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七年级下语文教案,http://www.jiaoshi66.com
木兰诗教案2,
【教学设想】
初一学生学习古代诗歌的第一件事是背诵,而且要当堂背下来,不能留到课后。这是一首北朝民歌,尽管长达330字但读起来朗朗上口,能当堂背诵是教学成功的主要标志。本文内容分析力求精当,简炼,字词句主要由学生自己翻译,教师适当点拨。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本文材料安排有详有略,为什么这样安排?
3、理解木兰这一人物形象,学习木兰的精神和品格。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本文材料安排有详有略,为什么这样安排?
【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注重学生能力的训练。
【教具准备】小黑板 朗读录音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古往今来,世界上的女英雄数不胜数:古代有大破天门阵的穆桂英、躺在敌人铡刀上的刘胡兰;现在有感动中国的第一女警---任长霞;今天我们就去认识一位古代的巾帼英雄---花木兰,花木兰代父从军,战功赫赫,衣锦还乡。下面就让我们来学习《木兰诗》这篇文章,了解花木兰代父从军的前前后后。
二、解题
1、《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一首北朝乐府民歌。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朵奇葩。《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被誉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2、介绍乐府诗
三、诵读诗歌,整体感悟
1、听配乐朗诵
听读要求: a认真听读,不出声。 b注意生字新词的正确读音。
c注意句中的停顿处理。
2、同桌大声互相朗读,并纠正对方错误。
3、检查朗读情况
a、给下列字注音
可汗 鞍 鞯 朔 气 金柝 辔 头 啾 胡骑
b、划分朗读节奏
(1) 唧唧/复/唧唧 昨夜/见/军帖 可汗/大/点兵
万里/赴/戎机 归来/见/天子 天子/坐/明堂
(2) 不闻/机杼声 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
问女/何所忆 愿为/市鞍马 从此/替爷征
(3) 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
(4) 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教师小结:同样是五字句,(1)组为“二一二”节拍,(2)组为“二三”节拍,(3)组为“二二一”节拍。所以划分节拍不能单看句式,要联系意义表达,应遵守“句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
4、学生比读,互评互读。
5、全班齐读
过渡语:刚才,同学们表现的非常棒,下面,就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给大家分好的组,结合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试着把这篇文言翻译成白话文吧。
四、理清思路 背诵全文
1、自主学习 理清诗意
2、引导:这是一首叙事诗,依据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出了什么?请用四个字来简单概括每一部分内容。
一、(1—3) 替父从军 二(4) 十年征战
三、(5、6) 凯旋归来 四(7) 比喻赞美
2、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3、检查背诵情况
按下面要求写出原文
(1) 木兰从军原因的句子:
(2) 描述木兰为从军做准备的句子:
(3) 描写木兰在边塞夜景的句子:
(4) 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的句子:
(5) 描写木兰矫健英姿的句子:
(6) 从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
过渡语:看来同学们课文背诵的都不错,那么下面我们对课文进行深一步的探讨。
五、深入探究下列问题
1、 这首诗的情节哪些详写?哪些略写?为什么这样处理?
诗歌对木兰代父从军的缘由、离别、辞官还家、家人团聚的内容写得详。对出征前的准备及十年的征战内容则写得简略。这样处理详略,不只为了求得行文的变化,使结构疏密有致,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刻画人物,同时也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
2、结合全诗内容分析木兰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本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艺术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祖国,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早已传为美谈,下面我们一起聆听《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在这优美的旋律着体味木兰柔婉的女儿情、豪迈的英雄气。
板书设计
木 兰 诗
替父从军 十年征战 凯旋归来 比喻赞美
巾帼英雄 勤劳善良 机智勇敢 爱国爱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