________

  9.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它译成白话。

  10.本诗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这首诗前十句重在咏雪,后八句则主要是写____________。(填2字)

  12.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3.请描述“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在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限40字)

  14.下边一段文字是讲“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看看人家是怎样进行赏析的。请就“风掣红旗冻不翻”一句写一点赏析文字。

  塞外苦寒,北风一吹,大雪纷飞。诗人以梨花盛开比拟雪压枝头,极为新颖贴切。“忽如”二字写得甚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颇富有浪漫色彩。南方人见过梨花盛开的景象,那雪白的花不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花团锦簇,压枝欲低,与雪压冬林的景象极为神似。春风吹来梨花开,竟至“千树万树”,重叠的修辞表现出景象的繁荣壮丽。“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东方虬《春雪》),也以花喻雪,匠心略同,但无论豪情与奇趣都得让此诗三分。诗人将春景比冬景,尤其将南方春景比北国冬景,使人忘记奇寒而内心感到喜悦与温暖,造境俱称奇绝。要品评这咏雪之千古名句,恰有一个成语——“妙手回春”。

  (二)

  旅夜书怀

  杜 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公元765年,杜甫迫于无奈辞官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途中写下了这首诗。

  15.这首诗的前两联描写了“旅夜”的情景,其中描写近景的一联是:____________。

  1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17.写出诗中你最喜欢的诗句,并说说它好在哪里。

  三、作文

  18.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改写成叙事散文。

  ☆30 诗五首

  一、1.zūn zhù wù bì cén shēn qiú qīn hài

  2.①构筑房舍 ②这样 ③渡 ④渐近 ⑤沙漠 ⑥花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收藏此页】【 】【打印】【回到顶部
 《初二语文复习资料:第六单元综合能力检控(下册)》相关文章
相关分类
初二语文学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