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双鸭山市09-10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均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 答题时使用0.5 毫米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第Ⅰ卷 阅读题(共54分)
一、文言文阅读(22分,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马伶者,金陵梨园部也。金陵为明之留都,社稷百官皆在,而又当太平盛时,人易为乐。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梨园以技鸣者,无虑数十辈,而其最著者二:曰兴化部,曰华林部。
一日,新安②贾合两部为大会,遍征金陵之贵客文人,与夫妖姬静女,莫不毕集。列兴化于东肆③,华林于西肆。两肆皆奏《鸣凤》,④所谓椒山先生者。迨半奏,引商刻羽⑤,抗坠疾徐,并称善也。当两相国论河套,而西肆之为严嵩相国者曰李伶,东肆则马伶。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坐更近之,首不复东。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
马伶者,金陵之善歌者也,既去,而兴化部又不肯辄以易之,乃竟辍其技不奏,而华林部独著。去后且三年而马伶归,遍告其故侣,请于新安贾曰:“今日幸为开宴,招前日宾客,愿与华林部更奏《鸣凤》,奉一日欢。”既奏,已而论河套,马伶复为严嵩相国以出。李伶忽失声,匍匐前,称弟子。兴化部是日遂凌出华林部远甚。其夜,华林部过马伶曰:“子,天下之善技者,然无以易李伶。李伶之为严嵩相国至矣,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马伶曰:“固然。天下无以易李伶,李伶即又不肯授我。我闻今相国昆山顾秉谦者,严相国俦也。我走京师,求为其门卒三年,日侍昆山相国于朝房,察其举止,聆其语言,久而得之,此吾之所为师也。”华林部相与罗拜而去。
(侯方域《马伶传》)
【注】①伶:戏剧演员。梨园部:戏班。②新安:郡名。贾:商人。③肆:指戏台。④《鸣凤》:即《鸣凤记》,明王世贞所作传奇,写明杨继盛(字仲芳,号椒山)和奸相严嵩斗争的故事。⑤引:发声。刻:刻画,指歌唱。商、羽:都是古代五声之一,此指曲调。⑤论河套:争论收复河套地区的事。⑥俦:同类人。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迨半奏,引商刻羽 迨:等到。
B.已易衣遁矣 易:变换。
C.而华林部独著 著:出名。
D.华林部过马伶曰 过:经过。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梨园以技鸣者 而兴化部又不肯辄以易之
B.东肆则马伶 则东肆不复能终曲
C.坐客乃西顾而 乃竟辍其技不奏
D.而其最著者二 华林部相与罗拜而去
3.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迨半奏,(马伶)引商刻羽
B.而兴化部又不肯辄以易之,(马伶)乃竟辍其技不奏
C.今日幸为(我们)开宴,招前日宾客
D.察其举止,聆其语言,(昆山相国)久而得之
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马伶技艺大增的一组是( )
①去后五三年而马伶归,遍告其故侣。
②愿与华林部更奏《鸣凤》,奉一日欢。
③李伶忽失声,匍匐前,称弟子。
④我走京师,求为其门卒三年。
⑤华林部相与罗拜而去。
A.①②④ B.③⑤ C.③④ D.①②⑤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兴化部是日遂凌出华林部远甚。(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察其举止,聆其语言,久而得之。(4分)
译文:
6. 课内文言语句翻译:(3分)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二、古代诗歌阅读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末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简要分析首句“新年都未有芳华”在全诗中的作用。(4分)
(2)唐代诗人东方虬也有一首同题诗:“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不知园里树,若个(哪个)是真梅。”试着比较分析韩诗的妙处。(4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出题人 田 晶)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
(1) ,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2) 故不积跬步, ; ,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3)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_____________。于是废先王之道,_____________,以愚黔首……(贾谊《过秦论》)
(4)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
(5)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
(汉?贾谊《过秦论》)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9-12题。(16分)
老 家 孙犁
(1)前几年,我曾诌过两句旧诗:“梦中每迷还乡路,愈知晚途念桑梓。”最近几天,又接连做这样的梦。要回家,请假不准,总是难以成行。有时决心起程,单人独行,又总是在日已西斜时,迷失路途,忘记要经过的村庄的名字,无法打听。或者是遇见雨水,道路泥泞;而所穿鞋子又不利于行路,有时鞋太大,有时鞋太小,有时倒穿着,有时横穿着,有时系以绳索。种种困扰,非弄到急醒了不可。
(2)也好,醒了也就不再着急,我还是躺在原来的地方,原来的床上,舒一口气,翻一个身。
(3)其实,“文化大革命”以后,我已经回过两次老家,这些年就再也没有回去过,也不想再回去了。一是,家里已经没有亲人,回去连给我做饭的人也没有了。二是,村中和我认识的老年人,越来越少,中年以下,都不认识,见面只能寒暄几句,没有什么意思。
(4)前两次回去:一次是陪伴一位正在相爱的女人,一次是在和这位女人不睦之后。第一次,我们在村庄的周围走了走,在田头路边坐了坐。蘑菇也采过,柴禾也拾过。第二次,我一个人,看见亲人丘陇,故园荒废,触景生情,心绪很坏,不久就回来了。
(5)现在,梦中思念故乡的情绪,又如此浓烈,究竟是什么道理呢?实在说不清楚。
www.jiaoshi66.comwww.jiaoshi66.com(6)我是从十二岁离开故乡的。但有时出来,有时回去,老家还是我固定的窠巢,游子的归宿。中年以后,则在外之日多,居家之日少,且经战乱,行居无定。及至晚年,不管怎样说和如何想,回老家去住,是不可能的了。
(7)是的,从我这一辈起,我这一家人,就要流落异乡了。
(8)人对故乡,感情是难以割断的,而且会越来越萦绕在意识的深处,形成不断的梦境。
(9)那里的河流,确已经干了,但风沙还是熟悉的;屋顶上的炊烟不见了,灶下做饭的人,也早巳不在。老屋顶上长着很高的草,破漏不堪;村人故旧,都指点着说:“这一家人,都到外面去了,不再回来了。”
(10)我越来越思念我的故乡,也越来越尊重我的故乡。前不久,我写信给一位青年作家说:“写文章得罪人,是免不了的。但我甚不愿因为写文章,得罪乡里。遇有此等情节,一定请你提醒我注意!”
(11)最近有朋友到我们村里去了一趟,给我几间老屋拍了一张照片,在村支书家里,吃了一顿饺子。关于老屋,支书对他说:“前几年,我去信问他,他回信说,也不拆,也不卖,听其自然,倒了再说。看来,他对这几间破房,还是有感情的。”
(12)朋友告诉我:现在村里,新房林立;村外,果木成林。我那几间破房子,留在那里,实在太不调和了。
(13)我解嘲似的说:“那总是一个标志,证明我曾是村中的一户。人们路过那里,看到那破房,就会想起我,念叨我。不然,就真的会把我忘记了。”
tag: 高一语文 检测 黑龙江省 语文试题 双鸭山市高一语文学习,高一语文学习大全,高中学习 - 高一学习 - 高一语文学习