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六六教师之家学习网初中学习中考复习中考语文复习资料现代文阅读中考语文分类汇编:记叙文阅读2

中考语文分类汇编:记叙文阅读2

六六教师之家 | 现代文阅读 | 人气:837

标签:现代文阅读大全,http://www.jiaoshi66.com 中考语文分类汇编:记叙文阅读2,

  18.这是一种欣慰的笑,儿子起初为莫扎特两袖清风,一无所有,感到困惑和不平。但在莫扎特音乐的感染下,他突然意识到金钱并不算什么,音乐才是永恒的。儿子完成了一次精神的成长。

  19.照应题目,收束全文:表达了作者对莫扎特的感谢之情,感谢莫扎特的音乐作品给人带来了享受和感慨,感谢莫扎特的人生态度给人带来了思考和启迪。

  20.人与自然要相融合,人与人要和睦相处,心胸要开阔(或“心灵要净化”)要追求美好人生等。

  21.特点:明丽鲜亮,轻盈圆润,充满对未来的幻想和憧憬,有着儿童的梦幻,平静等。画面(略)

  台州

  精神与肉体的抗衡

  林 锦

  1.陈老走进房间,取下摇篮,用一条尼龙绳打了一个圆圈,套在天花板的钢钩上。他双手拉住尼龙绳,双脚一缩,身体腾了上去。这样上下试了几次,证明钢钩够牢固,才满意地把摇篮挂回去。

  2.陈老走进厨房,在煤气炉前站住。他开了煤气炉的开关,火便着了。他关了,再开,开了,再关。一阵风从敞开着的玻璃窗吹进来,火熄了。他缩一缩鼻子,嗅到煤气的臭味。他打开煤气炉的门,把煤气瓶的开关掣扣紧。

  3.陈老走进客厅,把头探出窗外,看见停车场的几辆车子,像几个不同颜色的纸箱,不禁把眼睛深深一闭。十八层楼,跌下去只有一个结果,跌进十八层地狱。他把头缩回来,张开眼睛,搜寻着有没有椅子、凳子一类可以垫脚的东西靠在窗口下。他把窗户关了,上锁。

  4.陈老走进房间,拉开抽屉,拿出一瓶药丸,端详着。标签上说明,勿放置在小孩儿能触及的地方。药名是安眠药。他用力把瓶盖转紧,拉一把椅子,把药瓶放在衣橱的最高处。

  5.陈老走进厨房,在碗柜旁拿了一瓶清洁剂。想起住在乡下的时候,隔壁的一个青年喝了杀虫剂,在地上打滚挣扎呼号呕吐的痛苦样子,他不禁打了一个冷战,连忙把清洁剂收在壁橱的最高层。

  6.小宝睡的摇篮一定要稳固。万一摇篮掉下来,后果不堪设想。陈老就只有这么一个孙子。

  7.小宝整天往厨房跑,小手爱抓东摸西,要是拧开煤气炉的开关,火又熄了,煤气不停地排出来,后果不堪设想。陈老就只有这么一个孙子。

  8.小宝最好奇,如果爬上椅子、凳子,小脑袋往窗口一探,一失足倒栽下去,后果不堪设想。陈老就只有这么一个孙子。

  9.小宝嘴最馋,要是把抽屉里的安眠药当糖吃,一口吞下几粒,后果不堪设想。陈老就只有这么一个孙子。

  10.小宝最好玩,喜欢含一根吸管吹泡泡,万一把清洁剂当泡泡液,一口一口地吸进去,后果不堪设想。陈老就只有这么一个孙子。

  11.

  陈老试了摇篮,关了煤气瓶,锁了窗户,也把安眠药和清洁剂收在高处。这些都无法说服儿子,让小宝留下来。儿子的理由是不担心小宝的肉体受到伤害,只担心小宝的精神受到折磨。儿子决定把小宝带走,带到远远的西方去。

  陈老的尸体被发现仰面朝天躺在公寓的楼下。查案人员发现一个很不寻常的现象:陈老的房里有煤气瓶一个、安眠药一瓶、清洁剂一瓶、尼龙绳一环,窗开着,窗口下靠墙的地方有椅子、凳子各一张。

  陈老的死,是肉体受到伤害,还是精神受到折磨?

  没有结论,判为悬案。

  佚名 译

  (选自《最好的小小说》(大全集),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1月第1版)

  8.看了这篇小说后,有个细心的读者给陈老画了一幅“行踪图”:

  ⑴请你指出圆圈所指代的地方。(3分)

  圆圈1: ▲ ,圆圈2: ▲ , 圆圈3: ▲ 。

  ⑵从上图中我们发现陈老活动的空间是不大的,但他做了很多事情,作者这样安排是为了表现什么呢/(3分)

  9.第2部分画线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10.第11部分 “陈老的尸体被发现仰面朝天躺在公寓的楼下”,陈老为什么会这样呢?请你写出合乎情境与主题的一种猜想,并陈述理由。(提示:“导读一”与“导读二”主题是一样的)(5分)

  11.你喜欢“导读一”还是“导读二”?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说出理由。(5分)

  (一)8.(1)房间、厨房、客厅 评分标准:每处1分。共3分。(2)这样安排是为了表现陈老为孙子的安全考虑得很仔细,做了很多消除隐患的事情。或“陈老为争取孙子留下做了很多事情,表现陈老对孙子细致入微的爱”。评分标准:意对即可。共3分。

  9.这是人物的动作描写,反复的开关,表现了陈老内心的忐忑不安,惟恐在此环节留下安全隐患。评分标准:意对即可。笼统回答“表现了陈老对孙子细致入微的爱”只得1分。共3分。

  10.示例一:陈老可能在楼下摔了一跤心脏病突发而死。理由:陈老做了这么多事就是想把孙子留在身边,自从知道儿子要把小宝带到远远的西方去,精神打击过大,心脏病突发,再也没有起来。

  示例二:陈老可能跳楼自杀而死。理由:知道儿子要把小宝带到远远的西方去,陈老觉得自己孤独的暮年更没有了继续下去的理由。小说交待窗子被陈老仔细上了锁的,结尾窗子却是开着的,靠墙还有椅子,是跳楼自杀。

  评分标准:想象要合乎文章的情境,基于陈老承受不了孙子被带走、肉体与精神受到伤害的基本事实。至于是怎么死的,是跳楼,还是走路突然栽倒等都合理。陈老之前有没有自杀倾向与行为,涉及与否,均可。共5分。

  11.示例一:我喜欢“导读一”,因为“导读一”相对容易读懂一些。“导读一”把陈老的行为以及为什么这样做是连起来叙述(交代)的,几个行为就是几个并列的结构,这样结构整齐,节奏流畅。(反复渲染,读起来很酣畅。)

  示例二:我喜欢“导读二”,“导读二”最主要的特点是把人物的行为与原因分开叙述,这样的好处是在前半部分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后半部分集中交代了原因,给人豁然开朗的感觉。(同时反复强调“陈老就只有这么一个孙子”,让人很震撼。)

  评分标准:答案应当有三方面的内容:①文章形式上带来的阅读体验(2分),②点明该导读的形式特点(1分),③该形式的好处(2分)。学生在实际答题中往往把三者揉杂在一起,整体上有成熟的阅读体验,并能够结合形式说出原因,就得满分。不要求两种导读形式及带来不同的阅读体验之间的比较,详说一种就可以了。两种导读都有铺陈造势的艺术效果,较复杂,学生可以无涉,不作评分依据。共5分。

  温州

  做父亲丰子恺

  (1)楼窗下的弄里远远地传来一片声音,“咿哟,咿哟”渐近渐响起来。

  (2)一个孩子从作业簿中抬起头来,睁大眼睛倾听一会,“小鸡!小鸡!”叫了起来。四个孩子同时放弃手中的笔,飞奔下楼,好像路上的一群麻雀听见了行人的脚步声而飞去一般。

  (3)我刚扶起他们所带倒的凳子,拾起桌子上滚下去的铅笔,听见大门口一片呐喊:“买小鸡!买小鸡!”其中又混着哭声。连忙下楼一看,原来元草因为落伍而狂奔,在庭中跌了一跤,跌痛了膝盖不能再跑,恐怕小鸡被哥哥姐姐们买完了轮不着他,所以激烈地哭着。我扶了他走出大门口,他且跳且喊:“买小鸡!买小鸡!”泪珠跟了他的一跳一跳而从脸上滴到地上。

  (4)孩子们见我出来,转身包围了我。“买小鸡!买小鸡!”由命令变成了请愿,喊得比以前更响了。他们仿佛想把这些音蓄入我的身体中,希望由我的口上开出来。独有元草直接拉住了担子的绳而狂喊。

  (5)我全无养小鸡的兴趣;而且想起了以后的种种麻烦,觉得可怕。但乡居寂寥,强迫一群孩子在看惯的几间屋子里隐居这一个星期日,似也有些残忍。我就招呼挑担的,叫他把小鸡给我们看看。

  (6)他停下担子,揭开前面的一茏。“咿哟,咿哟”的声音忽然放大。但见一个细网的下面,蠕动着无数可爱的小鸡,好像许多活的雪球。五六个孩子蹲集在笼子的四周,一齐倾情地叫着“好来!好来!”许多小手伸入笼中,竞指一只纯白的小鸡,有的几乎要隔网捉住它。挑担的忙把盖子无情地冒上,许多“咿哟,咿哟”的雪球和一群“好来,好来”的孩子,便隔着咫尺天涯①了。孩子们怅望笼子的盖,依附在我的身边,有的伸手摸我的口袋。我就向挑担的人说话:

  (7)“小鸡卖几钱一只?”一块洋钱四只。”“这样小的,要卖二角半钱一只?可以便宜些么?”“便宜勿得,二角半钱最少了。” .

  (8)他说完,挑起担子就走。大的孩子脉脉含情地目送他,小的孩子拉住了我的衣襟而连叫“要买!要买!”挑担的越走得快,他们喊得越响。我摇手止住孩子们的喊声,再向挑担的问:

  (9)“一角半钱一只卖不卖?给你六角钱买四只吧!”“没有还价!”

  (10)他并不停步,但略微旋转头来说了这一句话,就赶紧向前面跑。“咿哟,咿哟”的声音渐渐地远起来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收藏此页】【 】【打印】【回到顶部
 《中考语文分类汇编:记叙文阅读2》相关文章
相关分类
现代文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